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网友们自然希望林见快快好起来。他本不应该是这样的人生。但林见如今的消息只有s市第九医院康复科的几位护士知道。网友们想知道林见如今的近况,看看他的双腿康复得如何,站起来的几率有多大?可护士毕竟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她们有自己的道德操守,不能在网上透漏太多林见的消息。自从《我和我的朋友们》节目组不再拍摄林见,但开始拍摄残疾人的康复专题时,直播间的观看人数没有继续往下掉,终于回升了一些。总导演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林见,表达了自己喜出望外之情。总导演也分析了一下网友们给出来的反馈。这类环节激发了他们对残疾人的怜悯心,同时,林见虽然没有出现,但偶尔能从节目组或者其他地方得知林见的消息,有一种养成的感觉。林见对总导演拍摄公益主题的活动这件事情表达了感谢,并没有再多说其他的事情。林见看了网络上的一些言论。网友们不是自己,他们只能靠猜测来判断众人的心路历程。比如,网友们想知道当年徐均时和林见毕业的时候,彼此又是怎样的感情?没变质的友情,还是爱而不自知?大部分网友们都倾向于爱而不自知,徐均时在大学里天天拍林见的照片和视频,这种行为本来就不对劲。浩东之前还爆料,说徐均时大冬天被子薄,就天天爬林见的床。后来,又有学校的人爆料说徐老板回国后,曾经找到学校要了林见老家的地址。徐均时要林见老家地址很明显要去祭拜林见。但他没想到林见的家里人已经迁出,所有人都在说林见死了,他听说林见父母原本每年都会回来的,可因为儿子去世,而外出打工再也没有和老家联系。邻居们还知道林见出事的那一年,也有s市的人过来找林见,说是谈车祸的事情。只知道是两个人一起来的,一男一女,不知道是谁。徐均时后来确定这二人是x大的一对情侣,前期是大家给林见捐款,此事由许老师负责,他让谢梁接手。但他俩之前和谢梁结下矛盾,谢梁在林见去世后,表现得很热情,不符合逻辑。林见“生前”是铁了心要谢梁身败名裂的,谢梁性格睚眦必报,他不可能对见色起意的林见体现这么大的“宽容”。二人来找林见目的有两个,第一,确定林见是否死亡,谢梁是否把募捐款打给了林见父母;第二,不管林见是否去世,他们要拿到林见手上控诉谢梁的证据。这样,他们要把刚刚加入某个合唱团的谢梁踢出去,同时做好防爆谢梁的两手准备。之后,发生的事情也很意思,谢梁压根就没有爆过。而徐均时他打不通林见的电话,所有人都说林见死了,甚至还有林见车祸现场的视频和图片,相关的事件报道。他回国后,千里迢迢赶到南方山区里,跋山涉水来到那栋破旧的平房里,或许只是想再确认一次。但依旧没有线索。但真正让徐均时无奈接受一切的原因,是他功成名就后,他都拍了几部爆剧时,国民度很高,林见依旧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里。是林见避而不见,还是他无法睁开眼睛再看看自己?徐均时只敢盘后者,他不相信林见不要自己了。徐老板的心路历程已经被网友们盘清楚了,毕竟有各项证据佐证。但……林见为什么不找徐均时?大家盘了单方,盘不出林见的逻辑链。以林见的性格,他就算前两年待在**,只要脑子还能动,还能对外传递信息,他为什么不出面?网友们倒推了一波,林见大学四年都没有告白过,徐均时毕业后出国两三年,林见也没有表现过不开心。或许林见那时候对徐老板没多余的想法。问题又来了,他没别的想法,他为什么后来也一直不联系徐均时?