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751章 赐死童贯

作者:苔上老菌 字数:2738 更新:2024-03-23 09:36:22

张克公的府邸,李纲坐在众人中间。大家原本还没把这个地位低微的太常寺少卿放在心上,如今一看,这李纲确实有些本事。他利用信息差,先是在太子赵桓面前尽力的贬低金国。让赵桓觉得金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从而支持他主战的决心。随后利用赵佶畏战的心理,在骆驼身上再添一把稻草,将赵佶的心理防线彻底压垮。让他为了保命而选择推卸责任,弃城逃跑。朝堂上的几大奸臣,其权势全部来源于赵佶。一但赵佶退位了,他们就失去了靠山。朝中忠臣数十年都搬不倒的几大奸臣,一夜之间就有可能会灰飞烟灭。众人认同了李纲能力,同时也认同了他的地位。虽然李纲现在官职较低,但作为从龙之臣,赵桓登基之后,李纲定会一飞冲天。金军逼近,传位进行的十分仓促。当天晚上,赵佶刚刚下旨。第二天,还蒙在鼓里的赵桓就被轿子抬进了宫里,经过一系列简化过的仪式,变成了大宋朝第九位皇帝。于此同时,赵佶已经收拾好了东西,正准备带着他的亲信们逃到江南。李纲的建议说的不错,蜀地确实安全,也有偏安一隅的资本。但是四川终究不如江南发达。赵佶享受惯了,让他去四川吃苦,他哪能受得了。于是他决定不去四川,而去江南。江南物产丰富,往日在东京享受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从江南运来的。到了江南,路反而近了。再加上有长江天险阻拦,江南也比东京安全的多。赵桓刚一上台,确实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架势。李邦彦等人正准备劝这个新君割地赔款,却被赵桓痛骂一顿:“尔等整日只知道赔款,我天朝上国连面子都不要了吗?”张克公等人见赵桓果然支持抗金,于是个个欣喜。朝堂上那些想要投靠新皇的骑墙派果然站到了主战派一方。求和派的声音顿时被压了下去。赵桓道:“若等金军渡河包围开封,一切就都晚了。朕决议御敌于黄河以北,众臣意下如何?”众人见这个新皇帝提出的方案还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越是便纷纷支持。求和派现在只能装死,在朝堂上低头当鸵鸟。得了众臣的支持,年轻气盛的赵桓立刻起了念头:“此等危难之际,朕决定御驾亲征,谴御营步军指挥使何灌率兵两万坚守河津,内侍梁方平为监军,朕亲自到滑州督战。一定要守住河津,将敌人挡在黄河以北。”众臣一片山呼海啸的支持。赵桓想的很简单,他以为自己这个皇帝亲自到前线督战,军士们一定会士气大振,将北方的侵略者赶回去。但战争没有他想象的这么简单。赵桓要离开东京,前往滑州。东京不能没人。于是他想到了之前从太原逃回来的童贯。赵佶已经赦免了童贯的罪,虽未官复原职,却也恢复了他的兵权。赵桓可悲的地方就在于,他想要革除弊病,最后发现自己手上能用的人都是弊病本身。他要上前线督战,后方有资格,有能力担当东京留守的,却只有一个童贯。赵桓只能下旨,命童贯为东京留守。可是童贯面对这个重归权力中心的好机会,却罕见的放弃了。他早就见识过了金军的厉害,所以根本就没有和金军对战的勇气。现在他只想着赶紧逃走。赵桓刚刚登基一天,朝会一散,赵佶就找到了儿子赵桓。让他好好守卫东京,当好皇帝。而赵佶自己马上就要逃跑了。当时,东京城南门大开。护城河上架设了十数座浮桥,供赵佶一行通过。赵佶毕竟是太上皇。随行的护卫兵马,达官贵胄,还有共同逃难的普通百姓,人数高达数万。众人神色仓皇,脚步混乱,生怕赵佶逃走的时候会把自己丢下。浮桥上哭爹喊娘,一片凄惨景象。还有不少人直接被挤下了护城河。童贯来的晚了一些,就被人给堵在了城里。“滚开,还不赶紧把路让开!”