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老老实实的被老爹朱棣上了一课,摆明了说他目光短浅,朱棣的意思是,林潇宸不在朝堂拉帮结派,把嫡系军队调到大明内地几千里以外作战,还派遣船队探索新大陆,意味着并没有要在大明混一辈子的意思,将来很可能会离开大明,到海外的新大陆发展。所以,没必要整天提防着林潇宸势力过大,对皇权形成威胁,有这种志向的人,不管是文官集团还是勋贵集团,谁也不害怕得罪了,只有他,才是设身处地的为大明考虑。老子都不愿意和你们玩了,大不了撂挑子自己关起门来玩,何必前怕狼后怕虎的和你们搞妥协,带种的就尽管上来和我掰手腕,但是掰折了可别怪我!朱棣自己和林潇宸达成了无需言语交流的默契,自然是有多大的权力就下放多大的权力,有多少信任就给出多少信任,因为他知道林潇宸绝对不会坑害大明。现在让朱棣感觉局面尽在掌握中的理由是,即便是林潇宸这小子到新大陆过逍遥日子,大明也是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不管是人力物力,大明绝对是这个世界的最强国家!而且新大陆的开发建设绝非三年五载能够完成的,需要更多的时间打基础,否则,靖难之役结束后,这小子就该跑了!“我早就说了,解缙和郁新绑在一起也没有和首辅对抗的力量,瞧瞧,首辅到乾清宫走了一趟,一个被撵回老家,一个被撵到广西担任闲职,怕是再也没有翻身的日子了。”杨荣苦笑着说道。“是啊,想要和首辅大人掰手腕,只可智取不可力敌,硬抗是绝对扛不住的,咱们这位首辅大人,深受皇帝的宠信,地位无人能够撼动,虽然常年不在朝堂,这份殊荣却没有随之衰减,反而更加的稳固。”杨溥点点头说道。“我觉得,大部分人可能以首辅大人出身武将而轻视他,但是我仔细分析他的每一项决策,却感觉深谋远虑,也是从实际出发,绝不是拍脑门子的鲁莽之举,此人文武双全,目光敏锐眼光毒辣,切不可小觑,谁还抱着这样的心态,以后怕是下场不妙。”杨士奇说道。就因为文渊阁会议陷入到僵局,导致内阁次辅解缙被贬职,户部尚书被撤职,次日,大明文渊阁会议举行第二次会议,还是讨论户籍改革的问题,但这次林潇宸的提议,就毫无异议的一致通过了,随即由当值的代理内阁次辅杨溥执笔形成书面报告,递交给乾清宫。朱棣接到内阁会议的决议报告后,立刻予以批准盖印,随后朝廷以公文的形式下发各部院衙门、各布政使司衙门、各府、州、县衙门,要求各地官府必须派专人对老百姓进行宣讲,因为牵涉到军户的改革政策,还下发给了各都指挥使司衙门和各卫所!经大明内阁会议决定,并报请皇帝批准,大明户籍制度改革立即予以实施,永乐四年到永乐六年的三年时间,作为改革的过渡期,从永乐七年开始,正式落实新的户籍制度。同时,大明军制改革同时进行,将分别按照常备军制度、义务兵制度和预备役制度,逐步改变现有的军户制度。从永乐七年开始,大明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原有的农户、军户和匠户等区分,这个消息的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了朝廷的预想。乾清宫。“启奏皇上,各地负责监视的锦衣卫密探,纷纷给臣传来消息,户籍制度改革的公文,经过各地官府专门派人宣讲,在各地迅速引起轰动,老百姓面朝京师方向跪地山呼万岁,店铺的所有鞭炮都被抢购一空,燃放的场面,甚至比过年的时候还热闹!”“也有不同的声音传出来,但都是官府的官吏,他们私下里抱怨内阁实施户籍改革,这将会导致各地的人口流动增强,担心自己的辖区内因为人口外流,而在朝廷考评的时候影响到政绩。”纪纲说道。“太子听到没有,事实也证明了内阁实施的户籍制度改革,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到底朝廷的政策是不是切实可行的,能不能成为老百姓真正的福利,最简单直接的表现,就是老百姓自己对政策的反应。”“户籍制度改革还像是一面照妖镜,朕知道,背井离乡到外乡学手艺、出卖劳动力的人,在整个大明老百姓的群体中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老百姓只要有地可种、吃穿不愁,就是最大的愿望。”“这也是因为以前户籍制度,各行各业都是固定不变的,也不准擅自离开户籍地。现在制度放开了,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随着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实施,土地不再成为限制,谁不愿意多赚点钱,把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好?”“如果当地的官员不作为,民生事务方面没有建树,愿意流动的老百姓,就会离开家乡到别的地方谋生,事实上,某个地方的流动人口越多,或者将来的迁移人口越多,从侧面也说明这个地方的地方官是有能力的,或者说这个地方的局面稳定,各行各业呈现生机勃勃,能够吸引人。”“反之,没有什么流动人口或者只有自然增加的人口,不是这个地方的官员没能力,就是当地的发展存在问题,比对这个地方人口数量变化,比对这个地方的赋税收入变化,就能做到一目了然,朝廷要格外注意这样的地方。”朱棣说道。实际上户籍制度的变革,还是永乐新政的延续,也能够说成是永乐新政的一部分,就是地少或者没有地的人口,也能靠着出卖手艺、出卖劳动力,同样得到生活的机会。没有土地或者地少,按照新的政策,就不用承担徭役赋税,永乐新政的赋税是按照土地数量来征收的,没有了赋税的负担,又能自由的流动,一部分群体就会从耕田者,转变为小商小贩、手艺人或者劳动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