徐均时是找不到他啊,但林见只要想,他是可以直接和徐均时见面的。网友们被绕进去了,最后倒是CP粉破防了,破防的原因并不是他们觉得CP最后be了。而是有一种看似甜蜜的小情侣,前期在做决定时,选择都出乎意料地贴近现实。没有梦幻般的直白、明朗、有特定的契机让他们各自做最正确的选择。徐均时没有第一时间回国查林见的事情,那样的话,谢梁还没有抹掉痕迹,医院那边的记录还能查到林见是转院而不是死亡,林见老家那边的人也还没有林见父母多年没回来,儿子已死的印象。林见也没有在得知徐均时要出国留学时,拉住他告白,求他别走……网友在这种已知过去是be,现在是he的情况下,CP粉们的大手子写同人文开始不顾人死活。唐爱原本吃甜文吃的很开心,结果刷到圈子里有位太太写了篇文,文名叫做《朋友“他”不知道》。起初,唐爱还以为是指林见和徐均时各自从不知道自己心意,最终知道了彼此的爱意。没想到这位太太居然不搞文名诈骗,写的是林见不知道对方的爱意,也不知道自己的心意。徐均时也是。故事写的是林见和徐均时七年前的事情,写他们大学时的甜蜜往事,这些往事都是从学校论坛里扒下来的,再多了点作者的杜撰。故事的结局停在了宿舍里三人送徐均时上飞机那一幕。徐均时登机前,在机场的大厅里用力地抱着林见……她给了一个oe结局。唐爱是一口气上不去下不来,拍戏的时候也没有精神了,她硬挺了两天越憋越气。她给林见发了消息,林见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只能说再仔细想想看。林见把这事和徐均时说了,徐均时也好奇看了看那篇文章。很好,作者的文笔很好,徐均时看完后代入了一波,林见明显感觉徐哥情绪低沉。当时,徐哥就亲了他好几下,简单的亲吻化为深吻,闹着闹着,林见差不多一晚没睡。翌日清早,林见趴在徐哥怀中休憩,徐均时哑声说:“我要是不出国就好了。”林见闭着眼睛,抱紧男人的腰肢,呢喃说:“胡说八道,你可是去留学。”林见一直觉得留学是一件很镀金的事情,而且当时徐哥留学的学校的确很好,徐家给徐均时安排的留学小伙伴基本都是同辈人,算是给他巩固人脉。像蒋军、杨安安这类人脉,都是徐哥留学期间巩固好的。甚至徐家还考虑到了徐哥的婚姻大事,留学期可以和看好的“媳妇”培养关系。徐均时说不去留学,徐家肯定闹翻天了。林见微微睁开眼睛,抱紧了徐哥:“不要纠结过去的事情。”徐均时摸着他的背部,声音越发沙哑:“我走了七年,都走不出来。”林见用力,蹭了蹭他:“我在,你摸摸我,感受一下我。”林见原本只是想安抚一下爱人。但头一回儿感受到徐哥这么疯,以前还会顾及着自己身体,但今晚,力气大得出奇。林见有时候觉得头脑一片空白,瞳孔震颤,看不清楚眼前的画面,很快,自己又被人掐住下巴接吻。男人因为用力,身上的肌肉脉络明显,徐均时比起大学时,身材更好,一举一动也更加沉稳,但这种沉稳中带着疯劲,让林见短时间受不住。林见休息了两天,都没去复健。直到周六,林见在医院里弄一下按摩,测试一下自身情况。周六上午,陈臣带着妻女过来,给他买了果篮。陈臣看了看病房,徐均时不在。林见解释说:“徐哥刚刚下楼,他有点事情,去打一个电话,等会儿会上来的。如果他知道你们来了,肯定会等着的。”房间里放了香薰,只是香薰的味道遮不住医院消毒水的气味,好在窗户打开,风往里面吹,吹散了一些病气。陈臣蓦地想起林见出现在屏幕前,他身上也有一股孱弱的病气,尽管林见总是淡淡笑着,端坐着,身形挺直,但无法遮盖不掉的那种见久了医院生老病死的气息。陈臣的爱人她看到床头柜上没有放任何花。她有些疑惑,一旁的林见解释说:“我不喜欢多种气味掺杂在一起,所以,也就没放花了。”