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朕就召凤洲先生王世贞来京办报,这报纸就会记载朝廷最新的政策通过驿站派发到各个县,并且会请部分官员予以解读。只要士子平日细细阅读,这策论定然是言之有物。”见天子如此,张四维长长叹息一声:“皇上您现在还未及弱冠之年,为何如此着急推行革新之事?您只需要再等十几年,到时候您是正值壮年,这朝堂之上都是文臣都是皇上钦点的门生,武将都是皇明讲武堂的将领,这文武官员无人不会俯首帖耳。”“等到那个时候皇上再实行革新,厉行新政,那就是再也不会有人反对的水到渠成之事啊。”朱翊镠看着张四维,几年前就是眼前这个男人放手一搏拟定了禅位的诏书。他知道这一番话是张四维的肺腑之言,他也承认张四维在拉帮结派方面的手腕十分高明。“张先生,你所想所行之事,若是放在常人来看定会奉为圭臬。”“但朕是天子,是江山社稷之主,是万邦之宗,是九五之尊!朕要是作为一个皇帝,还畏手畏脚顾忌这么多,再花上十几年的时间培养心腹……张先生,你要认清朕的身份不是臣,而是君!”张四维瞳孔猛然一震:对啊,眼前这个少年是天子,在道统上是圣人的化身,在伦理上是天下人的君父。他想要做的事情,难道还会顾及那么多吗?自己沉浸在臣子的角色里太久了……朱翊镠深深望了一眼张四维,“这天下等不得,那些穷苦徘徊在生死线上的百姓们也等不得……朕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机会可以试错。”“朕不像是商鞅范仲淹王安石,就算是有些革新不成功,难不成还会有人把朕从皇位上拉下来不成?”“等到朕能把所能及的制度进行完善一遍之后,就着手刷新吏治。”吏治,这是困扰王朝千百年的问题。官员们相互勾结,沆瀣一气,结党营私,收受贿赂,鱼肉乡里,视百姓如草芥。自己继位以来,已经给这些官员涨了俸禄。这些俸禄要拿去养活一大家子人是勉强够了,但若是想要再过一个体面的生活那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的。但这第一步,就是让那些心中有百姓有国家的这些官员,起码不用挨饿受冻。等到征服了欧罗巴之后,再大力开采太平州的银矿。储备完金银之后,到时候再摆脱金银本位,朝廷发行纸币,世界流通。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就等于拥有了无数台源源不断的印钞机。“这道旨意由内阁拟完就直接去尚宝司用印罢。”……礼部衙门。礼部尚书徐学谟还在大堂上琢磨着这报纸,礼部右侍郎陈思育就绷着脸匆匆走来,“大宗伯,朝廷出大事了!”徐学谟没有太在意,反而举着这报纸说道:“这皇上让王世贞办的这份报纸,虽然言语上不是雅文,但细细读起来还是颇有趣味,怪不得这市井百姓那么喜欢。”“听说这报社里这批人的俸禄一个比一个高,富得流油,能有稿子上报纸还有额外的银子可以拿,你说咱们礼部是否也可以办上一份……”陈思育向来稳重,但这个时候也顾不得那么稳重了。“大宗伯,真的是出大事了!内阁已经拟旨,皇上要革除八股文了!”听到最后这一句话,徐学谟整个人都停顿住了,声音都不自觉的提高了八个度:“皇上要废除八股文?”徐学谟的声音之大,连在外面办事的吏员都听到了。稍稍冷静下来的徐学谟又问道:“就只有废除八股这一事?”陈思育道:“唐有口试、帖经、墨义、策问、诗赋五种,天子取其墨义与策问,以策问为重,考生不必再用八股文体,策问需言之有理有物,还有就是童试,需考算数。”科举制度的变更,对他们礼部来说就是有最直接的影响。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会试就是由礼部直接主持。徐学谟发出了一针见血的质问:“那若是那些读书人身在穷乡僻壤,无处得知朝廷之策,该如何做出言之有理有物的文章?”只见陈思育连连摇头,“皇上已经思考好了这些事情,他说报纸就会记载朝廷最新的政策通过驿站派发到各个县,并且会请部分官员予以解读。只要士子平日细细阅读,这策论定然是言之有物。”