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很鄙视的看了一眼李承乾,又很期待的看了李恪一眼,学着萧瑀的样子,老僧入定,不闻不问。李承乾愚蠢到举荐封德彝就能逼迫李恪出使突厥,真是太天真了啊,但同时他又希望李恪能够出使突厥。毕竟,不用自己出手就能打击到李恪,他又何乐而不为呢?不然,李恪跟李承乾是实力不相当,他怎么能够渔翁得利呢?但是李承乾和李泰都不知道李恪心里早有主意,怎么可能被他们一激,头脑一热发热就站出来自告奋勇的去出使突厥,先不说他李恪有没有能力能完美的解决这件事,即便他有把握,他也不会主动站出来,因为那样的结果自会让他更为耀眼,更会成为李承乾和李泰的眼中钉肉中刺,只能给他带来更大的针对与打击,太得不偿失了。李世民不说话,当事人封德彝也不说话,朝中大臣更不说话,只有几个跳梁小丑在演自己的戏剧,李恪觉得今天的朝会很滑稽。但是,他也想到李世民刚才说的话,“难道我泱泱大唐就没有一个人敢出使突厥?就没有一个人肯为宿州百姓做点事情的?”“启禀陛下,如果大家不嫌微臣人微言轻,臣愿出使突厥,扬我国威,救我百姓。”李世民话音刚落,就见一位身着七品绿服的男子出列奏请道,众人不由的将目光转向了此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马周。“陛下,臣也愿出使突厥!”马周过后又一人站了出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的心腹重臣岑文本。李世民闻言大喜,在所有人都不愿意接这份烫手山芋的时候,岑文本和马周站了出来,他们不顾个人荣辱,只为救出宿州百姓而挺身而出。再加上岑文本和马周又是李世民特别看重的臣子,二人有能力有担当,李世民十分满意,也十分放心。李世民欣慰的看着二人,大声道:“特命岑文本为正使,赐马周为朝议郎,封副使,协助岑文本出使突厥。”因为马周的品级太低,李世民特意赐给了他一个散官的荣誉职衔。朝议郎,正六品。“臣领旨谢恩。”岑文本马周叩首道。“朕给你们二十万担粮食,八万匹锦,希望你能及早与突厥达成协议,赎回宿州百姓。”李世民也算慷慨了,二十万担粮食,八万匹锦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见他对这次出使突厥还是很在意的,但是同时也告诉了他,这是他的底线,你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跟突厥和谈,并且还要和谈成功。“臣岑文本(马周)绝不负陛下的期望和大唐百姓的所托,必定会让突厥手上的宿州百姓安稳的回到大唐。”岑文本马周二人斩钉截铁道。“好…好…”李世民大悦。朝会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出使突厥和谈的人选,现在人选已经定了下来。大家也就松了口气,又开始讨论如何安置两州百姓的事情。但是,岑马二人此时已经神游天外,不再关心此事,他已经开始思量如何才能用更少的钱财赎回百姓。为了早日救会被突厥扣押的百姓,岑文本和马周,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往定襄赶,终于在五日后到了代州。自从云州战败,被突厥洗劫之后,张公谨在云州重新安排了重兵布防。然后他独自回到了代州,在代州都督府等待着朝廷对他的处罚。岑文本和马周的到来让张公谨心里一紧,难道朝廷对他的处罚这么快就下来了?“末将代州都督张公谨见过岑大人。”张公谨在代州城门口上前迎接岑文本等人。“张都督不用多礼!”岑文本接着将身后的马周介绍给了张公谨,“这位是和我一起出使突厥的副使朝议郎马议郎。”马周对张公谨也有所耳闻,玄武门政变的功臣,李世民的爱将,马周岂能不知。所以,虽然张公谨连续吃了败仗,他对张公谨还是礼貌施礼。张公谨没有说太多的话,他将岑文本和马周二人请到都督府之后方才问道,“不知道二位在代州要停留多久?刚才说出使突厥是怎么一回事?”岑文本对马周看了一眼,马周会意的点点头,将自己和岑文本出使突厥和谈的事情跟张公谨简单的介绍了一下。随后,就听到岑文本说道,“因为宿州百姓在突厥手里,正在饱受欺凌。所以,还请张都督给本王的士卒换上好马,装上足够的干粮,我们在代州歇息半日,晚上还要连夜赶路。”张公谨听完岑文本的话,知道李恪不是冲着他来的,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然后又听到岑文本和马周要出使突厥,跟突厥和谈用钱财赎回百姓的事宜,心里对他的胆识和魄力佩服不已。此时再听到岑马二人为了能够尽快跟突厥达成协议而不愿休息,连夜赶路,心里已经对他产生了敬畏之情。作为武将,佩服和尊敬的永远是强者,岑马二人没有用武力征服张公谨,但用他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胸怀和高大的形象。“二位大人,突厥凶残,你沿途又要遭受天寒地冻的天气,身边五百卫士略显单薄,末将再将自己的三百亲卫派来保卫二人大人。”张公谨坚定的说道。岑文本和马周也没推迟,随后便跟张公谨详细的了解了下关于宿州和云州两战中的具体情况。由于时间紧迫,岑文本和马周草草的吃过午饭,便在张公谨的护送下出了代州城,直奔云州而去。岑文本和马周带着八百多的护卫一路向北而来,一夜急行军,终于在第二天午时赶到了云州。到了云州,李恪只是在云州补充了一下实物便没有多做停留,直奔突厥的大本营定襄而去。云州和定襄离得不远,傍晚时分,出使的队伍已经出现了在了定襄城的十里之外,正好跟突厥的斥候撞上,岑文本和马周从此便开启了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