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所有的银子都解入国库倒也不是不行,可是铁道部要修缮铁路,还要新修线路。更要不断的支出人工的费用,到时候不照样是国库调拨?”看着一众大佬们来回扯着几千万两银子的话题,铁道部左侍郎崔安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算了这种大场面。应该让尚书大人亲自来才是,自己这小身板,虚啊!朱由检揉了揉眉头,开口道,“罢了,此事暂且缓议。回头内阁和户部还有铁道部好生商量一番。看看该怎么定下个章程,到时候再报给朕吧。”等倪元璐等人应下了之后,朱由检才又接着道,“铁道部既然已经规划好了这许多线路。澳门那边也就该做出一些规划了吧?”倪元璐道,“从堪舆图上来看,新明岛距离安南最近,其次便是澳门。通过交通部还有历年来新明岛报上来的数据判断,海洋运输的成本要远远低于陆地运输。也就是说,新明岛的货物走海运到澳门,要比直接到安南近的多。尤其是新明岛的煤炭,通过澳门可以向两广、云贵一带运送。要比先到泉州或者登莱再转运节约很多的成本。只是如此一来,户部与工部就又有的忙了,就连铁道部和交通部。也需要重新规划澳门连接两广和云贵的线路。”对于这种有便宜有好处的事情,郭谢当即就代表户部表态,“户部这边没什么问题。无论是迁移百姓还是修建港口等等的一支应出,国库都可以承担。”李素也插话道,“五军都督府也没有问题,会针对以上地方的卫所驻地进行相应的变动。保证万无一失。”朱由检这才点了点头道,“这些地方的先这样吧。另外,关于缅甸、达卡那边的铁路修建,也要早一些完成才是。”崔安闻言,不禁抱怨道,“启奏陛下,缅甸国和莫卧儿那边的铁路修建。虽然已经派人过去勘探,但是想要等到完工,估计最快也要在崇祯四十二的时候了。”朱由检心中卧槽了一声后问道,“崇祯四十二年?这不是还要有四年多的时间?”崔安道,“启奏陛下,倒不是铁道部不想加快速度。“只是地形勘探便需要到崇祯四十年左右才能完成。但从开始动工到结束中,能在崇祯四十二以前完成,便是比较乐观的估计了。”朱由检闻言,顿时也无奈了。勘探地形这种事儿,跟行军打仗的探路有很大不同。行军打仗只要知道哪条路近,哪条路上有水源。会不会有什么危险,该怎么走就行了。但是要修建铁路,需要注意的事项可就多了。四川那边的铁路修建为什么比别的地方要慢?还不是因为从天启年间到崇祯年间已经地震过好几次了!修铁路容易,谁知道修好了之后啥时候会再来一次地震?万一遇到了地震,能不能抗得过去?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解决,铁路修好了也只是一时的,谁心里能安稳?就像是缅甸和莫卧儿那边一样,朱由检虽然下旨要求是修建临时线路。但是这种用上几次就报废的线路好修,长久稳定的线路还能这么干?不被朱由检派人拎到午门扒皮才是怪事儿!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缅甸和莫卧儿那边的铁路。到崇祯四十年中期的时候能够勉强通上一两列的火车。但是想要长久运行下去,肯定还要重新勘探地形,重新铺设轨道。真要搞完,崇祯四十二年都算是快的了。见朱由检没有什么表示,崔安又试探着道,“另外,还有就是人手的问题。虽然大明这些年有了不少的……嗯,劳工,但是这人手依然不够用。我大明百姓虽然也有人愿意来上工,可是一到农忙时节。便都跑回去种地了,所以人手还是不够用。”朱由检继续将目光投向倪元璐和周遇吉等人。问朕有个屁用啊,大明的百姓都喜欢种地能怪朕?倪元璐道,“百姓更愿意种地而不是出门做工。依臣之见,还是心中不安之故。”心中不安?朱由检很好奇是朕给的钱少了?还是没让你们吃饱穿暖了?有啥不安的?倪元璐见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自己,便开口解释道,“臣将自己代入到百姓的角度来想了一下。发现最为稳妥的,还是手中有些田地,家中有些存粮。否则心中始终有些不安。出门在外,妻儿该怎么办?一旦遇到什么天灾或者病痛,又该如何?留在家中最大的好处不止是耕种之余能陪着妻儿,还在于四周的乡邻都是熟识的。只要不是人缘特别差,一旦遇到什么问题,还可以向四邻求助。倘若是出门在外,除了妻儿不在身边之外,一旦遇到什么问题。除了向官府和同乡求助之外,便再无他法。而这两条路的前提,便是官府要清廉为民,四周还有同乡。”朱由检点头道,“倪爱卿说的有理,可还有其他的问题么?”倪元璐道,“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便是现在的粮价问题。如果想要让百姓们离家去做工,就得让他们看到单纯的靠耕种不行。这一点,就需要通过打压粮价来实现了。也只有当粮价越来越低的时候,更多的人才会忍不住去寻找其他出路。甚至于,原本那些手中有很多土地的人都有可能会忍不住出售土地。”郭谢颇为蛋疼的道,“倪阁老,现在的粮价,比正德年间都低一些。再低下去可怎么了得?”郭谢蛋疼无比的道,“各地常平仓和预备仓早在崇祯二十六年的时候,就已经通过高价收来来对粮价进行保护了。此时贸然出手打压,只怕真个会出大乱子。”粮价确实不能再低了,再低就他娘的该崩盘了!朱由检刚刚继位的时候,粮价已经达到了一两银子一石的高位万历年间。每石米合银五钱,洪武年间更是四钱左右不到五钱的价位。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两石。这么计算一下的话,一家耕三十亩地,可以得到六十石的粮食。在洪武年间的收入约为三十两左右,到了崇祯初年的时候就已经值六十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