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下各处都有烽烟。齐鲁有陆阳,河东有田虎,荆湖有王庆,江南有方腊。西北还有老对手西夏。战争发生之处,必会使当地民不聊生,十室九空。大宋兵马就算能重振雄风,一口气把五路敌手全部剿灭。国力也会受到重创。他赵佶的身后名,就算没有靖康之耻,也已经烂了。此等大劫,不亚于李唐安史之乱。而现在离东京最近的陆阳便是赵佶的头号眼中钉。西夏虽强,不过其远在河套,离东京千里之遥,中间有许多坚城险关可以据守。西军最近征伐西夏也是连战连捷。陆阳却不一样。他所在的山东与中原紧紧相连。更别说现在应天府已经落到了齐国手中,六万兵马驻扎应天府,只要急行军,三天之内就能开到东京城下。中间没有任何险关阻隔,开封附近更是一马平川。正适合梁山大批马军行动。可以说东京已经被齐国拿刀架到脖子上了。总得有些反应了。可是现在大宋最麻烦的地方就是战线开的太多,同时跟五个对手打,手中的精锐兵马严重不足。尤其是东京河北两地的禁军在和梁山的交手之中损失惨重。现在很难再抽出兵力,大规模的征伐山东。除非调集西军。朝堂上,众臣清一色的装死。赵佶怒道:“应天府都失陷了,众卿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宿元景看朝中大臣都不愿意出来,于是便叹了口气。“陛下,臣倒是有个主意,只是不知能不能行。”赵佶一看,这种紧要关头,还是得看宿元景这些真正有本事的大臣。“宿爱卿快快讲来。”宿元景道:“陛下,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要想对付外敌,还是得先解决我们内部的问题。以臣之见,不如与西夏修书议和,暂且罢兵。调动西军精锐,四处平叛。待到内乱夷平,再处理西夏也不迟。西贼最近几年与西军交战,类遭败绩。也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应该不会拒绝。”赵佶思虑了一番,这好像是唯一的办法了。“好,准奏。只是调动哪路兵马,选何人为将,爱卿可有腹策?”宿元景道:“回禀陛下,熙河路经略刘法,带兵有方,谋略高深。开疆扩土,屡建奇功。可以其为帅,领熙河路兵马三万。再有环庆路兵马副总管姚古,名将之后,武艺高强。可领环庆路兵马两万为副帅。”赵佶问道:“只凭这五万人,如何讨伐梁山。”先前童贯和高俅各自带领十余万人征讨,都弄得灰头土脸,大败而归。如今只命刘法带领五万人出战,赵佶觉得有些少了。宿元景道:“陛下,这五万人并不是攻打梁山的。”赵佶却有些疑惑,我让你出主意怎么对付梁山,你给我拐弯抹角的干什么。宿元经没有让赵佶等候太久。“所谓征战,其本质是两国国力的比拼。比的是兵马,人口,钱粮,后勤。我大宋富庶,首屈一指。不管是梁山还是西贼,只要我大宋能够正常收到赋税。要灭他们只是时间问题。陆阳占据山东,虎视中原。固然该灭。但梁山现在锋芒正锐,强行挫其锐气,只怕会损伤过重,得不偿失。以臣之见,当先诛王庆,收复荆湖。再灭方腊,畅通漕运。两面夹击,困死田虎。最后再以举国之力,泰山压顶之势,绞杀陆阳。方为上策。”宿元景的计策老成持重。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赢,而是如何保证后路。让自己就算败了也不至于一败到底。王庆占据的房州等地就像是一把刀子,死死的堵住了大宋朝廷的退路。淮西军现在已经占据了房州、均州、襄阳府、光化军、邓州、归州和夔州。再进一步便要攻打西京洛阳。宿元景考虑过梁山的战力,他已经提前做好了朝廷打不赢梁山而被迫迁都的打算。毕竟东京城周围一马平川,交通便利,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都无甚险阻。太平时界是货物的最佳集散地,经济极其繁华。一到战乱的时候,敌人的大军来去也十分方便。在战争时期,东京是不适合作为都城的。