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缓兵之计、让土谢图汗的使者西第什哩退下后,朱亨嘉又接见了札萨克图汗的使者衮布扎克冰图阿海。“汝是说札萨克图汗诺尔布想归顺大明?”朱亨嘉直盯着衮布扎克冰图阿海的眼睛,想辨别消息的真伪。被他一瞅,衮布扎克冰图阿海直觉得一股威压,劈头盖脸地压过来,令他喘不过气。“陛下,我兄长归明之心,苍天可鉴!我愿向长生天起誓,若有虚假,死后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听了此言,朱亨嘉的语气变得温和,“汝回去告诉汝兄,既然真心归顺,大明定保他平安。只是朕已经是蒙古的傲日其郎腾格尔汗,他向朕称臣,必须放弃札萨克图汗号,朕敕封他为札萨克图侯”。“多谢陛下!”安顿好衮布扎克冰图阿海,朱亨嘉问孙可望,“孙卿,汝怎么看此事?”“陛下,如今我军刚打完大仗,实不宜再动刀兵。何不施以夷制夷之计,扶持札萨克图部对付土谢图部?”“孙卿此言与朕不谋而合啊!”朱亨嘉当即接受了札萨克图部的归顺,派工部主事黄家鼎去漠北册封诺尔布为札萨克图侯,并给诺尔布带去了二十门火炮、三千杆火铳、五千具铠甲、其他军械若干。这些物资都是从清军手中缴获的,堆在仓库中无用,正好拿出来给忠犬壮胆。别说,得到了大明的支持后,诺尔布的胆子立即变大,不断地要求察珲多尔济归还额尔济根的属民。同时,对察珲多尔济提的要求,朱亨嘉令孙可望与土谢图部的使者西第什哩慢慢谈判,要求察珲多尔济先放弃土谢图汗号、接受大明的敕封土谢图侯后,方才准予联姻。西第什哩无法,只得返回土谢图部请示察珲多尔济,一来二去的,时间便耽误了下来。趁着这段难得的和平时期,朱亨嘉下令建立内蒙古承宣布政使司和内蒙古提刑按察使司,管辖归化、河套二府和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六盟,以归化府为首府。朱亨嘉任自己的亲信刘茂遐为内蒙古巡抚,此人跟随自己几年,立了不少功劳,也该升一升了;又任卢若腾为内蒙古布政使、沈佺期为内蒙古提刑按察使。为了稳定人心,继续任用漠南盟古六盟四十九旗的贵族,担任盟长、副盟长、札萨克。而且,还给他们发俸禄,盟长按从四品俸禄发,副盟长按正五品发,各旗扎萨克按从五品发。这些盟长、副盟长、札萨克皆是世袭,主管当地民政。先给甜枣,再施大棒。光武帝前面刚给盟长、副盟长、札萨克们确定了俸禄,后面便开始加强对各盟旗的控制。在各盟筑堡一座,设五品守备一名、在当地募骁勇剽悍的牧民,充当守备营兵,每堡设守备兵五百。又在堡内设正五品同知一名,管整理旗籍、征收赋税、河工水利、抚绥民夷等事务;又设正七品推官一名,管刑狱诉讼,推行《大明律》。在各盟旗屯军、设官、征粮审案的,大大削弱了各部贵族的权势、加强了中央集权,自然会引发一些贵族的不满。朱亨嘉一边秘令归化城总兵马信部五千兵马、河套总兵李如碧部五千兵马做好战斗准备,一边率领十万大军从科尔沁返回南京。他故意大张旗鼓地离开,让整个漠南蒙古都知道大明军队的主力走了。希望能有不开眼的贵族趁机造反,这样便可以将他们狠杀一顿,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孰知这些蒙古贵族比猴都精,发牢骚者有之,骂娘者有之、可扯旗造反的,楞是一个都没有。等朱亨嘉返回南京时,内蒙古行省已经设立四个月了,局势渐渐稳定了下来。刚至南京,土谢图汗的使者西第什哩骑着快马从库伦城再次来到,他带来了察珲多尔济的答复,愿意去土谢图汗号、接受大明敕封的土谢图侯爵位,同时再次请求与大明联姻。此时的朱亨嘉已经稳定了内蒙古的局势,腰杆子硬了起来。不过为了继续迷惑察珲多尔济,他假惺慢地派使臣敕封察珲多尔济为土谢图侯。一边敕封,一边令归化城总兵马信留两千兵马守归化,率军三千移驻锡林郭勒盟,准备进入车臣部、土谢图部;河套总兵李如碧留两千兵马守阿套,率军三千移驻乌兰察布盟,准备进入三音诺颜部。朱亨嘉怕马信、李如碧兵力不足,又从归顺的漠南蒙古各部中,征召了一万四千骑兵,拨于二人指挥,在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各屯兵一万。同时秘密派遣使臣与札萨克图侯诺尔布联系,约他一听到明军进入漠北的消息后,立即出兵三音诺颜部,与河套总兵李如碧会师后,合兵夹击土谢图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又令内蒙古巡抚刘茂遐在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修建粮仓储粮。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漠北蒙古与漠西蒙古关系十分密切,双方还共同制定了《喀尔喀卫拉特法典》。此时,和硕特部内斗激烈;准噶尔部的僧格台吉,也正在与几个同父异母兄弟自相残杀,似乎都没有力量阻挡明军进军漠北,但老谋深算的光武大帝依然不敢掉以轻心。他决定在派兵进入漠北之前,先笼络布达拉宫的阿旺罗桑嘉措上师,让他出面说服漠西蒙古各部的贵族不出兵援助土谢图部。漠北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漠南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并称为蒙古族两大上师。他们表面上和青藏的两大上师同根同源,实际上却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青藏的两大上师并不能过多地干预漠北、漠南的教务。光武帝派使臣赶往布达拉宫,面见阿旺罗桑嘉措,向他郑重要求:希望他能说服漠西蒙古各部的贵族,不救援土谢图部。阿旺罗桑嘉措立即通知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辉特等部的贵族:今年是凶年,不可动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