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人急用的话,我再去找些乡亲,连夜赶制一些,以备不时之需”。“那就麻烦冯管事了”。对于冯盒的说辞,云凡一边说着,一边从衣袖里拿出了一张银票,递给了冯盒。并说道:“给乡亲弄点好吃的,另外一部分算作工钱,别让乡亲们白干”。对此,冯盒一边感谢着云凡,一边接过了银票。“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加班加点”。对于冯盒的说辞,云凡客套的说道:“那就辛苦大家了”。说完,云凡示意大家继续工作,他自己也就离开了工匠坊。这时的云凡知道,明天能不能守得住安阳,就得靠这一批投石器和那石料了。如果投石器和石料的数量不够,那么明天的防守就会变得吃力。如果真的要彼此消耗,那么就距离破城不远了。现在他的全部希望都放在了这工匠坊。云凡这样想着,漫无目的的在大街上溜达着,他不知道自己当时答应凉州王趟入这浑水对不对,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如果让他稳扎稳打,那么这个时候他还在赵家庄,之所以接受了凉州王的赏赐,才让他现在待在了安阳。现在面对声势浩大的绥阳军,他是真的没有信心守下去。主要是兵力不够,要说兵力不够还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如今的安阳,所有职能部门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当他要用的时候,才发现要什么,什么都没有。再加上他手下的这些军士基本上都没有参加过正规的训练,而且一大部分还是降兵。一旦防守受挫,士气低下后会不会哗变,他心里都是没有数的。第二天一大早,郑尚就组织军队对安阳发起了攻击。这时得到消息的云凡等人也早已来到了安阳城墙上。现在云凡看着冲过来的敌军,想着刚开始攻城,敌军士气正盛,应当减缓敌军的攻击,挫其锐气。便下令军士在四门城上下投射柴草,并把其点燃。而后令城上的守军用湿布捂住口鼻,如此一来可以减缓敌军的攻击,二来可以防止吸入过多的烟尘而中毒。随着攻城的持续,当时间来到正午后,按照云凡的要求。工匠坊的冯盒带领众乡亲向四门守军送来了投石器和石料。这时的云凡见敌军势弱,为了一举击溃敌军的攻势,决心使用投石器。一般而言,投石器是一种攻城器械,对投石器所用的石料也没有什么要求。而云凡对投石器也没有做什么改进,而为了增加投石器的杀伤力,云凡让冯盒把石料打磨成了圆形,或者接近圆形,以增加其运行的时间和速度。而当所有军士看到冯盒和老百姓向城墙上搬运投石器和石料时,一个个议论纷纷。“投石器不是攻城器械吗,拿到城墙上干什么呀”。“你看那石块,大小,形状都差不多呀,难道有什么特殊用途吗”。“我听说这个云凡很厉害的,但连基本的常识都不懂,不行我们跑吧”。“先看看情况吧,听说这个云凡打仗可厉害了”。“那也只是听说,他可是村野之人,目不识丁,能有什么能耐呀,还不是被人当枪使”。对于这些议论,有的军士故意放大声,有的百姓也在相互探讨着。而云凡全然不顾那些军士和百姓的说辞,他想用事实证明给那些人看,他是对的,不是他不懂,而是你们鼠目寸光,目光短浅。待投石器安装完毕后,伴随着云凡的一声令下,随着拉动投石器的声音响起,一排石料从城墙上飞了出去。对此情况,所有守城军士和百姓伸长了脖子,直勾勾的盯着那飞出去的石料。只见的那石料从城墙上飞出去后,形成了一条完美的抛物线。而攻城部队看到如此情况,攻城的阵型立马被扰乱了。那可是石头呀,而且还是大石头,这要是砸在了身上,不得全身粉末性骨折呀。一石头砸下去,一下子就成了无脊椎动物了。然而令所有攻城敌军没有想到的是,那石料落地后再次弹了起来。当再次落地后,那石料飞快的向后军滚去,并不见减速。后面的攻城敌军显然并没有联想到那投射出来的石料会运行这么长的距离。眼看着那石料都要冲向中军了,郑尚急忙令盾牌兵形成防御,以阻挡那石料冲向中军。然而那石料连续冲散三五排盾牌兵之后才减缓了速度,停了下来。再看看阻挡那飞石的军士,要么胳膊骨折,要么头破血流,要么倒地哀嚎,惨不忍睹。看到这一幕,城墙上的守军,个个呆若木鸡,目不转睛。伴随着云凡一声令下,在冯盒的指导下,一众乡民开始变换投石器的位置,以准备第二轮发射。当所有军士回过神后,不由的跪地呼喊道:“大人神武,将军神武”。而在敌军中军大帐中,见识了刚才一幕的郑尚还心有余悸,破口大骂道:“云凡匹夫,投石器呀,投石器是干什么的,那可是攻城器械呀”。“他居然用投石器守城,还对我军造成了如此损失,可恶,可恶至极”。“将军,那眼下我们该怎么办”?见此情况,纪钦询问道。“去,把那王成给我找来”。对此情况,郑尚气急败坏的说道。不多时,王成便来到了中军大帐之中,并向郑尚行礼。“王成,我来问你,安阳城中有多少投石器,有多少石料”。“回将军,在梁兴时期,安阳的所有只职能部门基本都被梁兴毁了,根本就没有什么投石器和石料,就连工匠坊,也只剩下了一个老冯盒了”。对于郑尚的询问,王成得得瑟瑟的回道。“那他这些东西哪来的”?对于王成的说辞,郑尚再次质问道。“将军,云凡那小子可是抄了万家票号的,他手上现在有钱”。“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想应该是他们这几天赶制出来的”。“那你的意思是他们并没有多少存货了”。“肯定没有”。对于郑尚的疑问,王成把握十足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