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这句话是吕不韦提的,但可以肯定这思想之前就有。到了明代,这种思想达到顶峰。皇帝在某些士大夫眼里,只能是个傀儡,且必须是个道德模范,而他们才是代表天下人掌管天下的精英分子。可这在帝王眼中,绝对是谋逆大罪。作为皇权的维护者,张太后绝对不能容忍。朱慈炫深知富不过三代的道理,闲聊时提到过君主立宪制,只是臣子们不敢对外传扬,生怕大好局面因此崩盘。藩国和海外领地,在国家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其藩王和总督是由皇帝册封,其下的内阁成员也是朝廷所派或批准,离君主立宪制还远得很。在这个时代,推出君主立宪制,朱慈炫觉得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先推出虚君制。至于防止藩镇化,他还真没这个意思。这一些,张太后自然是不知道,也不可接受的。张国纪出宫回府,面对前来拜访的“好友”们,一点都没保留地说出张太后的态度,藩国和海外领地必须执行虚君制,谁敢提大明皇帝虚君制,则要诛谁九族。消息一传开,有心人皆明白那道红线在哪?很快,一份份关于国家体制变革的奏疏,放到朱由检在面前。作为在北方四省的主谋者,朱由检翻看了几份奏疏,便轻蔑道:“只会投机取巧,难堪大任,废物也!”对监国亲王府的属官,他实在是看不上几人,心里早就打定主意,要在适当时机,将自己从陕地带回的官员提拔上来,以提升监国亲王府主动任事的积极性。召集相关属官,对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补充、润色,最终形成监国亲王府提案,以八百里加急发往南京。而在这期间,京城对国家体制变革的动向,被有心人飞快传向四方,在大明版图上掀起一波国家体制变革的讨论风潮。尚留在南京的重臣们,得到京城传来的消息,都禁不住往乾清宫方向瞧一眼,心里也有了数。对功臣实封海外,乾清宫那位主子退让一步,改为大明的海外领地,功臣或其子嗣接受大明皇帝册封为总督,总督为“虚君”,对领地没有军政实权。藩王外封也实行类似之策,区别在于一个是藩国,而另一个只是海外领地。国家体制改革风潮发酵近两个月,上书房政务院收到堆积成山的奏疏,经过归类统计,最终九成五以上赞同监国亲王府提案,剩下的有坚持大明一统,甚至有在大明实行内阁责任制的提案。对最后一类提案,上书房重臣们非常生气,提请乾圣予以重惩,不过被拒绝。朱慈炫告诉他们,既然是下旨向文臣们问策,那就不该因言而罪,应该对此表示宽容。不因言而罪,重臣们答应,但宽容是没有的。很快,上书房各衙门联合下发一道公文,严禁官场和民间讨论在大明实行内阁责任制的提案,不得保留任何有关的文字和书籍,并着政宣部和厂卫严厉打击。朱慈炫对此也没阻止。在这个时代,要在大明实行君主立宪制,条件并不成熟,逆时代潮流而硬上,不但不会有好的结果,而且还可能会使大明陷入动**。再说了,他还在世时,有能力带领大明走向世界巅峰,绝不可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会留下一道遗旨。在后世皇帝不堪大任时,从君主制转为君主立宪制,以避免大明因一昏君乱为而走上末路。对于“文字狱”,朱慈炫更是默认,这种思潮只能他一人有,其他人绝不能有。这个时代,有谁能比他看得清世界未来的动向,有谁比他更有把握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没有!既然没有,那就用不着作什么思想探索,等将来时机成熟时,将他的遗旨直接拿出来用就是,就不用现在乱了大明的国家思想。这一日,上书房重臣们在年后第一次进入乾清宫东暖阁,讨论国家体制改革方案。“陛下,臣提议,就在监国亲王府提案基础上,讨论国家体制改革方案。”孙承宗率先开口,欲将讨论框架确定下来,免得乾圣又天马行空地跑偏方向。对监国亲王府提案,大家虽都猜测是乾圣暗中所为,但也不敢冒猜错风险,被乾圣带节奏走向激进道路。因此,重臣们纷纷表示同意。朱慈炫翻个大白眼,问:“除了监国亲王府,他人没提出有意义的提案吗?”“陛下,除了那些歪门邪道之说,其余提案皆大同小异。”孙承宗说得很客套,其实大家都明白,其余提案抄的就是监国信王的作业,无非就是文字表述有所不同,或增加点私料,却又不伤大雅。朱慈炫基本达到自己目的,这次讨论无非是走过场,便点头答应道:“那就一项一项来吧。”“陛下,监国亲王府提案中,对藩王实封海外范围框定为亲王和郡王,臣以为不妥。亲王毕竟有限,而郡王的数量是不可控的,若是一起实封,一则会让大明军事扩张得太快,二则不利于陛下一脉亲王就藩。”朱明皇室当猪养,始自于造反派朱棣。理不了政,连出城都受到限制,你让他不在府中生猪崽,还能干什么?皇室俸禄的失控,皆源于朱棣的养猪之策。现在是乾圣当朝,重臣们自然不想见到此弊端重现,跟着纷纷出言附议。朱慈炫对此也表示赞同,但加上一条新规定:“新藩中,五服之内皇室,享受王室收入分配权,五服之外只录入王室名录,须自给自力。另外,王室从藩国财政收入分成比例,先由朝廷定个合适比例,等藩国发展后,再进行调整,最后固定成例。”这些并没有在监国亲王府提案中出现,是他作为大明最高统治者增加的私料。再说了,以这个时代士大夫的视野,绝对想象不到今后世界会发展到何等地步,一个国家财政收入会是个天文数字。“陛下圣明。”乾圣的新规定,解决了皇室繁衍过快的问题,同时限制了王室过多占有财政收入的权力。重臣们自然是拍双手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