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尼不知道对方为什么停止攻击,但他看着地图上已经近在咫尺的那霸港,还是咬牙下达了继续前进的命令。就这么撤回去,和全军覆没差距也不大。他想要拼死尝试,看能不能完成任务。此时他们还不知道,雷霆战机在将1000发炮弹打空后,已经掉头用超过声音的速度往鹿岛市返航了。50分钟后,紧急装弹完毕的它们再次起飞,拦截即将抵达那霸港的米国轰炸机群。这次的汤尼就没那么好运了。他在已经可以通过目视看到那霸港地面灯光和建筑物的时候,耳边又听到了令人头皮发麻的“刷刷”声。熟悉的场景再次上演,他看着一架架还没有进入轰炸航道就被击落的友军飞机,痛苦的闭上了眼睛。汤尼自己的“座驾”,也在一阵密集的30mm炮弹攒射中被撕开几个大洞,然后机身无法控制的一头向下方海面栽去。15分钟后,天空重归寂静,B-29轰炸机群剩余的200架飞机被全数击落。一场单方面屠杀的空战落下帷幕。让人惋惜的是,米国一方到死都没有看清楚击杀他们飞机长什么样子。除了他们外,另一批从鸟岛机场起飞的B-17轰炸机群也被迅速屠戮殆尽。布鲁克的“堡垒计划”刚刚开始实施,就瞬间破产。他企图通过一场胜利来挽救第三分舰队覆灭损失的想法,也破灭了。首战失败的消息从太平洋传回米国首都花生顿市,将无数人震惊的从**跳了起来,彻夜无眠。得知这一切的莱恩总统,甚至连杀人的心都有了。要不是率领第三分舰队的马里奥死在了战场上,他一定会将后者告上军事法庭,判个终身监禁,然后终身都活在痛苦和悔恨之中。不过莱恩虽然在心里咒骂了后者千百遍,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第一时间选择了封锁消息。他一个电话打到了不列颠,联系上刚刚被吵醒的伊丽莎白女王,向她阐述了米国遇到的尴尬情况,同时请求不列颠立刻跟米国一起向龙国发动战争,遏制住身板逐渐硬朗的李逸。伊丽莎白其实早就做好进攻的准备了,只是碍于米国动作太慢拖延了总攻时间。现在倒好,损失一支分舰队,外加1000架轰炸机,让米国再也坐不住了,选择立刻向李逸宣战。她当即同意了莱恩的请求,两个纵横全球各大洋的列强联合在一起,开始针对龙国。第二天一早。米国还没有通电全球的时候,莱恩倒是先收到了李逸对米国的宣战声明。他看着秘书递过来的电报,满脸寒霜的冷声道:“李逸这个臭小子,占了大便宜还敢主动宣战,简直是活腻歪了。这次我就要让龙国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太平洋霸主!”“嘭!”秘书匆忙的推开办公室门,走进来。莱恩见状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我不是说过了不要打扰我么?”“总统先生,很抱歉,这次是真的有事。刚刚市面上突然出现大量刊登‘我国太平洋舰队战败’新闻的报纸,目前已经在各大报刊零售点传播开了,销量很高。”“法克!”莱恩腾的一下站起身来,愤怒的问道:“花生顿的媒体不是梅隆财团麾下的么。他们想干什么,造反不成?”他昨晚刚刚下达的“封锁消息”命令,结果今天早上这则消息就闹得满城皆知,这不是**裸的打脸吗?“不是梅隆财团搞的,从宣传渠道来看,更像是……”“更像是什么?”他皱眉问道。“更像是波美财团的动作。虽然查明情况需要时间,但估计是八九不离十了。”话音落下,两人的脸色都变得十分难看。“波美?呵呵,这些年弗兰克在米国没少赚钱,甚至偷偷给龙国供应违禁品我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想到今天却突然玩一手背刺,真是只养不熟的白眼狼。”波美财团里大部分是米国人,但却干着给李逸挣钱的勾当。要不是米国体制特殊,莱恩早动手整治他们了。“先生,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您还是赶紧出面澄清事实,平息大众舆论吧。”后者开口劝道。损失一支分舰队的事情,可大可小。如果是总统亲口澄清,并且以此煽动舆论进行宣战的话,会名正言顺许多。莱恩闻言眼神微眯,恼怒道:“这肯定是李逸怂恿的,他是想把咱们米国所有的退路都堵上,必须跟龙国开战。哼,这样也好,伊丽莎白已经同意出手,这次是两大列强共同围攻龙国海军,我看他李逸拿什么挡!”米国毕竟是这个世界上工业规模最庞大的国家,又赶上了航母兴起的时代浪潮。短短几年生产出来一百多艘护航航母,就是他宣战的底气。太平洋舰队甚至因为麾下航母数量太多,将轻型航母和护航航母都剔除了“主力舰”作战序列,变成了辅助舰队进攻的存在。而舰队的主力,则是20艘重型航母,以及15艘战列舰。包含2艘43000吨的列克星敦级航母,18艘标准排水量27000吨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外加3艘32000多吨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2艘35000吨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4艘35000吨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6艘45000吨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当然,因为新泽西号的沉没,依阿华级少了一艘,现在是14艘战列舰了。半小时后。莱恩在办公室的窗户旁发表了全国电视讲话,周围都是嫡系财团的媒体记者。他在镜头前中公开斥责了李逸不宣而战,还击沉米国一艘主力战舰的无耻行径。然后用一番声情并茂的演讲,诉说了此战死伤的海军官兵有多么凄惨,他们的家人还在殷切期盼他们的回归,可这注定是奢望。而造成这一切惨剧的罪魁祸首,就是龙国皇帝李逸。莱恩直接一口黑锅盖在龙国脑门上,将开战和造成大量死伤的所有罪责都归结到李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