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坊,魏王府。不同于太子府的门可罗雀,魏王府确是门庭若市,宾客盈门,刘洎、杜楚客、韦挺、苏勖、房遗爱等人齐聚一堂。如今的李泰风光无限、志得意满,仿佛储君之位唾手可得。李泰也确实有傲视群雄的资本,李世民的种种表现,仿佛预示着储君之位非他李泰莫属。李泰幼时聪敏绝伦,稍长便善作诗文,成人后爱好经籍、舆地之学,深得太宗欢心,由此得宠。李泰的得宠与李承乾的失宠大体上同时发生、交互消长的。“时泰有宠,太子承乾多过失,太宗微有废立之意”。太宗企图废立太子始于贞观十年,到贞观十六年六月左右,李泰谋立太子始终十分顺利,这与唐太宗的有意心许,偏袒一方大有关系。贞观十年二月,唐太宗“以泰好文学,礼接士大夫,特命于其府别置文学馆,听自引召学士。”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对此特加注云:“为泰图东宫张本”。是的,唐太宗如此特加宠异,乃是仿照武德年间秦王府属另逻文学馆故事。胡三省不被唐太宗表面上为李泰礼贤好学的表彰所惑,而从骨子里揭示他为李泰别立太子作张本,可调深识。李泰的手下文人心领神会太宗的默示,便由司马苏勖出面,“劝泰延宾客著书,如古贤王。”于是,李泰奏请撰著《括地志》,物色著作郎肖德言等四人撰写。由于唐太宗的大力支持,经费充裕、待遇优厚,“士有文学者多与,而贵游子弟更相因籍,门若市然”,这是为李泰夺嫡打响了第一炮。贞观十二年正月,礼部尚书王珪奏请:三品以上公卿途遇亲王时下马拜见,不符礼法规定,要求取消这一仪式。唐太宗当即以言胁之,“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幸,安知诸王他日不为公辈之主!何得轻之!”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对此深刻地分析说:“时太子承乾有足疾,魏王泰有宠;太宗此言,固有以泰代承乾之心矣。”唐太宗为李泰夺嗣,千方百计抬高其地位,预先造成宠冠诸王的既成事实,好为其将来继位作准备。他预言李泰将为君主,这是以语言暗示大臣立李泰为太子的作法。贞观十四年正月,唐太宗临幸魏王泰宅第,赦免雍州长安县囚徒死刑以下罪犯,蠲免延康里当年租赋,赐泰府僚属及同里老人各有等差,这是一种特殊的恩宠。四年前,李泰生母长孙皇后身患重病,李承乾建议数免囚徒以祁求福庆,唐太宗没有照办。此时此刻,唐太宗却为爱子特别开恩,其荣宠只有君主才能享有。唐初雍州下辖长安、万年两县,胡三省注云,“今止教长安囚,盖延康里属长安县管。”很明显,唐太宗赦免长安县囚与免除延康里民当年租赋,都沾上了李泰居地的恩泽。这是仿照汉高祖刘邦荣归故乡免除沛、丰徭役的作法。以皇子高攀皇帝的恩典是逾越礼制的,故旧、新《唐书》李承乾本传都说这是“典敷”。这一切都一切都表明魏王李泰简在帝心,储君之位近在咫尺,就在这个时候,他却听到了长孙无忌抛弃太子改投到晋王李治的名下。“哈哈,这长孙无忌是不是老糊涂,太子昏庸无道你抛弃他也就算了,为何会选择投到软弱无能的雉奴名下,难道他还认为雉奴能问鼎天下吗?”李泰哈哈大笑。与李泰的不屑一顾相反,刘洎杜楚客等人却面色凝重。李泰看着各位心腹忧心忡忡,不由得好奇道:“诸位为何这番表情,难道孤说得有错吗?”杜楚客见众人不出声,只好开口道:“殿下太小看长孙无忌了,也小看晋王了?长孙无忌深受陛下信任,说是陛下的第一心腹也毫不为过,殿下可还记得陛下做过一首名为《威凤赋》的诗,诗中,陛下自比凤凰,称长孙无忌是拯救凤凰的君子,‘幸赖君子,以依以恃,引此风云,濯斯尘滓’,从此诗不难看出长孙无忌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有时候长孙无忌的一句话能低过其他大臣的千言万语…”“此事孤当然知道!”李泰满脸铁青道。李泰作为李世民的嫡子,当然知道他父皇和长孙无忌之间那深厚的友谊。他深知这满朝文武,父皇最信任,既不是房玄龄、岑文本、魏征这些文臣,也不是不是李绩、尉迟恭、程咬金,而是他的舅舅长孙无忌。他父皇与长孙无忌少年相识,一路携手走过风风雨雨,可说情谊颇深。自大业十三年起,高祖李渊起兵太原,渡过黄河之后,无忌前去谒见,得到了一个文书的职位,从此跟随父皇南征北战,不离左右。从征讨薛举到虎牢关大破窦建德,从千里狼烟铁火雄壮的疆场到富贵堂皇阴谋诡计的夺嫡之战,长孙无忌一直陪在他父皇下身边,忠心耿耿。唐朝统一之后,便是他父皇和隐太子之争,一日他父皇自东宫饮酒而归,吐血数升。就在那一日,长孙无忌正式恳请李世民定下夺嫡之计,长孙无忌开始为李世民多方奔走。玄武门事变中,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埋伏于玄武门,舅舅高士廉镇守秦王府,妹妹长孙皇后亲自出面安抚士兵,他们一家人全都置身于权利斗争的第一线,随时准备为秦王而献身。历经种种,父皇下又怎能不信任长孙无忌呢?这也是为什么长孙无忌选择支持李承乾而不是他,他会如此愤怒。杜楚客继续说道:“这还不是长孙无忌最恐怖的地方,最要命的是长孙无忌背后站着整个关陇士族,他这一投靠晋王,代表着整个关陇士族都投靠了晋王,晋王府势力大增,完全可以和殿下分庭抗衡…”刘洎补充道:“晋王府本来势力就不弱,别忘了晋王妃来自太原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