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宝虽然丢失古北口,但是后来又找到兄弟解珍,两人合力一起夺回了城关,因此被免于惩罚。灭金之战中兄弟二人立功不小,都被封为镇军大将军,通侍大夫。兄弟二人在军中继续任职十几年后告老还乡,回到登州养老,儿孙满堂,最后善终。燕顺也在立功之后回到登州,不过在一次教授徒弟驯马的过程中被踢脑袋,几天后病死。另外功成身退回到登州的还有孙新、顾大嫂、邹润、邹渊等人。张邦昌在新皇帝登基十年后,一次到乡下丈量土地时染病身亡。项充和李衮成为中央军的团牌兵教练,最后率领军队协助李彦仙镇守西京,两人都得善终。陈遘一直坐到内阁大臣的位置,并且成为三朝元老,成为朝堂的中流砥柱。李兴全在天炉战法中立下赫赫战功,不过他请求摄政王不要将他的事迹公开,因此他和李助差不多,都是默默无闻的那一批人。不过他却将皇家锦衣卫发扬光大,这一组织成为贪官污吏人人惧怕的对象。……第一军中央军的林冲,吕方,郭盛,张伯奋,张仲熊几人一直作为天子卫戍部队保护着皇帝。皇帝驾临哪个京城,他们就移师哪个首城。林冲,吕方和郭盛保护城池安全,张伯奋和张仲熊负责皇宫的安全。林冲后来征讨吐蕃时立下大功,吕方和郭盛二人为王朝培养下一代的新兴将领付出毕生的心血,而且三人的后代都比较出名,老一辈的将领逐渐凋零之后这些官二代异军突起,为中原王朝版图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张伯奋在北京、南京、东京、西京和中京都做过留守,是摄政王最重要的托孤大臣。花荣和秦明灭倭国之后双双回到济州,与朱贵,曹正,朱富等人回到水泊梁山,过着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第二中央军的张清,董平,琼英等人一直驻守在国家的西边边陲,为中原王朝屯兵戍边贡献了一辈子。后来董平的董芳,张清的儿子张节从登州军校学成之后也被主动请缨镇守边疆,继承父辈的优良传统。董芳和张清这对异姓兄弟还在消灭西辽的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第二中央军的孙安自从被王铁调回东京城之后,一直兼任镇守大内皇宫和**战场遗孤的重任,是为王铁的托孤大臣。孙安同样也是儿孙满堂,无疾而终。第三中央军的李逵、鲍旭、焦挺一直都是皇家卫队的人,皇帝到哪儿,他们都就守在哪里。三人都比较圆满,属于无疾而终的那一批。武松在参加灭倭大战后,于六和寺出家。多年后中原大地道教大行其道,佛教势微,他曾经给帝国的第三代皇帝,也就王铁的孙子王战去过一封书信,请求他放宽一些对佛教的政策。王战秉承爷爷定下的规矩,并没有理会武松的建议。第四中央军的岳飞,王贵,牛皋等人,包括新生代将领岳云、张显等人,参加过灭吐蕃,灭西辽的战役。岳飞不仅得到摄政王,还得到帝国的第一代皇帝,第二代皇帝的重用,成为统领第四、第十和第十一中央军重要元帅。手里常年握有十万精锐大军和十五万辅助兵,涵盖马军、步军、水军和火器兵四个兵种。到了岳飞六十高龄的时候,他更是兼任兵部尚书,内阁大臣,西京留守等多项重要职位。面对帝国皇帝,王家三代的信任,岳飞不负重托,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恭顺谦卑的态度,并且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他在六十五岁的时候,学习摄政王王铁的高尚品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主动将手里的兵权上交给国家,避免有可能出现的变故,成就一段美好的佳话。就算没有兵权,岳飞在朝廷、军中和百姓的心中都是忠义的化身。而且他为帝国第二代皇帝到第三代,第三代皇帝到第四代过渡的关键时刻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他的儿子辈,孙子辈和重孙辈共计一百多人大都在军中效力,有战死的、有病死的、有长寿的……就是无一人被敌方俘虏。岳飞直到八十高龄才去世,得以善终。虽然岳飞去世,但是岳家将的名头和杨家将一样传了很久,很久……第五中央军的马扩和张所回到东京城后,出任新朝外交司第一任正副外交官。二人在外交司混得风声水起,他们和前线的军队密切配合,一文一武,一唱一喝,为国家和民族谋取最大的好处。大理国能够和平解决,让云南成为中原王朝统治的云南路,五州一百一十二个县,两人功不可没。第五中央军的另外两个重要将领:史文恭和杨再兴,他们一直活跃在前线,蒙古高原,西域地区,吐蕃地区,大理国,占城地区都是他们的身影。二人不仅立下赫赫战功,还和郭药师,庞万春,邓元觉等人的常胜军是为中央军另外两支劲旅之一。第六,第七,第八三支中央军的将军们一直在蒙古高原镇守。他们中大家多人都过习惯了游牧的生活,逐草而居。不过每年中原的春节的时候,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会回家中原,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东南军团的鲁智深和史进等人,灭金和灭高丽之战后,回到了东南富庶之地。鲁智深在武松归来之后,一同在六和寺出家。史进一边作为南京留守替帝国管理东南各州,一边过着富家翁的生活,每每想到当年史家庄的史大郎时,他都有种恍惚的感觉。一边是纨绔二代,一边是封疆大吏,没想到因为一个选择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西南军团的闻焕章在把大理国纳入中原版图之后就被王破虏召回,成为候补内阁大臣,后来和萧嘉穗等人成为新皇上位,皇权过渡的重要大臣。卢俊义和燕青等人则留在大理一带,被帝国新皇封为卢侯,永镇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