人们只是回头看了看,接着就继续往前挤。他眼见着前面如山如海的人群,不管怎么呼喊都没有用。人们根本不会听他的。童贯越想越气,他现在只想赶紧逃出东京,谁敢拦他,就是跟他过不去。“来人,给我放箭!”他们眼前的都是东京城内的百姓,都是自己的乡亲父老。一般的京城禁军都不会执行这种命令。但是童贯的手下不一样。童贯的亲军胜捷军是从西军之中精挑细选的一群精锐,规模近万。其中三千留在了太原,跟随王禀守城。剩下的全部在东京,依旧负责保护童贯的安全。他们已经近乎于童贯的私兵。不管童贯下达如何反人类的命令他们都会执行。一群胜捷军听到童贯的命令,立刻拉弓放箭。箭矢如雨,倾盆而下。还在渡浮桥的百姓们根本想不到官军会朝他们放箭,一时间鲜血喷涌,百姓们哭爹喊娘,景象无比凄惨。胜捷军一轮箭矢射过去,至少射死了上百人,还有数百人身上受了不同程度的箭伤。百姓们惊慌失措,连忙跳下浮桥逃跑。童贯便趁机度过浮桥,追上了赵佶的车驾。城门处,站着数不尽的御史言官。他们看到童贯此等畜生行径之后,一个个义愤填膺。数不清的弹劾奏章顷刻间摆满了赵桓的书桌。赵桓找来了李纲,李纲是他登基的大功臣,只是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给他升官,只能暂且当作赵桓的幕僚。他问道:“李少卿,童贯之事,你觉得应当如何处理。”李纲道:“百姓苦童贯久矣,如今大宋天下大乱,所谓乱世需用重典。陛下可趁此机会,为百姓除掉童贯。一来聚拢民心,二来震慑奸邪。”赵桓点了点头,当时便要下旨赐死童贯。李纲却连忙阻拦于他:“陛下,为政处事,切不可焦躁。童贯毕竟是太上皇宠臣,轻易赐其一死,固然容易,但却会让天下人说陛下不孝。依臣之见,可先削其官,再夺其权,最后由百姓请命,诛杀童贯。陛下再下旨,便可尽收民心。”赵桓点头道:“李少卿说的甚是。朕就按你说的办。”童贯刚刚出城没走半日,钦差便从京城追来。“太师童贯,嚣张跋扈,纵兵作乱,杀死百姓数百人,有失察之过。责令贬为左卫上将军。”童贯只能领旨,还好兵权没有被夺。第二天,朝中又来了一个钦差。这次赵桓便夺了他的兵权,再降其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发配英州。童贯明显察觉到了赵桓对他动有杀心。于是他连忙去找赵佶哭诉,希望赵佶能出面救他一命。赵佶心软,于是给赵桓去了一封信。希望赵桓无论如何处罚童贯都不是问题,只是不要取他性命。赵桓却道:“儿臣初为皇帝,不除童贯,不足以正臣心,不足以平民愤。”最终赵佶还是在童贯和亲生儿子之间做出了选择。太学生带头尽数童贯罪状,百姓们纷纷上街,到衙门请皇上为民做主。赵桓秉承民意,派监察御史张澄,带领御营兵马一路追去。童贯刚刚到达陈留,便被张澄堵在了役馆之中。他手下的胜捷军在他生命的最后关头却没有站出来保护他。因为胜捷军依旧是忠于皇帝的军队。张澄看着跪在地上,短短几天就变得满头白发的童贯,心中感慨不已。这个创下多想历史之最,权势滔天的大宦官,竟然要死在自己手下。他展开圣旨,高声念道:“罪臣童贯,其罪有十。其一,弃守太原,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其二,屠杀百姓,置万民性命于不顾。其三,收受贿赂,置朝堂法度于不顾。······其十,结党营私,置忠君大义于不顾。此十罪者,罪大恶极。不斩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谢天下。然,念其早年功勋。许其自尽。赐毒酒一杯,白绫一匹,匕首一把。望好自为之。”童贯头埋得很低,听闻张澄宣旨之时,却浑身颤抖。“臣谢陛下隆恩。”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98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