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滑稽的夜袭战,就这样结束了。不说两千多民夫,光幕府联军精锐就三万,没一个能存活。天明时,明军大营两侧满地尸首,断肢残臂,血染大地。那一双双惊恐的眼睛不甘地睁着,揭示了这场夜袭战只是一面倒的屠戮,更显得很滑稽。明军大营高台上。孙传庭淡淡地笑道:“建奴以《三国演义》为兵书,曾打得明军一路溃逃,要不是无力占据宁锦,整个关外皆落其手。现在看来,倭寇以其为师,竟来搞夜袭以挽败局,东施效颦,岂能不亡?”众参谋皆笑。参谋部作战指南中,就有防夜袭劫营的条例,哪怕明军不去营外埋伏,倭寇依然攻不进大营。昨日傍晚,孙传庭心血**,觉得幕府联军撤兵回城很不正常,于是召集指挥部参谋和众将分析军情。大家都觉得倭寇夜袭的可能比较大。基于有备无患的原则,孙传庭决定进行一场伏击战,即便不成,也不过延缓攻城一日而已。于是,在有备对无备下,德川家光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白白葬送三万大军。明军轻松地打扫战场,江户城大将军府中,德川家光面色苍白,躺在塌上,双目无光,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酒井忠世阵亡,还不是他所心痛的,他心痛的是那三万大军,像猪一样送给明军宰,而他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他们被屠。少了这三万精锐,江户城中军事力量大减。总共二十五万大军,港口攻防战阵亡五万,城外工事防御占阵亡三万,夜袭战又阵亡三万,所剩兵马只有十四万。而明军却有七八万。原本还算有兵力优势的幕府联军,现在连明军的两倍兵力都不足,又如何抵抗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明军呢?瞧他们应对夜袭战的表现,便可知是训练过的。连防夜袭战都打得有条不紊,你能断定他们没演练过巷战?就那战壕战来说,幕府联军还是学明军的,结果被人家打得如同宰猪般,起不了大的作用。大量杀伤敌人,是江户防御战的最终目标,而这也是德川家光的心理底线。如今却被明军破灭了。大军何去何从?德川家光不是不想,而是实在想不明白。率军突围吗?明军为何没围城,这不是很明显嘛,不是怕你突围,而是等着你突围。配备驽马的乾圣卫队,追杀起败军来,那是像玩似的,不但一点都不给你反击机会,而且那神秘弓弩的杀伤力还那么强悍,中箭者能再逃的可能几乎为零。再说了,倭国只不过几座岛屿而已,明军有水师之利,你还能逃到哪里去?只要明军想要你的命,只要兵锋所指,那些大名必然会屈服。逃亡不过是个笑话而已。不光德川家光想不明白,伺候在旁的酒井忠利同样如此,但他心里有个想法,只是不敢向德川家光提出。要是惹恼了大将军,自己身死不说,还会留下人生污名。德川幕府两大巨头,在大将军府中束手无策,幕府联军从军官到普通士兵,皆是茫然地仰望天空,期望老天爷能给自己一个答案。如何从这场注定灭亡的战斗中存活?没谁能给他们答案,老天爷也不能!倭人是凶悍,倭人是服从,但总有柳川调兴之流。或者说,无论哪个民族皆有这等无耻之辈。于是,有人内心活泛起来,归集自己亲信不说,还开始联络相熟的将领、武士。这股思潮在江户城内泛起,很快被幕府的人发现,并快速报到大将军府。德川家光本来身体虚弱,听到这消息后,又气得喷血,直接昏迷过去。酒井忠利一面召医士急救,一面传令召集各部将领,商议接下来的战事。可令他惊慌的是,该来的将领只到了四分之一,其余要不派员参加,要不找借口不来。很显然,有四分之三的将领不再想白白牺牲,哪怕是为幕府,哪怕是为倭国。更令他气愤的是,连幕府所属的将领都有一半没来,表明已与幕府离心离德。本来众志成城的江户城,忽然间坍塌了。城墙坍塌,还可利用巷战消耗明军。可人心坍塌了,整座江户城便如同空城,明军只需派兵进来接收。这还不算可怕,可怕的是这对德川幕府威信的打击。这道口子一开,那些忠于幕府的大名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心思,更别提那些本就与幕府离心离德的大名。基本上可以说,算是战国时代的倭国,现在真正进入群雄逐鹿时代。而这正是大明所希望看到的。一旦战争资源耗尽,国力贫乏,那倭国将被大明随手给灭了。“八嘎呀路!尔等所为,不知是给大明做嫁衣裳吗?”酒井忠利气得大骂,可现在他还做不了什么,要是敢强来,那江户城中将发生混战。这对德川幕府更是重大打击。“大将军,你再不醒来,幕府可就完了,德川家族也将面临族灭的下场啊。”刚有点意识的德川家光,一听便急得睁开眼睛,问道:“忠利,发生何事?”“大将军,你醒啦。”酒井忠利惊喜,德川家光却更急:“别客套啦,赶紧说,发生何事了?”“众叛亲离了,大将军。”酒井忠利满脸悲哀,内心苦涩之极。德川家光两眼顿时呆滞,喃喃道:“还是发生了,还是发生了……”看到这,酒井忠利更是悲凉,但还是劝道:“大将军,只要忠胜他们隐藏得好,德川家族总还是有希望的。再说,明军不会长久在倭国驻军,其精锐必然要撤回国内,等那时少主再出面召集旧部,与诸大名争一高低。”德川家光回过神,精神强自一振,坚定道:“忠利你说得没错,本大将军本就有死志,又何惧众叛亲离?大不了,将江户城付之一炬,让明军什么也得不到,那些叛徒也会被明军斩尽杀绝。”没想到自己主子临死还要这么狠,吓得酒井忠利连忙劝止:“大将军,江户被焚,明军一无所获,必须会迁怒于倭人。待那时,少主他们恐怕更无立足之地,万万不可行此之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