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大宋虽然跟金国签订海上之盟,可是却从来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援金国作战,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金国像痛打落出狗一样将天祚帝打进深山老林不敢出来。很多大宋的官员都暗暗后悔,早知道辽国如此熊样,他们就应该早早与金国一起出兵,共同击败大辽国,拿到前所未有的好处。面对这样的情况宋徽宗慌了,如果大宋军队再不行动等金国人拿下辽国的南京城,也就是大宋说的燕京城,他们就可以**,打到黄河边上。大宋要是想要从金国人手里拿回燕京,那就是难上加难了。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一刻也不能拖延。大宋必须要尽快出兵,这一次,大宋皇帝和各位大臣子的想法出奇的一致,都想着尽快出兵,在金国人的嘴边分一杯羹。这个时候,辽国皇帝突然来了一封国书,要求与大宋修好。原来,天祚帝逃跑的时候,曾经将南京的事务交给燕王耶委淳,宰相张琳,李处温管理仅剩下的一京之地。在南京留守的李处温见天祚帝被金国人打得胆子都没有了,只知道一味的逃跑,就联合一众辽国大臣,萧干,耶律大石,左企弓,虞仲文……拥戴耶律淳即位,号称天锡皇帝。天真的天锡帝根本就不知道大宋和金国之间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结成海上之盟,共同伐辽。因此他登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遣使者到大宋递交国书,阐述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联合大宋共同对付金国。因为他很清楚,辽国被金国打得奄奄一息,五京之地没有四京,国内大部分精锐战死在沙场,丢失大片的土地和大量百姓,他们已经没有能力抗下金国的进攻。唯有寻求大宋这个外援。然而宋徽宗正在调兵遣将,幻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春秋大梦,怎么可能理睬耶律淳的寻求联合的国书。他以大宋只承认逃到夹山天祚帝为借口,断然拒绝天锡皇帝的求和书。自从签订澶渊之盟之后,大宋年年向辽国交纳岁币,那么多年终于雄起一回,派出大兵前来征讨辽国,对其进行灭国之战。同时命令宣抚使童贯、蔡京的儿子蔡攸为副手率领十五万大军北上收复燕京。这次带兵的队容不可谓不豪华。有跟西夏打过多年交道的老将,也就是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曾经跟随童贯征讨江南方腊的著名将领辛兴宗。还次随军作战的还马扩,杨可世,张宝,赵忠,赵翊……一些叫得出的将领。蔡京的儿子蔡攸上战场,纯粹就是为了镀金分功劳的。大宋上至道君皇帝宋徽宗下到一个倒夜壶的内侍,几乎都认为被金国人打得奄奄一息的辽国不堪一击,大宋军队必胜无疑。十五万天朝上兵一至燕京城,天锡皇帝就会双手捧上降书,出城向宋军投降,因此蔡攸才有机会上战场分功劳的。在辞别皇帝的时候,蔡攸瞧见宋徽宗身边的两个侍女十分美貌,起了觊觎之心,竟然向他请求将两个女侍赏赐给他。跟皇帝索要女人,要放在平时那可是死罪。然而在这个整个大宋朝廷的都觉得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宋徽宗竟然一点也没有生气,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大笑起来。从这点上看,大宋朝廷自负到什么程度,认为辽国就跟一个可怜的蚂蚁一样,随时都可以凭心情捏死。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宋徽宗和一众文武百官的面子。在童贯的瞎指挥和干扰,还有各种掣肘下,名将种师道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十五万大军竟然被辽国和耶律大石和萧干率领少量部队打得大败。消息传到东京城,举国上下再次一狠狠地被震惊了一把。吃了败仗,做为最高统帅的童贯,蔡攸没有受到处罚,老将种师道却憋屈的成了替罪羔羊,丢掉军职被迫回家养老,还有雄州知府和诜,高阳关侯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受到处罚。从四月十四到六月十二,历时两个月,宋徽宗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草草结束。事情虽然结束了,但是它所产生的后果却是遗祸无穷的。这个消息传到金国人的耳朵里,使得他们进一步探听到大宋的虚实。他们将全盛时期的辽国打得大败,只剩下一州之地燕京城却将大宋十五万军队打得大败。这意味着什么,明眼人一眼都看得出来。这一次北伐,也就是宋徽宗第二次北伐,是辽国大将郭药师和高凤以涿州和易州来投降大宋。这次来投降大宋,两人是带着精兵一万三千,铁骑五百。这个消息对于久经败仗的宋徽宗来讲,是天大的喜讯,他立即宣布再次北伐。这一次,为了一举灭辽,宋徽宗动员了五十万兵力,分成两军进发。第一部为前军,由大将刘延庆,辽国降将郭药师率领,从新城出发前往涿州。另一部由大将刘延庆之子刘光世,大将杨可世率领,从安肃出易州,和前军在涿州会合。两军会合之后,将直接攻取燕京,也就是后世的北京,现为辽国的南京府。辽国在燕京的兵马不多,只有一万多人马,完全处于劣势。五十万人打一万人,完全就是秋风扫落叶,大象踩野狼,雷霆万钧之势攻取燕京城。换句话说,就是闭着眼睛都能打赢。时迁说得眉飞色舞,一众头领听得非常解气。大宋被辽国压迫的那么多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尽管他们被大宋朝廷视为上不得台面的山贼草寇,但是他们的骨子里却依旧为这件事情而高兴。这当中有两个显得闷闷不乐。一个是闻焕章,另一个就是王铁。受王铁的影响,闻焕章对大宋联合金国来消灭已经汉化的盟国——大辽,无疑于驱虎吞狼,总有一天会被老虎咬上一口。王铁担心的是按照历史的进程,跟第一次一样,大宋五十万军队会被辽国一万人马打得大败,丢盔弃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