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国与郑国的边界,无名上山。姬悟生的宴会很快就草草结束了。因为姬悟生也没了心情,当天子提议不饮酒的时候。他也没有强求,他也根本没有饮酒的雅兴。姬悟生此时才琢磨出天子片刻前描绘的故事原来不是讲给众人听的。主要是讲给祝童听的,而后是讲给自己听的。只有知道鱼腹中真的有刺杀凶器的人,才明白这个故事在表达什么。姬悟生通过祝童的神情感知出,他与自己父亲谋划刺杀天子并不是必要选项。如果主要目的是为了刺杀,一旦刺杀失败,那就可以不用谈了。姬悟生看到祝童神情反而放松了很多,也就是说刺杀失败才是谈判的真正开始。刚刚前面所有的斗嘴,都只是为刺杀铺垫而已。姬悟生内心很是失落,因为他以为自己可以真正左右这场谈判了。没想到自己明面上是郑国主要的谈判代表,其实只是一颗棋子。而姬段带来也是麻痹天子的手段之一。他也确信自己父亲隐瞒自己的原因就是,害怕自己知道要刺杀天子从而在谈判中会露出破绽。就是知道,天子是一个心思缜密之人,但是连自己都不知道天子是怎么察觉的呢?因为姬悟生全程与祝童有眼神交流,祝童的表现没有丝毫慌张与错乱。与天子的言语交锋虽然略处下风,但是情绪上完全没有问题啊。天子事先得知有刺客?这个就更不可能了,连自己都不知道。这件事肯定是自己父亲与祝童私下密谋的。就在姬悟生还在思绪万千的时候。周建国看着祝童,挑着眉询问道,“祝将军,今日的谈判还谈吗?”郑国众使臣不解的面面相看,他们不明白天子怎么突然这么问。姬悟生听到天子如此问祝童,而不是问自己。立刻又愣了一下,代表天子已经清楚自己不知道祝童要刺杀一事。这就更加魔幻了,如果给其他人发现自己遇刺会认为与谈判的主官无关吗?祝童见天子如此玩味的询问,也立刻明白了天子的意思。天子如此询问,表面上是问‘还谈判吗?’其实是在问‘还刺杀寡人吗?'其实祝童与郑国公本来的预案就是,如果天子为了人生安全全军离开丹国都城,他们就会派兵绕后趁机拿下丹国都城。可是要是天子只带骑兵过来,那他们就刺杀天子。因为只要天子一死,这几百骑兵也必然慌乱,他们带的人足以保护世子姬悟生离开。最终两个计划都胎死腹中,他们二人也设想过如果都胎死腹中。那就真正的谈判,暂时不与天子交锋,日后再做他谋。因为如果都胎死腹中的话,代表天子的谨慎与细腻远超他们的想象。而没有事先告诉姬悟生的确就是怕姬悟生年轻,沉不住气在情绪上难以控制。可是祝童没有想到,他们连姬悟生都隐瞒了,还是被天子察觉到了异样。祝童也只能在内心感慨一番,听到天子的询问后,祝童赶忙向天子回礼道,“王上此言为何意?今日我等相聚于此不就是为了谈判吗?”周建国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道,“看来谈判现在才真正开始啊。”姬悟生神情尴尬,周建国身后的东野泽与虎彪相互对视了一眼。根本不明白什么意思,因为他们觉得不是唇枪舌剑一直在谈判吗?赵彰也有些发愣,不太明白天子的话术是什么意思。此时的祝童心态完全变了,不再像之前用恐吓的手段了。因为他知道,这些招数在天子面前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如今的局势双方都是明牌,此时比的不是谁拥有的筹码多。比的却是谁更敢豁出去,天子就是因为周国是个空架子。手上只有曾国临时招募的那点军力,但是天子没有退路,所以天子敢豁出去。很多人都以为谈判的时候,一定是较强的那一方会取得更多的优势。其实这是一个悖论,现实里往往在谈判桌上,僵持的对局里。获得利益多的经常是稍弱的那一方。因为弱势的那方抱着必死的信念,而强的那一方肯定不会傻到跟一个光脚的拼命。强的那一方反而会容易妥协。就像二十世纪华夏民族与大漂亮国的那场立国之战的卫国战争一样。但这个也只能出现在僵持的对局里,如果弱的那方太弱,也没有谈判的资格。何况现在郑国虽然表面上的确比周国强大很多,可是就如赵彰所说他们面临的敌人也多。郑国公之所以会向天子妥协,那是因为虽然整体实力上郑国远超周国。可是郑国现在能调动的兵力,形成的局部实力其实是反而弱于天子的周国的。说到底还是因为郑国公树敌太多,这些年扩张势头太猛。接下来的谈判里,姬悟生与祝童都拿出了绝对的诚意与平等的身位。不再像一开始那么的咄咄逼人跟居高临下。周建国自然也是见好就收,他现在的主要目的还不是扩张领土。因为没有实力支撑的扩张,那也只是一个虚胖,随时会崩溃。周建国本来只想在周国开始变革强兵,如今机缘巧合之下,自己拿下了曾国与丹国,领土与人口激增了一倍。所以周建国与姬悟生谈判时,也不再挖苦讽刺。双方也不再讨论虚头巴脑的事情,而只在实际利益上做博弈。经过一下午的磋商,周建国与姬悟生基本达成协议。丹国复国,但是丹国每年要向郑国交税金七千金,粟米粮食一万担。其实短期来看,郑国公抛弃掉丹国也是抛弃掉一个包袱。每年还能收入七千金与一万担粮食。这样郑国不用驻军,不用消耗钱财还有收益。郑国公太宰的头衔不得剥夺,但是同意天子将太宰之职一分为二。也就是周天子可以任命左太宰与右太宰。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名誉头衔,弱国拿到毫无意义。中等强国拿到可以欺凌小国。大国根本不在乎。郑国可以公开对周天子进行名义上的进贡,但是实际不进贡任何东西。但是郑国商人在天子的管辖地界内,从商的税金减半。天子释放在丹国俘虏的士族与平民,奴隶归天子。像这样的细则双方谈了很多。说白了都是利益交换,天子暂时要和平要发育。郑国公暂时动不了天子,就拿实际利益来求心里安慰。双方各取所需。天子得面子,郑国公眼下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