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在规则之中无法获取到好处的时候,会无比的痛恨规则。就像是刚穿越过来的朱由检一样。但是当一个人不光在规则能获取到手处,还掌握了话语权之后。那么这个人就会自动自觉的去维护规则,就像是现在的朱由检一样……刚开局的时候,朱由检会选择直接跳出来强制那些家中有些资产的百姓们迁移,哪怕中间有人受了委屈也顾不得。毕竟天下大势在这里摆着,苦一些百姓和苦天下百姓到底哪个更重要,不问而知。但是到了今天这种局面,再自己亲自下场就已经有些无聊了。倒不如把南京的这些家伙们推出去背黑锅。毕竟南京内阁和诸部本身就有些江南豪商代言人的意思。现在不在他们之间埋钉子,那什么时候埋?而且这里面的关键词是户,而不是族。整个宗族一起迁移过去,影响不大,不过是让一个宗族换一个地方继续发展而已。而这些中产家庭和读书人被迁走了,剩下的宗族势力立即就会大伤元气。连那些顶尖的豪商们也是影响颇大!中间的走了,剩下顶尖的还有个毛用?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结果就是南京的内阁和诸部只能选择无条件的迎合朱由检而放弃跟那些商人们牵扯不清。都让人给记恨上了还想着眉来眼去?李素很想问一句有钱人和读书人挖你家祖坟了?朱由检提的这几点要求明显就是不怀好意。先不说那些家产在万两以上者都有些乱七八糟割不断的关系。就光是自己去办这件事情就足以让整个江南之地的百姓们唾骂自己了。尤其是家中有读书人的优先这个条件就更坑人了,读书人骂起人来才损呢!但是在让别人去死和自己去死之间,李素还是很明智的选择了让别人去死。反正自己是传达朱由检的意思,而真正做事的肯定是户部。到时候新任户部尚书张缮长就是和自己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想必张缮长也没有冒着自己去死的风险而抗命。等到这些大佬们都退下之后,朱由检干脆吩咐道:“去给朕拿一副地图过来。”王承恩很快就把一幅地图拿了过来,摆在了朱由检面前的桌子上。朱由检干脆拿了一枚崇祯通宝,然后就往着地图上面顺手扔了出去。如法炮制几次之后,朱由检就决定好了该抽调哪里的卫所进驻吕宋和巴达维亚等地……出了宫的李素皮笑肉不笑的跟倪元璐等人打了几声哈哈之后,便告辞而去。径直去寻了户部尚书张缮长,将朱由检交待的事情甩给了张缮长去办。正如李素一开始所算计的那般,张缮长根本就没有胆子敢抗旨不遵,连什么阴奉阳违一类的花活都不敢玩。实际上,不光如此,整个南京城中的大小文武官员们都没有胆子去违抗朱由检的旨意。绝口不提什么陛下旨意不合什么什么,臣不敢奉诏一类的屁话……总之就是朱由检的旨意就是天下间最重要的事情!有困难要办,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办,而且还要办得漂亮。就像是李素命人给浙江那边几个拥有良田千顷的大地主带话过去说的一样。要地还是要命,凭君自选之。不是没有人想过反抗,也不是没有人想过造反抗命。就像是西方蛮子们说的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整个江南被朱由检点名的几个地区中的大小豪商和地主们什么样儿的想法都有。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想归想,实际行动归实际行动。想,谁都敢想。行动,诛九族了解一下?说诛九族就不会放过一个会喘气的了解一下?所以,整个江南之地虽然已经是哀鸿遍野,如丧考妣的大小中产家庭和家族遍地都是。但是还真就没有人敢举旗造反。毕竟对比起整个家族所有人都掉脑袋这种风险,还是老老实实的去吕宋之地的损失更小一些。而且也不能单纯的以损失大小来计算。对于家里薄有家资的人来说,这一次出海算是不亏不赚,对于家里有权有钱的家伙们来说是亏了血本。但是对于那些家里一年到底都攒不下几两银子的穷人来说,就纯粹是净赚了。强征出海的家庭都是以户为单位的,而补偿基本上是以人头为单位的。而且一路上的吃喝住行都由朝廷负责解决。这些穷苦一些的家庭一路上并没有什么要花费银子的地方,到了吕宋等地之后的土地也是官府给分配。用不着花银子买,官府给的安家银子基本上都能省下来。就算是一个家庭只有三口人,那也足足有三十两银子了。更何况有的家庭有十几口人的,那就是一百多两的银子。再结合上朝廷给的其他优待,纵然许多百姓不愿意离开故土,倒也没有人说些什么怪话。基数最多的普通百姓们没有闹事的想法,剩下那些想闹的也就没有了闹的底气。不要以为大明朝的读书人们会完全无视了百姓。实际上,虽然读书人通常都会在占尽了百姓的便宜之后再骂上几声蠢货。却也不是不知道离了百姓们的支持之后闹事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