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国助、何斌和郭怀一,除了要北阻登莱水师,还要拿下崇明岛,若沈其徐不开眼的话。他们作为先锋,护着粮船往南直隶进发。郑芝龙曾组织海盗,与两营新军进行过三次对战演练,皆以海盗惨败而告终。新军军力之强悍,令他做梦都要笑出来,而李魁奇和刘香则压力倍增。此后,郑芝龙显出枭雄本性,一口允诺李岩成为新十八芝中一员,并将成年营新军交由其指挥。而他年幼的四弟郑芝凤,正是少年营统领的最佳人选。他们将是守卫屯粮地的主力,有自主权。与崇明岛沈氏谈判,交由十八芝留苏州代表执行,而传递消息的使者,则随大军前行,到了宁波海域再离队独行。有李国助三人暗助,厂卫行动要比郑芝龙使者快得多,早把情报送达江北大营。袁可立看了,再次感叹后生可畏。召集相关官员,对江北战役规划进行补充和调整。上报京城的同时,袁可立下令在西洞庭山岛的牛金星,忽悠完沈柏溪后,立马赶到崇明岛,配合李国助三人,完成崇明岛屯粮地的谈判。并协助做好囤粮工作,尽量减少因雨季而造成的损失。高度机密事,沈其徐几人权限不够。牛金星没有解释,只按江北大营的部署,给他们几人分派任务。几人分头行事,他仍留在崇明,直到战事结束。这回,他总算感到扬眉吐气。崇明岛的分战场,将由他掌控全局,对江北大营负责。比起宋献策恐有所不如,但快李岩一个身位。两天后,郑芝龙的谈判代表赶到崇明。一开始,沈其徐表示两不相帮,但不同意十八芝登陆崇明,更别说要将其作为囤粮基地。郑芝龙的谈判代表非常有魄力,直接开了五十万石米粮的筹码,并表示一待战事结束,一个月内撤离。另外,可雇佣岛民干活,以减轻崇明沈氏压力。因为,在决定退出海贸时,沈其徐应允过岛民,将给他们安排新活计。而江北战役开打,岛民一时无活可干,要靠沈氏周济过日子。双方分歧巨大,一时间也谈不拢。三天后的凌晨,何斌亲率三百海船,趁崇明岛上防守“空虚”,率部登陆。郑芝龙的两大新军,在李岩和郑芝凤率领下,分部攻占崇明县城东南两门,令城内官绅百姓惊慌失措。此后,他们却没有进一步动作。在强大军事压力下,沈其徐召集城内有名望官绅,经过紧急磋商,将崇明岛控制权交出。但要求十八芝不得扰民,并且严禁倭寇和其他海盗登陆。郑芝龙的谈判代表一口应允。随后,崇明岛被十八芝攻击的消息,在大雨瓢泼的江南雨季里,向四面八方传开。天下一时震动。而远在京城的朱慈炫,正勃然大怒,一脚把案几踹下床榻。原本,接到江北大营调整过的战役规划,他非常高兴,连连称赞宋献策等人,对江北战役的信心更是大增。但大同巡抚方孔炤一份急报,让朱慈炫的好心情从云端跌落。六月,林丹汗大举入侵,大同告急。因为诸多顾忌,还没到收拾晋商时。因此,除了调查山西旱情的厂卫,顺理成章监控粮食流向外,先前升为大同巡抚的马士英,朱慈炫都严令其不得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方孔炤上任前,朱慈炫有着同样的吩咐。大明九边重镇,辽东已放弃,陕西三边已停顿完毕,唯独宣大一线未有动作。大同守军战力可想而知。不是林丹汗对手,也在情理中。问题是,对林丹汗入侵大同,朱慈炫有想到过。当初,给辽东祖氏一门四总兵,调祖大弼、祖大氏和祖宽三部入宣大,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林丹汗入侵,打算狠狠地给他一个教训。今后再想入侵,林丹汗就会好好掂量掂量。可江南局势一变再变,不得不将大明精锐投入其中。祖氏三部按期入关,却被调往山东,等待进入江北战场。林丹汗入侵大同的事,却因忙于江北战役而疏忽了。对大同告急,朱慈炫没多大担心,林丹汗此次入侵,杀死大明数万军民,但没有攻下大同。他恼怒得是,千防万防,却因疏忽而被林丹汗钻空子。有心调兵去大同,但时间上恐怕来不及,并且江北战役没多久就要开打,京城的卫队不宜擅动。东暖阁收拾好,上书房的重臣也都应召而来。“王体乾,对大同告急,京城有何反应?”八百里加急,在城内一路高喊,消息传得不会太慢。“陛下,大同告急,茶馆酒楼内有些议论,京城百姓倒没多大反应。”王体乾回奏,“不过,言官有些蠢蠢欲动,欲上奏疏弹骇方巡抚,阁部重臣正在安抚。”“哼!”朱慈炫重哼一声,对言官表现有些不满:“他们是不是又撑饱没事干了?”言官御史大部派出,调查对王室投献田产之事,成果还是不错的,内务府收了一大波钱粮。朱慈炫为此还升了不少官。半年未打压过,他们又开始跳脱了。“传旨,命大理司和都察院,着手准备江南谋逆一案。”王承恩离去后,朱慈炫沉重地叹息一声,问道:“大同告急,诸卿以为当如何应对?”他现在心里有点乱,一心想给林丹一个教训,但又患得患失。孙承宗奏道:“陛下,林丹汗入侵,不过疮癣之疾,不足为患,当冷处理。”他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一切以江北战役为重,牺牲大同理所应当。朱慈炫眉头一皱,不过也没反驳。“陛下,广宁失守,林丹汗失市赏之地,其西迁一则欲尽取右翼蒙古市赏,二则避建奴兵锋。”杨嗣昌奏道,“臣以为,不若许其市赏,暂抚其心。待南方战事毕,大军北返休整后,再横扫塞外,活捉林丹汗,以祭大同死难军民。”他比孙承宗说得更明白,希望乾圣不要因小失大,忍一时屈辱,为的就是明年重创建奴。至于林丹汗,杨嗣昌丝毫没放在眼里。数万骑军出塞,有卫队神臂弓相助,蒙古诸部谁能挡其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