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方腊?“张叔夜一愣,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此人的名字。“方腊,又名方十三,睦洲清溪县人,他以前是一个漆园的园主,因为官府占了他的漆园没了生计,已经于几个月前宣告起义。““什么?“张叔夜身子动了动,这么大的事情他从来都没有听朝中有人提及过。王铁看了一眼对面的老人,继续说道:“因为当朝权臣王黼的隐瞒,对当今官家报喜不报忧,朝廷已经失去扑灭方腊的最好机会,此时的他已经拥兵十几万,战将云集,而且拥有六州五十二县““你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张叔夜声音颤抖,疑惑的看着王铁,拥兵十几万,拥有六州五十二县,已经不能用声势浩大来形容了。这是造反,是要掘 大宋王朝的根基,朝廷怎么会一点动静都没有?王黼,对就是王黼,一定是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在暗中搞鬼,正如王铁所说他在蒙蔽圣听。该死,这种人就该千刀万剐。我一定要上疏朝廷,让官家知道件事。不然江南糜烂,朝廷就会失去最富饶的地方,如此以来大宋危矣。“方腊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自己的政权,已经光明正大的跟大宋朝廷对着干了”王铁接着说道,目地就是想通过张叔夜之手将这个消息通报给朝廷,好将官家的注意力转移到江南,从而让梁山有喘息之机,获得宝贵的发展机会。“你倒底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张叔夜已经按奈不住,豁然站了起来,江南已经糜烂至此,朝廷那些尸位素餐的大人们却毫无动静,难道真的要方腊做大,进军京城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吗?“几天前一个梁山的头领救了一个南方人,名叫王定六,他家世代在建康府开酒店为生,所有的消息都是从他那里得来,要不然我派人去把他叫来让大人细细盘问“王铁适时的把王定六抛了出来。梁山在江南有秘密情报组织的事情,王铁怎么可能会告诉张太守,反正王定六真的是建康府人 士,家里真的是开酒店为生,只不过他上梁山的时候江南还没有发生方腊起义。真真假假,只要张叔夜相信并且上书朝廷就可以了。张叔夜颓然的坐回椅子上,如果是真的话,江南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张大人现在觉得梁山还适合招安吗?“王铁将话题引回来,说那么多就是给张太守一个很正面的印象,我其实很想招安的,只是害怕遭受奸臣的迫害才不敢下定决心。“何意?“张叔夜已经不能确定王铁到底是什么意思,说他招安吧,却没有明确表示。说他不招安吧,梁山军纪严明,不侵占一州一县,甚至对四周的老百姓非常的好,所作所为根本就不是一个贼寇应有的作风。“童贯,一个无用的太监而已,就因为得当今官家恩宠,却手握大权,让真正的有能力的人却得不到重用”“蔡京,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早年就在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反复跳横,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主张,他除了会拍当今官家的马屁还能做什么?”“朱勔,只会讨好官家压榨百姓的贪官,江南方腊起事有一半的责任就是他的原因”“高俅,除了跟官家趣味相投之外,他又有什么能力,欺压良善却玩的很溜,为了自己的干儿子陷害我梁山头领,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王铁字字句句都说到张叔夜的心坎上,打开他内心深处尘封已久的的阀门。做为镇守一方的大员,他很清楚现大宋现在面临的问题,官家身边奸臣环绕,忠臣却得不到重用。第一次,张叔夜很认真的打量了一下王铁,觉得眼前这位少年胸中藏着无数沟壑,似乎有着巨大的抱负不能施展开来。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老夫一定要将梁山招安,让他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国出力。他似乎有点明白此人为什么能成为梁山之主,率领那么多好汉,啸聚梁山。能力手段都有,抱负也有,唯独缺少的是机会。不管如何困难,不管朝中谁人阻拦,一定要拉上宿太尉将此人招安,将来必有大用。张叔夜暗暗给自己下了一遍又一遍的决心。“大宋朝廷现有奸贼横行,坏人当道,好人遭殃,梁山怎么着也得先为民除害,剪除宋王朝几个毒瘤才行”王铁全然不知道自己一番说词,起了反作用,竟然令张叔夜坚定招按梁山的决心,依旧滔滔不绝的说道。“就好像一个病人生病了,作为他的家人不能任由其自灭,我们得请大夫,帮他看病,抓药,熬药,然后帮他喝下去,这样才能令其痊愈,药到病除。“王铁打了一个很恰当的比方。“药到病除,药到病除”张叔夜喃喃说道。“对,对,对,如果作为家人都不管的话,还有什么人会管他,只能由其自生自灭”历朝历代,很多末代之君就毁在奸佞之臣手里。就如唐玄宗时代的李林甫,杨国忠,边令诚。隋炀帝时期的宇文化及。东汉时期的董卓。……如果有人在关键时刻铲除这些奸臣,没准备历史就会被改写。作为大宋的一名文官,活了大半辈子的他,对朝中奸佞之臣从来都是无能为力,年轻的时候还有些激愤,可是时间一长就已经习惯了,下意识里只做好自己就可以了。王铁的话好似醍醐灌顶一般将他心中的沉睡唤醒。“你打算怎么做?”神使鬼差的,张叔夜竟然问了这么 一句话。“杀”王铁见张叔夜上勾,右手做了一个向下切的动作。“怎么杀?“他不知不觉的又问了一句。“关胜大败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朝廷,不管是蔡京还是高俅,他们一定会勃然大怒,引兵前来,前几次是派武将前来,下一次没准就是高俅本人““到时候只要他敢来,我就能保证他有来无回,到时候大宋朝廷、当今官家面前就会少一个奸佞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