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不好,十分的危险。若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临时行在。首选必然是西京洛阳。洛阳作为大宋陪都之一,经济繁华,人口稠密。城墙坚固,守军颇多。东京城四周都是平地。而洛阳城不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有虎牢关、汜水关。西有函谷关。北面是王屋太行两座大山,南面有洛河也不会缺水。易守难攻,远胜东京。就算西京也守不住,还可以退往江陵。江陵府地处中心,抱山环水。也是个极佳的迁都之地。实在不行也可以学唐明皇幸蜀。有蜀地之险,不愁没机会东山再起。但这一切行动的前提,都得先剿灭王庆。毕竟王庆现在就对西京虎视眈眈,还堵住了朝廷往西南去的道路。再就是讨平方腊,大宋朝的粮饷大部分都从江南来。江南一日不平,大宋就只会越来越穷,直到最后打不起仗。至于田虎,已经被夹在了群山之间,早晚是冢中枯骨。不必理会。最后再用全力剿灭齐国。此计虽然老成,却不合赵佶的心意。“嗯,此事便容后再谈。”宿元景一看赵佶的脸色,便立刻缄口不言。既然皇帝不愿意采用自己的方案,他再说下去也就是浪费口舌。蔡京悄悄看了一眼自己身边杨戬梁师诚和王黻几人的脸色,见他们几个都是面无表情,呆若木鸡。经过了这几场大战,他们心中都明白现在不是和梁山死拼的时候,双方保持默契,不战不和,慢慢收拾掉梁山的盟友们才是上策。他们几个也支持宿元景的办法。只是因为此事不合皇帝的心意,几人就闭口不言。让他们拿出更好的办法,他们也办不到。蔡京却不能沉默,因为皇帝正在气头上,蔡攸丢了应天府,不让皇帝把这口气除了,蔡攸的仕途就完蛋了。朝会不欢而散。蔡京下朝以后,却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单独去宫中拜见赵佶。两人宫中谈了许久。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蔡京出宫门的时候,脸上却带着许多释怀和轻松。几天过去,皇宫中突然传出一道圣旨。痛斥奸臣蔡京祸国殃民,结党营私,欺上瞒下,贪婪无度,以致天下大乱。剥夺蔡京一切官职,贬为平民。百姓们听闻此事,顿时觉得皇帝还是有些眼光的,能处理这个大奸臣,大宋朝廷还有救。在党争中被蔡京压迫的官员们纷纷庆贺这件大喜事。蔡攸也在第一时间赶回了太师府。此时的蔡京依旧坐在书房的大案后面。只是脸上已经没有了往日凌厉的气势。蔡攸喊道:“父亲。”蔡京睁开了眼睛。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来了,那就吃过饭再走吧。”说着他便要站起来。蔡攸连忙上去搀扶。眼中的泪水止不住的流下来。“是孩儿没用,连累了,父亲。”蔡京笑道:“我已年过古稀,没几年好活了。不趁着晚年安享快乐,死把着朝中大权有什么好的。只是你以后得千万小心。”“是,孩儿明白。”蔡攸丢了应天府的事情,惹得赵佶愤怒异常。往常,天下大乱或者有大规模天灾导致民不聊生之时。皇帝都会下罪己诏,或者在朝中找一个人神共愤的大奸臣背锅。蔡京便是主动找皇帝承担下来了这个责任。将天下大乱的一切原因都背在自己一个人身上。一来是蔡京对官场之事却是厌倦,快八十岁的老人,实在是干不动了。二来也希望赵佶看在自己忠心的份上照顾照顾蔡攸。果然蔡京罢相之后,蔡攸失陷应天府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蔡京在朝中的政敌们不是没有上折子攻击蔡攸,只是这些折子赵佶连看都不看。最后朝廷对梁山也没有商量出个所以然来。还是按照宿元景的计策,先修书与西夏停战。再调集大军剿灭王庆。王庆那边已经发展了好几年,一直没有朝廷大将率军征讨。发展势头极其迅猛。再不动手,等淮西军拿下西京,东进郑州,就要和梁山军左右两翼夹击东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