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情感,虽说朱由检碍于皇帝威严,本身并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听见朱由检的话,王承恩满是皱纹的脸上也泛出些许哀伤。“臣老了,服侍不动陛下了。”“也是时候该引咎让贤,让年轻的后辈们上来。”“陛下,老臣已经不能有什么作为,厂卫的事务,也开始有心无力,不能再为您分忧了。”听见这话,朱由检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从龙椅上起身,走到王承恩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是什么话?”“你的忠心苍天可鉴,日月为凭!”“朕为天子,更可以为你证明你的功绩,丝毫不比那些文臣武将差!”“朕知道,这皇宫大内,你看的比自己家都要重要,朕能为你做的不多。”说到这,朱由检提高嗓音,正色道,“来人,叫司礼监掌印太监李凤翔、秉笔太监方正化进来。”李凤翔和方正化都曾是位列秉笔,为了这个掌印的位子明争暗斗了数年。最终还是前者成功上位。方正化在司礼监秉笔这个位子上干了几十年,如今李凤翔成功晋位,升任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可他也不能说是成了失败者。此番王承恩将要退休,方正化被他重点培养,推荐给朱由检。在朱由检看来,方正化也算忠心,而且在司礼监当值多年,威望和手段应该都够用!而且除此之外,厂卫是个阴暗的地方。方正化可能比王承恩更可能得心应手,的确是不二之选。待他们两人进来,朱由检皇帝宣布了思虑已久的旨意。“拟旨,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方正化代王承恩提督厂卫,方正化仍任大内总管一职。”“此外王承恩仍有总管大内之权,但不必担当总管之劳。”“可以在宫内随意走动,此为朕特许。”“吾皇万岁万万岁,臣等遵旨!”王承恩张大了嘴巴,眼角隐隐有浑浊的泪珠酝酿。但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只是更用力的跟着余两人去喊。出了暖阁,李凤翔先朝王承恩笑着道,“恭喜督公,圣上对您隆恩,可真是羡煞我等。”方正化看着夕阳落下,也是有些触景生情,道,“是啊,若说陛下对您的恩典,只怕我们加在一起,都够不上半分。”“这都是陛下圣明,老朽我又何德何能,承受如此大的皇恩?”王承恩叹了口气,径自离去。李凤翔和方正化虽然在宫内都算得上是头两把交椅的老人。可他们在王承恩面前,不过还是个区区后辈罢了!待王承恩走出大门,李凤翔看了一眼方正化,道,“咱家还要恭喜方大督主成功晋位,提督,日后手上的权柄,怕是不会小了吧?”“权柄是小还是大的,还不都是为了陛下办事?”“如今你我各得其位,可不能心神一飘,就做出一辈子后悔的事儿来!”说完,方正化也是施施然离开。李凤翔听得出来,方正化这话中其实有些讲和的意思。说的也是,他们无论再怎么去争,都还是为了陛下办事。自己掌印司礼监,倒也没必要去嫉妒他方正化。要知道,东厂可不是谁都能做!而且做得好的活计,王承恩是个例外,这老头子和皇帝关系毕竟不一般。想到这,李凤翔摇头笑了笑,第三个走出了大门。信王府时期的老人王承恩提督厂卫两年之后,总算是退居幕后,颐养天年。且不提王承恩的待遇有多让人羡慕嫉妒恨,只说这新上来的提督,名字叫方正化!刚开始许多人还松了口气,被压制多年的残余东林集团似乎在暗流涌动。颇有山雨欲来之势。可很快他们发现,这个方正化,比之前任王承恩。所行所为,更加称得上是心狠手辣!!王承恩毕竟是个老成持稳的性格,基本都是皇帝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不越雷池半步。可这个方正化不同,毕竟他正值壮年,行事任差都比王承恩更积极。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眼下的方正化,就迫切需要干出业绩来证明自己配得上厂督这个位子。让皇帝也能对自己放心!上位之后,方正化刚好赶上了朝廷改革。这个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小,正是他表现的好机会。政策发下去没有多久,上通下达的朝廷就让世人看见了自己的办事效率。最先动作起来的,还是已经逐渐向方正化手中靠拢的三厂一卫的衙门。对于那些不服从朝廷改革之意,且明里暗里都有不少小动作的人,方正化处置更为极端。就任一个月不到,仅在京畿一带,东厂飞令传往各地,而后便是各地堂口的缇骑四出。无数番役们气势汹汹的登门,一点不留情面地踹破了一个又一个紧锁的大宅门院。管他什么背景,管它是拥有多少田地和仆人的大家族。只要犯了朝廷的事儿,厂卫自然会第一个来收拾!厂卫用自己的行动告诉那些豪绅地主,他们还是皇帝手中的那把刀。那把专门用来对付豪绅、地主和文臣的刀!新厂公的上任,不仅没有对他们起到影响。反而使这把刀变得更加锋利,在维护皇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厂卫能管的,毕竟还只是事情的一方面,余的很多方面,那都是要满朝文武来头疼的。朱由检皇帝一道圣旨下来,内阁就得紧急召开会议,商讨这事儿到底该怎么办。内阁商讨完了,也是几道公文,将这麻烦事儿交给六部。六部的堂官们各自再召集下属臣僚讨论,决定好了继续向下发公文。这一个个层级下来,最后的局面就很有意思了。上头虽然头疼,但归根结底还是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和脑筋,下面却因一道道政令而忙的风风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