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进东京城的时候,王铁只在都城处理过那些帮助金人的汉奸。至于其他地方,像黄河以北的河北的山西之地。那些投降金人欺负汉人的,为金人带路的,为金人筹集粮食的……因为一直忙于各种战事的缘故,这些人还没有来得及处理。现在好了,王铁已经腾出手,是时候进行秋后算账。这些汉人中的败类,吃饱饭就要把锅给砸了,拿了粮食转身就要烧房子,刚刚吃了自己老娘的奶水,转身就要来打老娘。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用有的正义之士的人来说,这些忘恩负义、数典忘祖、出卖国家和民族小人,甚至连妈都不认的白眼狼,死一百次都难消大宋百姓的心头之恨。因此王铁传令地方,这些汉奸,无论大小,全部凌迟处死,一个不留。并且在行刑的时候让百姓监督。这样,才能平民愤,出心中恶气。最关键的是,王铁要让那些败类看看,做汉奸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下次如果再有异族入侵,他们要考虑一下做汉奸的后果。……这事处理完毕之后,王铁就照着书记官统计的名录,对在近一年作战中立下的功劳的的部队和个人进行赏赐和嘉奖。打仗,打仗,最质朴的理由不就是为了这个吗。封官赏赐,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的话,谁会跟着你一起玩命。大肆封赏之后,已经距离王铁率领大军回到东京城二十八天了。这两件事情之后,王铁为了兑现在南昌城的承诺,为一众在东京城的光棍手下赐予府邸,好让他们成亲娶妻,有一个正儿八经的窝。又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准备,这场声势浩大的成亲仪式才正式开始。由于祖士远已经将媒人,聘礼……这一套复杂的程序弄好。一千五百多位新娘子和一千五百多户也由专人专车送到东京城,安置在各大客栈。因此现在只要进行最后一步就可以了。看好一个黄道吉日,王铁将东京的卫戌部队调了一半出来维持秩序,把全东京城的各大酒楼的厨子,伙计都雇了起来,为一千五百多对新人进行前所未有的婚礼。由于大汉日报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就已经开始在最醒目的位置对这场燕王主导的盛世婚礼进行了大肆宣传。因此东京城的百姓早就已经翘首期盼。除了看热闹的习性使然,还有大汉日报在报纸上宣传事情,燕王手下这些立功之臣成亲的当日 ,会有糖果,精盐,火柴,衣服布料等物资的免费发放也有很大的关系。糖果是孩童喜欢之物。精盐,火柴……是家庭必须的东西。衣服布料,则是每个人都奢望的。现在可以免费领取,这让早先被金人和开封府联合收刮的东京百姓十分期望。这些原本是富甲天下都城百姓,因为金人两次入侵围困,尤其是第二次,外城被金人打破。他们已经被洗劫一空,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用从云端落到泥土之中也不为过。因此他们太懂得燕王发这些东西是意味着什么。用拯救一个家庭挺过最困难的时刻都不为过。这些东西是海防城生产的,一个月前就由童氏兄弟运到东京城。卸货那几天,各个码头忙了几天几夜未曾熄灯。当时人们还不知道燕王将这些东西弄到东京城做什么。现在他们终于知道了,原来燕王是要免费送给东京城的百姓啊。东京城再一次沸腾起来。上一次是燕王惩戒汉奸的时候,这一次却是为了给他的手下举行成亲仪式。人们奔走相告,纷纷这个好事宣扬开来,燕王仁义之名悄悄的深入百姓的骨髓之中。这件事情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陈东掌握的大汉日报都相形见绌。……成亲仪式举行的当天,东京城万人空巷,无论是城外还是城内的百姓,纷纷走上街头,见证这令人难忘的一刻。婚礼进行地点就在皇宫门口那条宽大的长街之上,由东到西,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新娘和新郎,一个身着红妆戴着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前面,新娘子乘坐四人花轿,由两个丫鬟,一个老妈子陪着走在后面。一千五百多对新人由东到西依次入场,先去拜见父母。由于很多梁山出来的将军都是孤身一人,因此王铁将穆太公,程太守,凌振的家人请了出来,让新人拜见。拜见父母之后就拜见燕王王铁,然后宗泽,李纲,权邦彦三人那里领取奖赏。一把府邸的钥匙,一张盖有官府大印的地契,还有一箱金银珠宝。钥匙是打开安乐窝的,地契是除了军饷之外的经济来源,金银珠宝是压箱底的。王铁为了一众手下,可谓煞费苦心。领取这些东西之后,一千五百多对新人集体拜了天地,新娘送回家,新郎回来入席吃酒。这次的宴席非常丰盛和美味,乃至很多人都终身难忘。牛肉,羊肉,鱼肉管够。包子,馒头,米饭管饱。各类蔬菜轮番上阵。还有香味扑鼻的酒水,令人垂涎欲滴。美味的瓜果,糖果,精盐,布料……用箩筐盛着,分成几排摆放在那里,从街头到街尾,一眼望不到头。燕王有圣旨传下来,凡是到场的百姓都可以先入席吃饭,然后再到另一条街道去领这些物品。果然如此……燕王没有骗大家,他真的为东京城所百姓免费发放物资了。随着第一批三千吃流水席的百姓走出街道,这个消息像风一样传开来。东京城像开水一样沸腾起来。“燕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很多人都自发的喊起来。一开始只是数百人,然后是数千人,接着是数万人,最后是全城呐喊。如此地动山摇,山呼海啸的声音令整个东京城都震动起来。……“王铁这个奸贼,又在收买人心了。”“小恩小惠而已,一群愚民,被王铁这个奸贼利用了都不知道。”一处偏僻的街道,两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小声的议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