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可取,那就只剩下围困了。两人在皇宫外围修建了诸多防御工事。以锁城之法将皇城包在中间。众军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皇宫再坚固,围上个一年半载,不怕他们不投降。不久之后,没有粮草的军营先坚持不住了。夜晚,金营发生兵变。几个汉族和契丹族将军联手暗杀了不愿意投降的女真主将。营内的守军集体放下武器,向齐军投降。齐军依照规矩接手俘虏,随后分类别进行处理。里面大部分人都可以复归良民。不过得等到核查之后。恶贯满盈之辈不能就这么放回民间。齐军有更适合他们的地方,比如矿山。呼延灼留下了杨志和岳飞率领一万兵马继续看守会宁府,包围皇城。其他的部队不能就这么闲着。众军立刻分成多路。宣赞渡河之后去西北拿下肇州。曾涂直接往西进攻黄龙府。随后等待宣赞合兵一处,继续南下攻占信州,韩州,咸平府等地。呼延灼自己领兵南下去收拢会宁府各县,顺便攻打辽阳府。这些地方的守军大多在之前的交战中或死或降。面对齐军强大的攻势有的选择拼死抵抗,有的则直接出城投降。金国不得民心。有辽地百姓的帮助。齐军前进的脚步十分迅速。拿下一座城池最多只需要三天。而临潢府守军则多是辽军。守官也是辽国旧官。耶律大石身份非同寻常。他既是辽国宗室,现在也是齐国敕封的公爵。他在辽地的名望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大军到后,耶律大石亲自入城,与城中军民晓以利害,随后便成功让临潢府开城投降。卢俊义大喜,等他领兵收服庆州,东北地区便只剩下山海关外那几座城池,还有一些女真部落未曾降服了。而林冲则选择东进,沿松花江往东北去。到胡里改万户,对付那边的生女真五部。金国行政区万户和军中的万户并不一样。是军民一体的政府管理组织。更像是唐朝的节度使藩镇。胡里改万户设置在五国城。周边有南北三千里。住着越里吉、奥里米、剖阿里、盆奴里、越里笃等五个生女真部落。五家会盟之地便取名为五国城。南北三千里,地广人稀。族中的青壮年男子大多被征兆参军,这些年死伤惨重,连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都保持不了。再加上会宁府被破,各大家族的首脑都被齐军擒拿。他们之中再难选出一个能够服众的领导人。林冲收降诸部几乎没有任何阻碍。此处再往东还有速频万户,往南有曷瀬万户。再往北到是还有些被生女真视为野人的民族。林冲鞭长莫及,管不了那么多了。陆阳打算效法唐朝灭高句丽是的做法。高句丽覆灭之后,扶余全族都被迁往了安徽一代,与汉人迅速融合。后来玄宗时期的名将高仙芝就是出自高句丽王族。陆阳也打算将这些生熟女真部落集合之后,全部强制迁往南阳附近。一来加速女真人融入汉族,二来填补宋朝讨伐王庆之战所造成的人口空缺。让他们继续留在东北,一是距离太远,不方便管束,二是容易造成金国死灰复燃的问题。他们走后,辽东地区留下来的地盘,陆阳会派人接手。以耕地和房产鼓励居民进行迁移。以利招揽北方野人来此定居。填补辽东各地的人口。不过这方法究竟可不可行还不一定。毕竟冬天的辽东北部,那是泼水成冰的温度。习惯了温暖气候的汉人哪怕给钱也不一定会愿意去那种苦寒之地定居。不过女真人不在了,总会有人接替他们的生态位。原本就居住在辽东的渤海人,奚人,契丹人。还有半岛北方的高丽人对这项政策十分拥护。辽东地区的人口恢复任重而道远。而临潢府西边的蒙古草原上也有着许多游牧民族。这些人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后世称之为蒙古诸部。蒙古、契丹、室韦三族均出自鲜卑。互相之间多有交流。辽国统治草原两百年,虽然灭亡,余威尚在。经过耶律大石联系。原本在阴山脚下,依附于辽国的汪古部转而依附于齐国。西边的克烈部和乃蛮部也收到了耶律大石的邀请,暂时还没有回复。这三部都是蒙古化的突厥人。有些与回鹘人和沙陀人融合。自称是晋王李克用的后代。尤其是汪古部,听说中原又兴起了一个强大的王朝,立刻便表示忠心。基本没有犹豫,便投入了齐国治下。