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非常顺利。虽然没有全歼莫卧儿军,但精锐全留在这,兵马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逃走。美中不足的是,找到的沙贾汗只有皇帝战袍包裹的一堆烂肉,连骨头都被踩碎了。可谓面目全非。按理说,被包围在城内的沙贾汗也无逃走可能,可为了谨慎起见,孙传庭下令将俘虏营中四十岁左右的人全部找出来清理掉,以绝后患。城内外所有角落都找了个遍,直到没有一丝躲藏可能,他才在战报上报了个沙贾汗疑似死亡。这就是没有锦衣卫渗透的尴尬。要是有锦衣卫在,很快就会有沙贾汗是否死亡的消息,哪来这么麻烦?莫卧儿军大败,皇帝死于加尔各答,消息肯定会先传往德里,莫卧儿各势力要准备接下去的皇位之争,没谁会去管苏拉特的不列颠人死活。没有专门消息传递,加尔各答战役的消息传到苏拉特,不会比从海路行船来得快。大战过后必须休整,这是用兵原则。孙传庭下令再休整五日,再向苏拉特进军。战报用快船送至缅甸沙廉,再走陆路八百里加急,一路送往京城。明军自乾圣登基以来,可谓战无不胜,可阵灭皇帝还是第一个。毕竟,像他隆那个东吁王,在大明绅民看来,不过是个小藩王,完全不能与沙贾汗相提并论。消息沿路传开,更彰显乾圣的文治武功。这份为迁都最好的献礼,为广大绅民所歌功颂德。十月初一,迁都之日。之前,大量物资和人员已经随运漕粮的漕船南下。这天,除了随驾南下的后宫嫔妃,还有上书房和内务府重臣,以及护驾的大军。曹文诏率三万蒙古营留京,曹变蛟率御马监的五千重骑、五千轻骑开道。京营的满桂率部留京,黄得功率五千轻骑押后。一万乾清宫卫队近身严密保护,四万乾圣卫队的护驾。朱慈炫率重臣祭过祖,拜别懿安太后,在朱由检率监国亲王府官员相送下,于辰时起驾从午门出宫,转道朝阳门出城。朝阳门是漕粮出入的城门。朱慈炫对粮食的重视,为历代帝王所未有,走朝阳门出京也理所当然。并且,朝阳门离通州码头最近,对走运河南下的圣驾来说最合适。北直隶工匠南迁后,京城人口大降,迁都会变得更少。圣驾出宫,有绅民提出沿途相送。朱慈炫毫不犹豫地准了,但沿途的绅民需要向官府提出申请,经过道道审核批准后,方可在指定位置站立。危机预警系统没有报警,朱慈炫还特意令人掀起窗帘,让绅民们看到他的圣颜。当然,挥手致意是必须的。穿越至明末以来,第一次出宫,装装逼理所当然。这一幕,感动得绅民大恸,自发地跪拜,三呼万岁、万万岁。圣驾出行比较慢,到了傍晚才入驻通州临时大营。这也是朱慈炫要求的,南下一律住大营,没有在沿途修筑临时行宫,以免劳民伤财。作为一个后世人,对住什么行宫一点都不感兴趣,反而对军旅生活兴致大发。沿路召见有名望的乡绅,以及各地方衙门官员,是孙承宗执意要安排的。朱慈炫却将召见改为宴请,非常随意地边吃边聊,听他们说些地方上的典故以及趣事。如此一来,乾圣的圣明更为广大绅民传颂。圣驾走走停停,到了山东济宁,已是十月十八,天气日益寒冷。这日驻跸,北面传来急报,说从京城至天津卫一带的运河已经开始封冻。对运河封冻,迁都指挥部也有预案,那就是从沿岸走陆路南下。为什么朱慈炫不愿召见沿途有官绅,原因就在于此,但为了君民同乐,又不得不接受。坏消息有,好消息也有。加尔各答战役的战报,也送到朱慈炫手里。宴请完济宁一带的官绅,鼓励他们继续在新政中发挥作用,他留下重臣商议天竺战事。随战报而来的,还有详报,说明此战由来,以及战后给大明带来的好处。君臣传阅毕,朱慈炫笑道:“疑似就不要疑似了,沙贾汗的死亡,朕今日就给他下个定论。”对沙贾汗是否死亡,重臣们一点都不在乎,一个败亡蒙古人后裔而已,再怎么厉害,又如何能与大明强军对抗?虽然征服华夏百年,什么兵法计谋的,没什么文化传承的蒙古人又能学得了多少?对此,朱慈炫也只有笑笑,经历过众多大胜仗后,大明臣民的自信已达到历史顶峰。这个世界上,没哪个国家和民族,能打得败大明和华夏民族。有自信是好事,而真正开战,这些重臣也不会轻视敌人,这才是他所欣慰之处。“杨卿,进军天竺,加尔各答是个桥头堡,参谋部今后制定天竺战事,必须以此为出发点。”这个时代,加尔各答无足轻重,不会为大明重臣们重视。可在后世,它还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可见其重要之处。大明进军天竺,无论走海路,还是走陆路,加尔各答皆是必经之地。占据加尔各答,作为后勤基地,以此攻伐天竺诸地,甚至可挥军直指德里,一战而灭莫卧儿。“陛下放心,参谋部年后要派人前去考察天竺地理,臣会吩咐他们对加尔各答重点关注。”大明进军天竺,小弗朗机人心知肚明,也无需藏着掖着。一旦开始战事准备,他们会无条件让出加尔各答。不让,就面临战争。朱慈炫点点头,继续笑道:“孙传庭当机立断,可为大明今后进军天竺拔了一个大障碍。诸卿可别小瞧沙贾汗,莫卧儿王朝就是在他父子俩手上强盛起来的,又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做事更非常果断。要不是孙传庭识破他的诡计,搞不好还真会被他逃掉。”对此,诸臣纷纷点头表示认可。自古以来,蛮夷玩计谋,从来没玩得过汉人。区区一个蒙古人后裔,打打仗欺负下别的蛮夷还行,跟大明中生代的统帅之一孙传庭玩,只会将自己给玩死。“陛下,既然沙贾汗已死,莫卧儿王朝分崩离析难以避免,打下苏拉特驱逐不列颠人以后,大军不必再深入敌境,当撤回南洋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