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那个武植也算为赵佶出了一口气。毕竟在平日里。这个刚正不阿的孔有道孔大人,可是让他吃了不少瘪。而此时,面对这孔有道的请求,他又不好一力偏袒武植。所以此时,便向着武植投去了询问的眼神,想看看他怎么办。武植对于这种情况,早就有了最为基本的预判。所以此时应对起来,就别提有多淡定了。只见这会儿的武植,面色不善地走到了孔有道的身旁。“孔大人,我真没想到,原来你也是一个意志不坚定,信念左右摇摆的卑劣小人呀。”“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最开始的时候,你还一直主张着凡事都应该以和平的方式,采用谈判的手段来解决呢。”“若是动用暴力的话,那便是有违了圣人之道。”“可你刚刚,又做了些什么呢?”“先是动用自己的暴力,对我玩命似的疯打。”“临了的时候,还飞起一脚想踹我。”“最后,眼见着打不过之后,就开始求助官家的帮忙,想让官家派人将我乱棍打出去。”“你现在的种种做法,又和你之前所倡议的种种,根本就是背道而驰嘛。”“在不涉及你本人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你就可以高举道德仁义的大旗,去强行约束别人,不可贸然发起争端。”“而在涉及你自身利益的时候,你却拳脚齐出,甚至还不惜借用外部的力量,将其消灭。”“你的此种行径,若是说得好听一些,那便是善于灵活变通。”“若是说得不好听一些,又跟一个表里不一的卑劣小人,有什么区别?”“想必在场的各位,也能从刚才我戏弄孔老大人的一幕当中,发现诸多问题吧。”“那便是对敌人一味地忍让、一味地讨好、一味地示弱。”“非但换不来敌人的理解、同情、感同身受,反而换来的却是敌人的变本加厉、得寸进尺。”“古人说得好,因材施教。”“若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对什么样的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所以我朝,在面对金国以及辽国两大强敌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手段,而且是必须表现出来的手段,那就是不畏强敌,勇于抗争。”“除此之外,绝无第二条路可走。”“若不如此的话,我朝的未来……”当武植说到这里的时候,便满脸无奈地叹了口气。因为,若是他再说下去的话,可能朝中的某些大臣,又或者官家赵佶,就不会爱听了。那么紧随而至的,就是弹劾他的各种声音。以武植现在的身份地位,那是万万经受不起的。所以他,便选择了见好就收。至于满朝的文武,以及那个官家赵佶,能听进去多少,就不是武植一个人所能说得算的了。武植的此番长篇大论,也把孔有道说得哑口无言。而此时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也都纷纷陷入了沉思当中。似乎,是在考虑着武植刚刚所说的那番话。而官家赵佶,在听闻了武植的这番话之后,在心中也颇有感触。正当他有些意动的时候,那个孔老大人,便上前两步对着赵佶行礼道:“启禀官家,微臣也觉得武侍郎刚刚的那番言语,甚有道理。”“不如,官家就给武侍郎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吧。”赵佶听闻此话之后,眉头一挑。当他凝神看向那个孔有道的时候,就见此时的孔有道,一脸的平和淡然。就好似刚刚那个,要与武植拼命的人,根本就不是他一样。只是隐隐约约地,能从他的双眼当中,看到一丝狡猾的意味。正当赵佶心中犹豫着,是否应该将这件事,全权交给武植处理的时候。身为文臣之首的蔡太师,便自队列当中走了出来。对着赵佶行礼道:“启禀官家,老臣也觉得孔老大人的建议,甚为合理。”“建议官家,酌情采纳之。”赵佶微微点头。可是,他马上就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于是,便看着蔡京,一脸为难地皱了皱眉头。“蔡爱卿呀。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这出兵粮饷之事,又该怎么解决呢?”“你也知道,咱们国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怎么充盈。”“若要一下子拿出一大笔军饷,也是相当费劲的。”可是蔡京,却对于赵佶的种种担心并不在意。此刻,反而还一脸淡然地笑了起来。“官家想必是忘记了,在城外五里处,还有近万的一支队伍呢。”“到时候,就请武侍郎,率领那近万的队伍,开拔至两国边境。”“这样一来,不但钱粮的事情解决了,同时也能为陛下解决一个大麻烦。”“何乐而不为呢?”而当那个孔有道,听闻蔡京的这番建议之后,顿时便一脸兴奋地朝着赵佶猛地点头。“官家,刚刚蔡太师所言甚是!”“这个武植大人,不是一直频频自夸头脑精明,办事能力也十分强悍吗?”“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件棘手无比的事交到他手上。”“想必,他也能处理得非常好。”“到时候,武大人率领那近万军士,组成一支铁血远征军,进而一举消灭金国和大辽国的来犯之敌。”“如此功绩,必然会为后世所传颂的。”此时的武植,有些懵逼。因为他,既跟那个蔡太师没什么交集,同时也与这孔大人,有着不小的‘恩怨’。为什么这次,他们俩却能合力促成此事呢?若是我在此次出征当中,当真完成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壮举。那么接下来,我受封领赏也成为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到时候,我得了一堆的金银财物,升了好几级的官儿。但是这些,都是对我有好处的呀?同时,也跟那俩人也没有一点儿关系。他们在这件事上,也不可能沾到我一丝一毫的光。可为什么他俩,却这么积极地想促成此事呢?难不成,这帅兵出征的事儿,就是一场阴谋?可即便是场阴谋,那蔡京和这个孔老头,又将怎么算计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