陈臣的老婆坐下来,看向一旁抱着女儿的陈臣,欲言又止:“如果你当年联系徐老板,徐总肯定会帮你的……你为什么不找他呢?”无论是刚刚出车祸还是后来林见能坐上轮椅生活的时候。她问过老公陈臣,但陈臣说不出来。这个问题萦绕在心头。林见愣了愣,眼中的笑意逐渐消散,眼神变得平静下来:“可能是我糊涂吧。”这个说法也对,夫妻俩在病房里待了一会儿,女儿睡醒了又哭了,陈臣的老婆抱着女儿被助理去别的病房里喂孩子。陈臣本想过去,但老婆说让他在病房里等,等徐均时回来,好歹要和老同学见一面啊。病房里,只有两个人了。陈臣推了推自己的眼镜,哑声说:“对不起,你也知道我老婆性格直,她有话就直接问了。所以她一直疑惑你当年没找徐均时的原因。”说完后,他低声说:“林见,你怎么可能糊涂呢?我记忆中,你做事从不糊涂的。”徐均时从来没问林见这个问题,林见不说,他就不问。徐均时只在林见面前说过去美好的大学记忆。林见面对老同学,他说话多了一些:“怎么办呢,爱令人昏吧。”“谢梁和我告白后……”林见陷入回忆,白天自己生气,晚上沮丧,也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和自己告白的人是徐哥……但……林见看向窗外,轻声说:“陈臣,徐哥的人生规划真的很好,如果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他会过得很好。”陈臣反驳:“但他喜欢你。”林见回过头,抬眸盯着他:“我当时无法假设。人生用假设来判定过去的决定错了,本来就没有意义。因为徐哥喜欢我,所以你们就假设我当年大胆说出来后,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以他的脾气,他会不辞辛苦回国,然后和我幸福地在一起。”“如果徐哥不喜欢男的呢?”林见一字一句地说:“假设他不喜欢男的,他的视角就变成一个同性朋友突然告白,试图让他不要出国,放弃留学机会,对他死缠烂打。 ”林见深吸一口气,平静下来:“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从我当时的视角来看,不打扰徐哥的最佳方式。”“不是吗?”林见看着他,释然地笑起来。陈臣说不出别的话,看着微笑着的林见。陈臣点点头,说:“我明白你了。”不打扰别人人生的爱慕才是最好的选择,林见可以在徐均时回国后告白,但不能在徐均时要出国的时候说,不能在徐均时国外求学时打扰他。陈臣起身,叹了口气,拍了拍林见肩膀,说:“幸好,节目组给你发了邀请函,幸好联系到你,幸好你当时抛硬币决定来不来,抛到了正面。要不然,你们错过了,我老婆要哭死了。”“我去看看我老婆吧,我看徐均时一时半会回不来。”陈臣走到门口,正准备推开门的时候,背后传来林见的声音:“没有,我抛的那枚硬币不是正面……”陈臣震惊地侧头看他。不是正面?!陈臣连忙回忆,林见的确没有说过他来这里是因为抛硬币抛出正面,他只说他决定抛硬币。然后,他来了。林见用了春秋笔法,快速带过了这件事情,迷糊了所有人的视线。林见靠着窗台,上次节目访谈,总导演问他为什么会选择来,他说自己交由命运决定,然后运气好。其实,自己运气一点都不好。寒冷的季节,但罕见的出了太阳,清晨的阳光斜斜透过出租房的窗台。那时候他贪婪地靠在窗边,感受着冬日的温暖。孤单的出租房里,将手中的硬币向上弹起,旋转中折射着阳光的光芒,然后林见将它拍在手中,右手手心向上,再打开。他看到了硬币的反面。林见缓缓说:“我通过硬币窥见了我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