并主动出来,愿意替耶律大石去联系北边的蒙古诸部,让他们都来拜见新朝。只是汪古部的族长是个十分有意思的人。他如此做,既是不想和齐国为敌,同时也想借齐国的势力,帮自己坐上蒙古大汗的位置。可惜陆阳绝不允许境内有国中之国存在。所有的民族,所有的百姓,都得统一由中央政府治理。蒙古人更了解蒙古人。他可以给汪古部首领一个蒙古都护府高官的位置。蒙古大汗就算了吧。陆阳专门给草原部落开去了极其丰厚的条件。愿意加入齐国的牧民都可以获得一片田地和一份在临潢府与大定府之间地区的房产。牧民们不用种植,这片地的收成会作为他们一家的口粮。政府开设的牧监会招募他们担任员工。他们以后放牧不再是为了自己放牧,而是给朝廷做活。各大部族的牧民分别编入牧监,划分水草丰美的地区,非上级允许不得越境放牧。各族分别出人出力建立民兵体系,共同维护草原牧场的利益。民兵受蒙古都护府管辖。同时陆阳还命人改造了蒙古诸部传统的游牧方式。他派专人去草原上勘察水草丰美的地方,在开春之时播撒草种和肥料。蒙古诸部之前都是靠天吃饭,今年水草不好,饿死的牛羊多了他们就活不下去。现在有人帮他们种植牧草。选定游牧路线。他们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寻找水草浪费的时间。还能保证牛羊有充足的饲料,还有民兵保护,不用担心有别的部族的人过来抢他们的牛羊。陆阳还准备在大定府境内开设多家大型官办农场。一边种地,一边为牛羊准备畜棚。现在是小冰期。冬天会特别冷。那些牧民便挑暖和的时候去北边放牧,天气转冷就带着牲畜回到较为温暖的草原南部大定府。把牛羊转到畜棚中养膘。养好了就卖出去,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愿意自担风险的牧民也可以向牧场承包牛羊的蓄养工作。自己招募牧民,自己建立牧场。养出来的牛羊会由地方部门的人负责检疫,随后按照当地物价进行销售。市场监管部门的人会严厉惩处坑害牧民的无良商贩。牧民们的孩子还可以免费食宿到学堂学习,将来加入政府工作,成为他们眼中最体面的那些人。蒙古诸部的牧民们看到这个条件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条件反射一般的答应了。当然,部落中的当权者绝不会允许齐国从他们手中抢夺人口。人口就是他们权力的根基。没了手下的光杆司令啥也不是。他们恐吓威逼手下的牧民绝不能离开部落,只要离开就把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还有些人骗牧民们说:“齐国说的话都是空口无凭。汉人这些年骗咱们的还少吗?”这样的行为,一开始还确实吓唬住了一大批人。不过谎言和恐吓永远无法掩盖真相。汪古部已带头投靠了齐国。没过多久,陆阳答应的东西一一兑现。先是大批粮草送到了牧民们手中,帮他们度过了难熬的寒冬。紧接着是铁锅和盐。这些东西在游牧民族眼中都是十分值钱的东西。往日和那些奸商做生意,一匹好马才能换到一口铁锅。答应给汪古部牧民们的田地也已经划分好了。至于住处,耶律大石打算将大定府最西边,一个被金军掳掠一空的镇子进行一犯改造。汪古部总共也就八万多人。一个镇子扩建一下就够住了。北方诸部在汪古部中颇有些朋友。经过一番了解之后,才相信齐国真的是说话算数。部族首领们再也控制不住部落牧民们迁徙的热情。大批牧民往齐国边境走来,刚刚上任的辽西各地官员忙得团团转。即便如此,也很难顾全。孙安升任为蒙古都护府大都护。花荣接替孙安原本的位置,担任燕南大都督,统辖燕地民兵。孙安麾下的契丹民兵正式转为下军,编入军籍。获得和齐军相同的待遇。他在阴山南部,现呼和浩特设置都护府。以两万契丹下军和蒙古民兵组成的部队扫**漠北。将那些不愿意归顺齐国的草原贵族除掉或者驱逐。齐国控制的疆域空前扩大,虽然里面大部分都是无人区。就在齐军大肆收拢金国地盘,朝廷从草原广泛上吸纳牧民的时候。辽金地区却还有两处不属于齐国的管控。一处是处在齐军包围下的金朝皇宫。还有一处,是被齐军战略上留到了最后的锦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