“既然如此,那就传令让各郡郡守,立刻来咸阳。”“至于各郡政务,暂由郡尉全权负责。”嬴政发话,一旁的章邯连忙下去传令。随后几人又商议了一番,这才各自离开。不过嬴羽却被嬴政单独留了下来。“小子,越来越有朕的风范了,做皇帝的该强势的时候一定要强势。”嬴政看着嬴羽,一脸欣慰的开口道。迈入天命之年后,嬴政对于许多事情都已经看开了,对于亲情也更加重视起来。尤其是随着嬴羽表现越来越出色,无论是军略还是内政都表现出让嬴政都叹服不已的天赋,嬴政的交接班布置,也在不断加速着。身上担子轻了之后,嬴政的心情一直很好。如今嬴政最想做的,就是去环游世界。“父皇过誉了,儿臣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而已。”嬴羽微微一笑道。越是涉及更多大秦的军政要务,越是能体会到嬴政昔日的不容易,这帝皇虽然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可还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当的。任何一件小事,放大到整个大秦上,都会成为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都需要权衡利弊,思虑再三之后才能做出决定。这也是嬴羽明知道大秦还有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却一直没有提出来的原因。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切都不可操之过急,要一步步推进,消化吸收完上一个改革之后,才能进行下一轮。如果一下子改革的太多的话,朝野内外无法理解,执行出了偏差,很容易就会出现偏差,最终好事变成坏事。后世历史上,有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改革,可是最终却功败垂成。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前期准备不充分。仅靠自上而下进行推动,并没有让百姓认识到改革的好处,一旦官员阳奉阴违,就会出现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没有多少效果的情况。因此在大秦,嬴羽每次进行改革之前,都会先在朝堂上进行充分的解释,然后会和相应的官员沟通,让百官们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最主要的是,他不会剥夺百官们的利益,甚至每次改革的时候,都会给他们留下一定的利益。人非圣贤,有私心是在所难免的,在适当的范围内,给朝臣们一点好处,无论是名还是利,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真心支持。至于那些顽固门阀豪族,在多次清扫之后,如今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推恩令的存在,他们已经是自顾不暇了。《大秦日报》以及嬴羽苦心经营起来的廷威望,和大规模扫盲教育,更是让开启民智之后的百姓们愿意支持嬴羽,并且能坚持到收获之后。步步为营的改革,也能让大秦的波动减轻到最低,不会影响到大秦发展的趋势。当然这一切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嬴政的大力支持。始皇帝嬴政在大秦官员、百姓心中的威望,那绝对不是盖的。如今的嬴羽在百姓们心中的位置已经超过了嬴政,可是在各郡县官府,在士族阶层之中,始皇帝依旧是一言九鼎,独一无二。大秦有今日,嬴羽的想法,始皇嬴政的支持,缺一不可。父子两人联手,才经营出了如今的大秦盛世。“关于此次各郡郡守回咸阳,商议郡县调整和设立州府之事,你小子可有其余想法?”例行互相吹捧了一顿后,嬴政这才笑呵呵地问道。“儿臣以为,此次除了要宣贯朝廷的意思,让各郡守更好执行以外,其实也可以作为各郡守展示自身施政才能的一个舞台。”“都时候可以给每个郡守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提出自己对于建设本郡或者是整个大秦的想法,让所有朝臣一起讨论和研究。”“如此一来,真有才华的,自然就能脱颖而出,成为新的郡守。而且还可以将这些提议都登在报纸上,向全大秦进行宣传,并且鼓励大秦百姓和普通官吏提出自己的意见,优异者不仅会被登在报纸上,而且可以作为其晋升或者是升学的考核参照。”“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大秦所有百姓都参与到其中,增加大秦百姓对新郡州县的支持度,说不定还能从民间或者是低级官员之中,发现一些可用的建设方案呢!”嬴羽略微沉思,说出了心中的想法。虽然要在大秦搞所谓的民主有些不太可能,但是让百姓们参与其中,却能让改革更加顺利,还是有些效果的。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大秦百姓的主人翁意识,还能让百姓们有勇气揭发和检举地方郡县官员的不作为,让大秦的监督机制做的更好。若是能发现一些可用之才,那就真的是意外收获了。“这想法不错。”“这免费教育,不但让我大秦百姓开启了民智,竟然还成了我大秦贯彻各项改革的关键因素啊!”嬴政思索了一下,满意地点了点头。始皇帝本来就是锐意进取之人,只要是发现有落后的地方,都敢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不过之前的许多改革,虽然最终都靠着无上威望强行推行了下去,但是效果却有些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偏远郡县,因为郡县官员的缘故,很容易出现偏差。而嬴羽大规模推行免费官学、图书馆和扫盲班,《大秦日报》行销天下,并且建立起足够的威信之后,朝廷和百姓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已经初步打通。朝廷的政令,可以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百姓,地方官员再无法进行欺上瞒下。而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设立在各县各乡镇的意见反馈箱,将对地方官员的不满直接反馈到御史台,多了一个监督地方的手段,并且已经开始收获到一些成效。这无疑是让始皇帝极其惊喜的。政令通达,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最难做到的,是中央集权制的真正核心。如今这被嬴羽贯通的通道,对于大秦的长治久安,千秋万世,绝对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大秦如今疆域远超各朝各代,海外郡县都有甚多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