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怀亮的效率很快。虽然他有些憨傻,但分得清轻重,他知道李素的这个请求关乎性命。丝毫不敢怠慢,从大理寺出来后便着手安排。程家是大唐的新兴门阀。能被称为门阀,其人脉自然庞大无比,动用人脉给宫里的李治带句话自然不算什么太难的事。两天后,李素的话果然被辗转传到李治的耳中。当天晚上,李世民所居甘露殿外。一道柔弱孤单的身影静静地站在殿外的空地上,面朝殿门发呆。不多时,身影忽然膝下一软,面朝殿门跪在地上。身影笔直如松,一动不动如同石雕。殿外值守的宦官吓坏了,急忙上前劝阻。奈何这道身影却非常执拗,不论如何劝说,他仍是摇头,固执地跪在殿外不肯起身。宦官急得不行,只好匆匆入殿禀奏。跪着的人自然是李治。他的年纪不大,凭心而论,智商也不算太高,遇到难题想不出好办法解决。只好用这种最笨的办法来帮李素的忙……夜深,寒风凛冽,李治仍一动不动跪在殿外。寒风呼啸而过,刮在身上如刀割般刺痛!李治身子本就柔弱,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跪地久未起身,没多久便有些支撑不住,但他却仍咬牙苦苦硬撑着。支撑他的只是一股信念,还有一腔对朋友的义气和热血。自小生活在深宫里,李治没有朋友,李素是他交到的第一个朋友。也是唯一的一个!他曾与这个朋友经历过生死患难。那时开始,李治忽然觉得自己不再孤独了。无论岁月里经历过的悲与喜,他都有了倾诉和分享的对象。当自己苦了、累了、委屈了、高兴了,他都知道有一个人肯定带着一脸惫懒的笑。懒洋洋的倚在树下案前,静静地听他倾泄情绪,帮他度过难关。仿佛不经意的言语间,教给他无数为人处世的经验和道理。这样的朋友,一辈子能遇到一个,已然是天大的运气!李治惜缘,他懂得朋友二字的珍贵。所以,今夜他跪在殿外,哪怕寒风呼号,亦久久不动。一切只为朋友,一个值得他如此做的朋友。宦官进殿禀奏已有段时间了,不知李世民怎样的反应,宦官很久没出来。李治很有耐心,他知道,父皇一定会见他。一定会答应他。大约跪了一个时辰,李治已渐渐觉得双腿麻木,仿佛不听使唤。身子摇摇欲坠之时,李世民魁梧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殿门外。看着被冻得一脸青紫的儿子,李世民眼中闪过深深的心痛:“雉奴,你这是何苦?”“李素那个混帐到底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竟令你不顾身份,为他如此苦苦求情?”李治意识已有些模糊,强撑着露出笑容,虚弱地道:“父皇,终归他曾如此待我。”“我才会如此待他。”李世民一怔,似有所悟,然后看着面色青紫的爱子。硬起心肠道:“雉奴,你应知道,朕不可能轻饶李素。”“国法威严,求情也没用,做错了事就必须受到惩罚!”“否则,朕何以服天下?”李治强笑着摇头:“父皇,儿臣非为李素求情,而是求父皇见李素一面。”“李素犯了国法,至少该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如果解释之后父皇还是觉得他做错了,也该当面训斥,教他明辨是非,日后不再犯……”“孔圣人说过,不教而诛谓之虐!”“民间百姓犯了罪,官府也会有一个审问的过程,知其前因后果。”“李素曾经为父皇立过那么多功劳,为何不能给他一个自辩的机会?”李世民迟疑片刻,看着李治越来越支撑不住的身躯,无奈的摆了摆手:“罢了,朕当是成全你一片仁义之心。”“但愿李素能给朕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否则,莫怪朕这次非得收拾他!”和快,宫阙传诏命,一纸下囹圄。李素被宦官从大理寺请了出来。听到宦官下监牢宣圣旨的那一刻,李素不由笑了。李治果然不负他所托,小屁孩年纪虽小,但人还是靠得住的。李素知道劝说气头上的李世民见自己一面有多困难,李治却做到了。需要的不仅仅是直面父皇的勇气,更需要对他这个朋友毫无保留的信任!正因为李治相信自己绝不会做祸国之事,他才会有据理力争的勇气。狱卒们将李素一直送到监牢外,表情非常统一的恭敬谨慎。小心翼翼,还带着几分小小的警惕……临出门这几步了,他们仍在担心这位李侯爷又出什么幺蛾子。说起李素关在牢里这几日,李侯爷倒是舒坦了,狱卒们却欲哭无泪,有种转行的冲动。不试不知道,原来自己竟有给权贵人家当奴才的潜质?跨出监牢正门,李素脚步忽然一停。转身看着狱卒们,表情充满了真挚,甚至还非常客气地朝众人拱了拱手。“在牢里这几日,多承各位款待了。”听到这话,牢头腿一软,差点跪下来:“侯爷折杀小人了。”“时候不早,您……赶紧离开吧。”李素笑了笑:“山高水长,有缘咱们终会再聚……”话没说完,惊恐万状的狱卒们顾不得失礼,竟异口同声地打断了他:“无缘,肯定无缘!”“侯爷您走好!”李素不高兴了:“怎会无缘?”“我都把大理寺当成我的第二故乡了……”狱卒们好想哭……你把牢房当第二故乡,难不成我们天生是你第二故乡的家奴?“侯爷,大理寺牢房不是啥好地方。”“您以后……尽量别来了吧。”牢头哭丧着脸劝道。李素露出感动的微笑:“原本不是啥好地方,但是监牢里有你们。”“不知为何,我竟有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说不定以后我会常回来看看的……”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