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大学士臣苏观生泣血呈奏;为奉国中尉子孙不再袭爵事:臣闻上古之君,诸事简朴,克己爱民,以为榜样。诸亲戚子弟,未受其惠,反受其累。尧住茅屋、食陋食,立‘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为尧则之’;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禹奉命治水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单衣陋食,指秃腿光,脚跛难行。故上古之人,不愿为君,而愿为民。上古之宗室,皆勤政、爱民、节用、克己。民皆悦之。甲申以来,陛下不忍神州沉沦,起兵于广西,百战艰辛,方有今日。然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更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强敌虽除,边陲安宁。然战乱之后,民生凋弊,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开辟犹少,国库空虚,日用不足。今之百姓,颇类幼树,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之凋耗。凋耗既甚,则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则怨气沸腾,离叛之心生矣!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以上古贤王,严于律己、宽于待民者,皆为此也。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明法度,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省游畋之娱,减工役之费,兴爱民之道,废害民之政。今害民之政,首在宗室封爵过滥。吾大明宗室之爵,自亲王至奉国中尉,六品八级,人数众多,公帑不堪其用。臣为陛下计之:亲王岁支禄米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两百石。太祖时,宗室尚少,犹可支应;至崇祯先帝,宗室不下数十万,国库难堪其用。囯用不足,则内忧外患生焉。甲申之事不远,惟陛下鉴之。臣斗胆犯陛下亲亲之仁,冒死进言:今后宗室中,奉国中尉子孙不再袭爵。若此,必能减宗室人数,补国用之不足。府库充盈,则明祚绵长。陛下若依臣策,则至道之美与三皇五帝比隆,亿载之祚同天地长久。虽使桑榖为妖,龙蛇作孽,犹当转祸为福,变灾为祥。臣本愚人,口陈狂言,甘伏斧钺。一点愚心,伏惟陛下思之,宗社幸甚,天下幸甚。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苏老儿啊苏老儿。汝端的是好大胆!好气魄!”看了苏观生上的这道奏疏,朱亨嘉连呼大胆的同时,亦佩服他的气魄,不愧是“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要老爷”啊!苏观生的这道奏疏,直指大明的一个顽疾:宗室人数越来越多,导致耗费巨大,国库不堪重负。根子出在太祖高皇帝当年制定的宗室封爵制度。他老人家定下基本原则:“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即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不光有基本原则,还制定了具体继承方法:皇嫡长子为太子,皇诸子年十岁立为亲王(藩王);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其他诸子年十岁,封为郡王……大原则便是嫡长子继承祖宗的爵位不降级,其他儿子降一级袭爵。真要这么搞,宗室的人数虽多,也达不到后面的几十万。毕竟到最低一级奉国中尉,除了有一个嫡长子继承爵位外,其他的儿子降一级继承便没爵位了。可太祖有个坏毛病:护短,对自己的子孙特别好,生怕他们饿着。他规定自奉国中尉之后,不再递降。奉国中尉的子孙皆封为奉国中尉。只要是咱老朱家的人,最低享受奉国中尉爵位、每年两百石禄米,永远有别于老百姓。这样一搞,到隆庆、万历年间时,玉牒里所记的宗人人数,不包括郡主、县主、郡县、乡君等女眷,也不包括“无名封庶宗”,已经达到了四万人;至崇祯朝,更是数十万之多。生生从财政上压垮了大明朝。朱亨嘉仔细看了奏疏,苏观生的建议,实际上是剥夺了最低等的奉国中尉子孙的继承权,让他们只能本人享受禄米,子孙没了收入。这样一搞,若干年后,的确能减少宗室人口数量。可也容易得罪人啊!万一那些宗亲们,比如唐王、鲁王等说自己苛待宗室,该如何是好?朱亨嘉将这道奏疏留中不发,唤来大学士郑封商量,“郑卿,汝看此事该如何处置?”郑封一笑,“陛下既然赞同苏阁老的意见,又为何问臣?”“哦,汝怎么知道朕已经同意了苏阁老的主张?”“陛下若是不同意,早就把苏阁老痛骂一顿驳回了,何苦留中不发,还召臣商量”。“呵呵,郑卿给朕出个主意,怎样将此事办成,又不致引起太多的反对,还不能让朕蒙上薄待宗室的坏名声?”朱亨嘉讪讪地问。“此事其实并不难办。宗室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唐王、鲁王这样的亲藩。此次苏阁老提议削宗室,只是取消了最低一级奉国中尉子孙的继承权,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他们应该不会激烈反对;您再下旨,取消对宗室的限制,允许他们考科举、经商,学个一技之长谋生,反对的声音便小了”,郑封笑了。“嗯”,朱亨嘉嗯了一声,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陛下可以先和大学士们说一声,然后将此奏疏发到朝中廷议。您不说话,让大臣们说。得让宗亲们觉得,这全是大臣们的意思,您是没办法才同意的”。“好,这主意好!”朱亨嘉一向做事干脆,说干就干,立即召来关守箴、顾奕、余朝相等重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次日,将苏观生的奏疏发到朝中廷议。皇帝都已经表了态,哪个不开眼的敢捋皇帝的虎须?廷议的结果一边倒:赞成。圣旨很快下了,取消奉国中尉子孙袭爵的权利,同时取消对宗室的限制,允许他们自谋生路。圣旨颁发的当晚,苏观生府上的大门,被人砸了臭鸡卵。可这位“三不要老爷”,丝毫不惧,谓左右道:“只要大明长治久安,区区几个鸡卵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