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似乎觉得对西夏这第四位皇帝的惩罚力度还不够,大儿子死后不久李乾顺又一位至亲的人去世。也正是在这个九月,耶律南仙伤心爱子夭亡,忧愤祖国灭亡,更恨李乾顺在最关键的时刻无情无义,抛弃辽国,悲伤过度的情况之下绝食抗议而死。同样是高度汉化的两个国家,辽国灭亡的时候,有太多的臣民为国家殉节而死。然而大宋灭亡的时候,只有张叔夜等寥寥数人而已。看来这个不是圣人的问题,而是国家的教育出了问题。赵宋皇族之下,培养了太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国家面临困难和危亡时,他们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前途,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的事情,甚至还看不得有人站出来保家卫国。宋徽宗和宋钦宗时期,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还是身居高位的各级官员,根本就数不过来。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东京城那么多人,却只能是李纲一人独挑大梁,还被无数人无情的攻击,这也正是被称为孤将守城的来历。这是时代的悲哀,更是李纲的悲壮。好在李纲遇到了王铁,他再也不会遭遇这种悲哀的事情了。现在的燕王旗下,是所有文武官员众志成城,一心恢复汉唐荣光的高度集中政权。话题扯远了,再扯就要扯到……回到西夏这里。一连遭受爱子夭亡,发妻死亡的李乾顺悲愤不已。然而面对如日中天的金国,他又能做什么呢?跟金国打,打不过!想生存,只继续跟金人合作。他只能让这件悲伤的事情如过眼云烟一样从眼前飘过。之后日子里,尤其是金国两次大举南下,作为一个盟国西夏都配合的很好,对大宋的西边进行攻击,吸引大量的兵力。当然,李乾顺也从中取得了很多的好处。因为很多西军精锐都抽调一空,陕西兵力虚弱,西夏从大宋这里捞得大量的土地,百姓,牲口和物资。不过,这种好处因为李彦仙的横空出世而戛然而止。几次反复,西夏不仅丧失了大量的精锐,还失去了很多百姓和土地。这些都是令李乾顺不能承受之重。然而耶律南仙和爱子李仁爱的旧事被有心之人重提,让李乾顺有些措手不及。这件事情比燕王军只打西夏高层不打普通人的谣言来得更加的猛烈。它就大风刮过来一样,兴庆府的百姓和普通士兵都知道,而且到处都在议论纷纷。有人说,李乾顺连自己的孩子和发妻都保护不了,他怎么可能保护得了全国的百姓?不如趁早投诚燕王,以此来免于战火。反正燕王此次出征只是针对李氏和国家的高层,跟普通百姓无关。有人立即出来强调, 不仅是这一次,上次李彦仙攻进西夏,只是针对西夏上层和拥护李乾顺的士兵,对百姓秋毫无犯,打仗的时候损伤的庄稼都放了银两进行赔偿的,只不过这些银两被西夏士兵给明目张胆的收走了。还有人说,西夏百姓在燕王眼中就是宝,他都不舍得斩,没想到却因为说了几句大实话就被李乾顺派人斩杀在菜市口。……渐渐的,有关燕王的事迹越来越多。大宋河北和山西这些被战争摧残的地方,燕王免除了三年的赋税和徭役,百姓忙碌一年的收成可以全部进自己的口袋不用再上缴一分一毫。立马又有人出来说了,一些被战争**至深的地区还可以免除五年到十年的赋税和徭役呢!很多开始遐想,西夏和陕西交界之地连连征战,如果被燕王收为麾下,只怕也会免除三年赋税和徭役。想什么呢?很快就有人出来反驳。燕王早放过话了,战争重灾区,无论是大宋还是夏国,都可以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十年不用交税和服徭役啊,百姓还不得富裕成什么样子。很快,在大宋流传很广泛的一着歌谣开始传唱起来:“迎燕王,接燕王,燕王来了不纳粮……”再然后,就出现推翻李乾顺这个不仁不义,连自己老婆和孩子都保护不了的皇帝,将燕王大军迎接进城的论调。……这些谈论就像疯了一样,兴庆府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其实不止是兴庆,其他的地方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而且异常的猛烈和广泛。李乾顺被这些语言搞得差一点疯掉,他加大了力度禁止这些流言蜚语的传播。然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越是禁止,百姓之间的议论就越是禁止不了,甚至还会向愈演愈烈的方向发展。很快,李乾顺就得到消息,传播这些“谣言”的竟然是当年被金人逼迫得走投无路、后来进入西夏的辽国人。原来是辽国人,难怪他们会以耶律南仙和自己的儿子李仁爱为突破口。这些人实在太歹毒了。不,他们还忘恩负义。他们难道忘记辽国灭亡时自己收留他们的情形吗?这才五年光景,他们就忘记了吗?随着深挖下去,幕后的大人物就冒了出来。原来是耶律余睹和他一帮手下做的好事。这个耶律余睹可不简单,自从辽国灭亡、投降金国之后,策划了一系列的对宋之战。是金国灭大宋的重要功臣,只不过后来他和很多辽人一起被王铁俘虏,最后不知道怎么地就投降到他的麾下。这次大战,他一定是受王铁的委派悄悄潜进西夏进行得一系列的造谣活动。不仅本国的西夏人,连与宋人有世仇的契丹人都和王铁勾结到一起了。真是防不胜防啊!拿着手下递上来的情报李乾顺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如果他是从后世而来,一定想到一个字语:和平演变!而且王铁搞的这个和平演变是和大兵压境同时进行的。就在耶律席余睹奉王铁的命令潜入西夏境内四处活动的时候,李彦仙,王彦和悟儿思齐、李良辅他们终于在灵州碰到了一起。灵州是兴庆府的门户,它一丢失,就意味着西夏的都城门户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