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臣以为,最合适的地方莫过于黑水镇军司“还是刚刚提出迁都的那个人。他认为黑水镇靠近西州回鹘和金国,距离河套那么远,完全可以在那里重整旗鼓,杀将回来。李乾顺皱了皱眉头,他并不认为黑水镇军司很安全。这个地方距离金国太近了,既然河套地区都不安全,怎么能保证黑水镇军司没有燕军出现?“臣以来瓜州最合适,李彦仙就算再勇猛,他也不可能将战线拉得这么长”……一众人又开始吵了起来。其实李乾顺最中意的是甘肃军司(张掖一带),此地距离吐蕃,黄头回鹘,草头达靼最近,容易借兵,也容易进入这几个国家避难。最关键是战线太长,对于李彦仙来讲是大大的不利。这次他能那么快兵临兴庆府城下了,完全靠着悟儿思齐和李良辅这两个变数,等他将其他地方的兵马聚集起来,就可以对失去都城施行反攻,将兴庆府从李彦仙的手中夺回来。经血丢失都城之耻。“咳咳……”既然已经决定迁都,手下大臣都纷纷支持。李乾顺也不客气,当即就颁布圣旨,指定哪些人跟着他自己离开,哪些人留在都城坚守,以待他聚集兵马反攻回来。他可不像大宋赵佶和赵桓那样,没点主心骨,任由手下大臣摆布,留在都城等着被燕军俘虏。至于迁都的地方,李乾顺没有明着说出来,自从有人将耶律南仙,仁爱太子的事情翻出来和悟儿思齐、李良辅投敌这两件事情发生之后。他看谁都起了怀疑之心,认为他们可能被王铁暗中收买,随时准备坑自己一把,从而向燕军邀功。当天晚上,李乾顺在一众亲卫兵的护送下,从西门离开,匆匆离开了西庆府。跟着他的有现任的皇后,几个最爱的妃子,和几个儿子,公主。至于文武大臣则是他最信任的那一些,信不过的,有疑点的统统都被留下。离开之前,李乾顺悄悄从墙根处捧了一堆细土用锦帕包好。虽然嘴上说得热闹,将来会反攻回来。但是李乾顺知道,此次离开,怕是永远都不能回来了。悟儿思齐和李良辅的叛变,耶律南仙事情的被人翻出,还有大量官员,士兵,百姓被王铁收买……都让李乾顺看到王铁此人消灭西夏的决心。之前那一次,兴庆府攻得下来,他却没有让李彦仙进攻。正是因为看到西夏百姓团结一致,牢不可破,就算拿下都城,统治起来只怕十分的费劲。因此他得到大量的好处之后退走。这一次,他已经做好的万全的准备,只要将自己消灭,他的手下又有那么多投靠到他麾下的降将,西夏统治起来阻力将大大减少。不急不燥,徐徐图取,军事强大,知道用各种招数瓦解对方的力量。王铁此人,朕小瞧他了!完颜吴乞买还想消灭他,做梦去吧。带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李乾顺悄悄的离开了兴庆府。他刚刚离开不久,也就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王禀就带着大军人马从北边赶到兴庆府城下。由于还不知道李乾顺已经离开,他为了造出声势浩大的场景,王禀命令士兵每人高举两支火把,并且建立很多营寨,造出五六万人马的气势来。这可将留守的一众官员吓得,皇帝将最精锐的士兵都带走了。城内兵力空虚,还没有主心骨,搞得人心惶惶,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因为王禀并没马上攻击,搞得城头的人在极度不安之中苦苦渡过了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天已经大亮。李彦仙,孙安,张清,董平,琼英,李良辅带着大军赶到。跟李彦仙接上头,王禀才松了口气。他松了口气,城头那些西夏却越发的紧张了。燕军越多,兴庆府就越危险,谁也不能保证能支撑到皇帝带着兵马杀回来那一天。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李乾顺是不可能回来了,但是他们依旧在心里残存着一丝希望。紧接着阮氏三雄的水军由水路赶到兴庆府。他们到来,就意味着兴庆府水陆两个方向都不通了,城中的人已经彻底死了会有援兵增援兴庆府的心思 。三阮到来之后,接着是原西军老将种师中率领部队从银州赶到。然后是呼延灼从洪州一杀了过来。吴玠,吴麟兄弟也紧跟着聚集到兴庆府城下。直到第三天中午,还有一些部队从各地赶来。这些部队将兴庆府围得水泄不通,连只鸟儿都飞不出来。此时的西夏人已经麻木了,他们只想快点结束这一切。这么多人马聚集西夏都城,李彦仙并没有急于攻城。一来所有的部队都赶得急,疲惫不堪,需要休息一下。二来他要等城里的内应给他传递城中的消息。第四天的时候,内应的消息终于传了出来。从内应的消息得知,李乾顺已经带着人马向西逃离。听到西夏皇帝逃走,李彦仙立马派王禀,吴氏兄弟,孙安,他们率领大军沿途去追。剩下的大军则对兴庆府形成合围之势。围城的同时,李彦仙还秘令内应四处活动,以图和平解决兴庆府一事。燕王的意思毕竟是要统治西夏,为我所用,以便将来征服西域之用。一个完好的兴庆府总比被打乱的兴庆府好。不流血牺牲就拿下兴庆府,于燕王仁义的名声才有好处 。第五天的时候,守将的官员顶不住城外大军的压力和城内的暴动,主动大开四门,正式向李彦仙部投降。兴庆府的陷落,正式宣告历经四代皇帝的西夏灭亡,李乾顺成了流亡皇帝。虽然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李谍仙还没有有丁点放松。皇帝逃走,西边还有大量的土地,百姓,士兵还在李乾顺的手里,他随时都有可能反攻回来。还有北边,南边,东边,虽然很多重要城池都被拿下,但是依旧还有很多地方还在西夏人的手中。想要彻底征服西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