徐学谟一拍大腿,“本部堂就说这报纸该办,总不能让这帮子人吃肉,咱们连点儿汤水都捞不着!”“少宗伯,你去把各个司的员外郎和郎中都叫过来,大家好好的商讨一下办报的事宜怎么样办报。”见此,陈思育一愣,“大宗伯,这科举之法乃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贸然变更是否有所不妥……我们礼部是不是要抗争一下……”徐学谟冷笑一声,“少宗伯怕不是还没有睡醒?本部堂觉得皇上对科举之改革,并无问题。”“退一万步说,如今天子登基已经两年多了,你何时见过天子有什么退让?”内阁有时候就像是一堵四处漏风的墙,天子的旨意下至走卒贩夫,上至达官显贵全都知晓了,大街小巷上都在议论这件事情。酒楼里,几个读书人端着酒杯一杯一杯往肚子里灌,一个醉眼朦胧的读书人喃喃道:“天子,天子糊涂啊!”“我辈读书人,为了研究这八股文,是日日背夜夜背,简直是手不释卷!”“可是天子这一道旨意,就毁了我们多少年的心血……”另外一个读书人将手里的酒一饮而尽,带着几分醉意高声道:“胡兄本来就卓有文采,再加上平日里如此用功钻研八股,想必这一科就能高中。”“而我侠某天资驽钝,中个举人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但是这春闱重八股,只要下功夫就有可能中,所以我就搜集了数百篇的八股佳作,反复背诵……若是这一科不中,下一科考劳什子策问,那我侠某就与这进士无缘了!”他们辛辛苦苦研究了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年的八股文,来京城之后骤然听闻不再考八股而改考策问……这让这些读书人如何能够接受?看这些读书人喝的酩酊大醉,酒楼老板忙端来一盘牛肉,“几位读书人老爷都是文曲星下凡,这一科肯定能够高中的!小店送诸位一盘牛肉下下酒……”走近之后,酒楼老板才看到这些读书人的脸上竟然隐约还有这泪痕。一个读书人艰难的起身,对着酒楼老板拱了拱手,然后踉踉跄跄的走出了酒楼。“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那个读书人的声音越来越远,还趴在桌上的几个读书人也都费力的支撑起来身子,“老板,结账!”与这个悲凉的情景相反,江浙会馆里一众读书人听到了这个消息,都是拍案叫绝。一个士子神采奕奕的说道:“天子圣明!这劳什子八股文,我早就厌倦了!”“这百无一用,就是八股了!”几个士子频频点头,又有一人说道:“尔张兄所言极是!诸君不见,这书坊之中关于八股的书,总是被一抢而空,但是这几年下来买的几本书,里面的八股文章,其实大同小异。”“这些年中进士的文章,都是大差不差一个样。”“国朝科举考试内容主要考四书五经,又主要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答题的依据,这就只需背诵一些标准的范文就可以侥幸考中,而不需真正深入地研究学问。”“很多学舍的老师也只教学生如何应考、如何投机取巧,而不是引导读书人如何认真的研究学问,因而造成学风的严重败坏。”这些士子都是来自浙东,多崇奉永嘉学派。该学派于北宋庆历年间王开祖、丁昌期等人开创,到南宋,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等形成学派,叶适则集前辈学术理念之大成,创立永嘉学派。永嘉学派提出事功思想,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重视经史和政治制度的研究,主张通商惠工、减轻捐税、探求振兴国家的途径。桌前,又是一个名叫叶向高的少年士子站起来,慷慨激昂道:“天子临朝的这两年,大有作为!推行商税,开疆拓土,施行新法,我大明一片中兴之气象!”“诸君,此科可是要统统取进士功名,入朝辅佐圣君再开我大明盛世!”此话一出,满堂皆是喝彩之声。“东华门前,诸君相见!”“鸿胪唱名,我辈读书人理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