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瞠目结舌。孟青云也太跳脱了。刚刚还一副要血战到底的架势,转眼就说要化干戈为玉帛,用和平方式解决边关争纷。和平解决?扯淡去吧!杀了辉国那么多人,刘戚会是饶爷爷的孙子?和平解决的后果,往往是大宇低头,赔款了事。这是屈辱,与孟青云先前的人设格格不入。明显是说一套,做一套。好多官员露出鄙视的目光。鲁子骞疑惑道:“孟翰林,辉国吃了这么大亏,刘戚会选择和平解决争纷?”战争一起,枢密院就得忙前忙后,和平自然好,但也是一厢情愿的事。刘戚若不同意,说多少都是白搭。“会!”孟青云回答的很彻底,“比起我朝,辉国更需要和平,因为刘戚不想打这一仗!”你这么有把握?在一片迟疑声中,孟青云娓娓道,“以辉人的秉性,若是报复,早就杀过界了,何必做脱裤子放屁的事,偏要提兵巡边!”“这就说明,他们不想打这一仗,边关纠纷只是辉国政权斗争的产物。”“夏侯豹是只老狐狸,没有朝廷军令,他不可能率大军入侵,那样只会让他跌入深渊。而刘戚也是只老狐狸,他不会发军令留下把柄,现在刘戚和夏侯豹相互扯皮,东郡兵只能在边关徘徊。”似乎有道理。但和平的事需要谈判桌上解决,哪国先开口提和平,谈判中便成理亏一方,自然得在某些地方做出让步。这局势似乎对大宇不利。有官员很愤青道:“和平解决,我朝也不让半步!”“谁说我朝要让步?”孟青云道,“边关争纷,始作俑者是辉国,他们理亏,应该是他们求我朝用和平方式解决边关争纷,我朝凭什么让步?”呀?你让辉国让步?这群豺狼见不到腥绝不会松口。百官议论纷纷,举出历史中的例子,不断否定孟青云的判断。“诸位大人,不必担心,只要我朝给辉国施加压力,他们立马会主动提出和平解决方案,还得屁颠屁颠道歉!”你在做梦吧?鸿胪寺通过外交施加的压力还少吗,哪次辉人当回事过。年轻人阅历不足,不了解豺狼贪婪的本性。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孟青云的话又引起一片争论。鲁子骞又问道:“孟翰林,如何施压?”孟青云一字一顿道:“关闭確场,拒赠岁币!”嘶!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一招太狠,直接是要辉国的命啊!辉国对榷场的依赖性有多大,打个比方就清楚了。辉国就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得用大宇的乳汁哺养他,而乳汁就在榷场。若关闭確场,辉国就会饿成皮包骨头的婴儿,发育不良。辉国本就贫瘠。物产不丰富,技术落后,这导致许多物品不能生产,只能依靠与大宇,以及周边各国进行商品交换来实现。而辉国产品大多是牛羊、青盐以及动物皮毛、毡毯等物,在国内就是烂大街的货,根本用不完,必须通过交易才能赚到钱。確场是辉国唯一外贸经济来源的窗口。而大宇则是榷场交易中的大客户。辉国的出产正是大宇所需,每年从牛羊、青盐、毛皮等物上,辉国赚到不少钱。大宇的商品也源源不断交易到辉国。这是个双赢的交易。若是关闭榷场,受伤的是辉国,对大宇的伤害则是微乎其微。因为大宇可以和毅国交易。毅国是游牧民族,他们不缺牛羊,更不缺皮毛毡毯等物。他们缺的是大宇商品。关闭榷场,辉国不急死才怪!至于岁币,这笔收入若是拒绝了,辉国连皇帝都没钱花了。所以,关闭榷场就是捏住辉国的喉咙。但大宇君臣不敢捏。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如果辉国人疯狂反扑怎么办?“万万不可,这是绝户计,辉国会疯狂报复!”“就是啊!如果刘戚恼羞成怒,大兵压境,我朝边关不得安宁!”“还是用平和一点的办法,徐徐图之!”······“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孟青云道,“对豺狼一样的敌人,不用狠手段,他能就范?只有让敌人打心底里害怕,他们才会收敛,否则会永不休止侵扰!”满殿寂静。这事重大,若是轻易跟着点头,有了后患,就会受到牵连。还是看看风向再说。“倘若关闭榷场,不能逼迫辉国服软怎么办?”陆尘思被贬,心里别提有多生气。尤其对孟青云,则是深恶痛绝。现在自然是给孟青云下套的时候。只要孟青云承诺什么,以后他就得担大责任。孟青云转头看了陆尘思一眼,满脸鄙视道,“我不和没有卵子的人说话!”“你······”陆尘思气得说不出话来。“臣赞同孟翰林的建议,关闭榷场,拒绝赠岁币!辉军还敢侵略,我军迎头痛击之!”沈彦第一个出班挺孟青云。“臣亦赞同!”鲁子骞出班道,“关闭榷场,拒赠岁币,让辉国看到我朝反击侵略者的决心!”“臣附议!”“臣亦附议!”······刘戚的如意算盘打得精,夏侯豹却不见兔子不撒鹰。圣旨不来我就是不进攻。刘戚希期出现的两败俱伤的局面,最终无法实现。夏侯豹不配合,他也没办法。然而,责令夏侯豹退兵,刘戚又不甘,便拖延退兵,希望有一天一觉睡醒来,夏侯豹打到霖州府。谁知一个晴天霹雳传来。大宇宣布关闭榷场,拒赠岁币。娘的,都不按套路出牌啊!这还让不让人活了?见后果很严重,刘戚便下令夏侯豹退兵。谁知夏侯豹蹬鼻子上脸,他反而暴跳如雷,留下一千兵丁,骂骂咧咧回东郡去了。两国友谊长存,留着边兵有毛用。撤了边兵,刘戚再以小皇帝口吻上书回复大宇,说是用人不慎,践踏了两国友谊······把责任全推到夏侯豹身上。然后为深表遗憾,又赔偿大宇牛羊各一千头······尽显辉国诚意。见辉国服软,大宇又恢复榷场,答应继续赠岁币。刘戚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夏侯豹,派自己嫡系队伍去边关。通过这件事,刘戚对夏侯豹的印象变了。一个莽夫而已,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