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在下特来向您告辞”,南京关宅,被罢官的南直隶监察御史臣李国相凄凄惨惨地向关守箴告别。他是关守箴的人,被皇帝罢了官后,不敢称下官,又不愿称草民,只好称在下了。见此人如此作态,城府极深的关守箴也不禁乐了,笑着提点他道:“李御史不必悲观,汝此次代君父受过,可是莫大的福分呢。放心吧,圣上的性子,予最清楚,向来是有仇必报、有功必赏的。且先回乡隐居一段日子,等风头过了。必有重用”。“多谢首辅!”听了这话,李国相犹如吃了定心丸,欢天喜地地告辞。……詹事府少詹事臣唐甄冒死谨奏,为广开言路并诛李国相事:臣闻贤圣之君,皆喜纳谏。何也?盖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且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故商有伊尹;周有周公;汉有萧何;唐有魏征。史册皆赞谏臣,孰不知未有贤君,何来谏臣?陛下起于广西,驱逐鞑虏,恢复明祚,气吞八荒,横扫六合,昂扬意气,何其雄哉!然西楚霸王,亦曾攻灭暴秦、声威冠于诸侯,终成南柯一梦者,何也?有一范增而不得用耳!近闻有奸佞李国相者,劝陛下于礼部设新闻审查科,欲堵塞言路、封闭圣听。呜呼!此亡国之策也!焉有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之理者?此人身为言官,却阻言路,暗藏险恶,其心可诛。幸吾皇圣明,未纳斯言,贬谪而不用。此诚吾国家之幸!诸葛孔明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请诛李国相,以示陛下纳谏之心。臣虽下愚,亦知兼听而道著、偏信而德衰之理。纳谏则吴越为一体,偏信则骨肉为行路。陛下英明睿智,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自能体臣之心。一点痴忠,谨具奏闻”。……唐甄上这道奏疏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认为他要倒霉了。官员们都是人精,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的事近在眼前,紧跟着又发生李国相劝皇帝设新闻审查科,激起民变,罢官回乡一事。这李国相是奉谁的意思要设新闻审查科?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这唐甄竟然劝皇帝杀了李国相,这不是将皇帝的军嘛。要倒霉了,要倒大霉了!不料,光武帝竟没处置唐甄,反而将唐甄的奏疏拿给朝臣们看,大夸大赞:“唐甄的这道疏,上的好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朕当思之鉴之,今后,再不能上李国相这种小人的当。昔年唐太宗得魏征,遂有贞观之治;朕有唐甄这样的忠臣,定能光武中兴!诸卿亦当学唐甄才是!”夸完还不算,又赐他蟒袍一件,令他为太子讲经。同样是主张限制君主权力,顾炎武被贬为驿丞;王夫之被赶到台湾去了;黄宗羲、黄宗炎、黄宗会三兄弟更惨,不仅被罢了官,还要写一些违心的书歌颂皇帝,为了让皇帝放心,天天声色犬马、饮酒赌博,自污名声;唯独唐甄没事,反受了夸奖,做了皇太子的老师,虽然不是主要老师,但也是前途无量。圣心难测啊!一众官员们哀叹。有伶俐的官员发现,这唐甄的官职詹事府少詹事,原本就是负责东宫事务的官员,如今又成了皇太子的老师,本人又年轻,才三十多岁。陛下这是将此人当成了能辅佐储君的人才呀!不得了,前途不可限量!于是,来唐甄府里拜访的客人,忽然多了起来。……南京皇城礼部衙门附近,忽然新建了一栋小楼,楼门口挂了牌:大明日报社。大明日报,是由原先的邸报改变而来,乃是大明朝的官方报纸、皇帝的喉舌。大明日报社,则是光武帝新设的一个衙门,直属于内阁,专门负责编辑大明日报,为皇帝陛下歌功颂德。自从设新闻审查科钳制言论自由之事被搅黄了后,朱亨嘉见硬的不行,便来软的。尔等民主派不是喜欢创办报纸议论时政吗?朕也创一份报纸跟尔等打擂台。朕手下那么多御用大文豪,还比不上民间那几个腐儒?御笔一挥,将邸报改成大明日报,一个新衙门:大明日报社出现。首任社长、大明太傅丁魁楚老大人欢天喜地地上任了。他虽然贵为太傅之尊,却一直没任什么实职,自从上次编了一本**讴歌皇帝陛下的世界名著:《明史》后,丁老太傅一直闲着,除了上朝的时候应个景,几乎无事可干。厚颜无耻地本朝编本朝的史、不要脸地吹捧皇帝,也不是没好处,至少朱亨嘉记住了他,多次称赞:“《明史》这部书编得好,真实!”确实真实,丁魁楚主编的《史记》中,重点记录了君权神授,讴歌了光武帝的英明神武,各种祥瑞、异象的记载不断。什么两大星夹日而行、钟山紫气中五色云见、龙江浮楩楠巨木千章等等。令皇帝看了龙颜大悦,觉得大明日报社社长一职,非丁魁楚莫属。丁老太傅也不含糊,一上任就找皇帝申请十万两活动经费。十万两!朱亨嘉气得肝疼,此人的德性他很清楚,给十万两,起码贪一半。可眼下正当用人之际,皇帝不差饿兵。牙一咬:准了!只要能把民主派的报纸压下去,花多少银子朕都认,汝贪污多少,朕都不管。丁魁楚得意洋洋地来到了报社,召集属下训话,黑压压站了一百来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御用才俊。来此任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其一、文笔要好;其二、对皇帝陛下要忠;其三、政治敏感性要强。“我《大明日报》乃是官报、天子之喉舌,掌朝政之风向。本官今日便给尔等立三条规矩:不利于皇帝陛下的话一律不许说;发现抨击朝政的文章坚决反击;只许讴歌正面,负面内容一律不许写”。“啪啪啪!”丁魁楚正训得起劲,忽然被几声掌声打断。不禁大怒,何人如此没规矩,竟敢打断本官训示!回身一瞅,吓了一跳,竟然是皇帝亲临视察。“臣等恭迎圣驾”,忙带着一溜御笔们下跪施礼。“平身!”朱亨嘉笑得很和煦,勉励道:“丁太傅方才说得很好。《大明日报》乃天子之喉舌,掌朝政之风向。既然是朕之喉舌,就要为朕鼓与呼!卿等皆国家栋梁,勉之!”“臣等谢陛下鼓励!”在**澎湃的氛围中,《大明日报》诞生了。因为只讴歌社会正面,对阴暗面避而不谈,该报又被百姓们戏称为:《桃花源报》。……对民主派的打压,并没有停止。上次设新闻审查科激起民变后,朱亨嘉表面服软让步,内心却是愤怒的,记了一些人的小帐。事态平息了数月后,皇帝露出了獠牙,罗织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全国各地带头闹事者,进行了抓捕。杀了二十多个,流放三百多人,方才解恨。又对刊印进步书籍最多的一些书局进行打压。官办的,官员撤职;私办的,征收重税,务必搅黄了生意。后世,有民主派斗士、号“泱泱大明”者,对光武帝倒行逆施、打压言论自由的行径极其愤怒,作词讽之曰:《忆王孙·暴君》民贼光武太猖狂,犹胜当年秦始皇。何惧乌云遮日光。看前方。终有一朝无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