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因笃的这篇祭文将好大喜功、特别爱面子的光武帝逼到了墙角处。祭文先是诉说了一番忽里平百姓的惨状,“白骨暴尸、付之一炬”;接着大赞了一通光武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伟业,什么“雄才大略,浩如江河之停蓄;文韬武略,烂如日月之光辉”之类的,写了一大堆;最后,表达了自己盼望皇帝出兵、替忽里平百姓报仇雪恨的心愿,“如斯雄主,何忍我百姓遭此屠戮?虽相隔万里,必起大军报之”,“王师北伐罗刹之日,必告以灵前”。这么个写法,把皇帝吹捧得这么高。朱亨嘉若是不出兵讨伐罗刹人,岂不是不配做圣君?可若是出兵,在茫茫雪地作战,军费开支可是平常数倍。银子从哪里来?“这篇文章,看的人多吗?”朱亨嘉问王忠顺。“禀万岁爷爷,这篇文章流传极广的,已传遍了大明的大街小巷,读书人几乎人手抄了一份,便是好些个不识字的,也听士子们读过”,王忠顺恭敬地回答。一听此言,朱亨嘉的眉头锁得更深了。半晌,一代大帝下定了决心,既然全天下的人都在盼望朕北伐罗刹,为惨死的忽里平百姓复仇,民意不可违!最主要的是,朕的面子不能丢!便是勒紧了裤腰带、天天吃糠咽菜,也要打这一仗。他暂缓了调奴儿干总督孙金鼎回京的想法,传旨给孙金鼎,让他集结奴儿干、黑龙江、吉林三省军队,北伐罗刹人。同时密令孙金鼎,把北伐的目标定得小一点,夺取尼布楚地区即可,别打太大了,国库受不了。自古皇帝不差饿兵,让北疆的将士浴血奋战可以,但军饷不能不发,军辎不能不筹。朱亨嘉传旨内阁首辅关守箴、户部尚书张孝起入宫,商议北伐军饷之事。关守箴往宫内走着,张孝起退后半步紧随。关守箴忽然放缓了脚步,谓张孝起道:“大司徒(对户部尚书的别称),如今国库存银尚有多少?”“阁老,国库存银不过百万两矣”,张孝起答道。“嗯”,关守箴嗯了一声,低声说道:“待会见着圣上,汝须得说只有五十万两存银。切记”。“是,下官明白”,张孝起心里暗叹,关阁老这是不想让孙阁老北伐成功,想掐孙阁老的粮饷。没法子,关阁老是首辅,又是自己的顶头上官,不听他的不行呀!二人入了乾清宫,果如关守箴所料,光武帝第一句话便是问国库尚有多少存银。“陛下,国库尚有五十万两存银”,张孝起答道。“什么!只剩五十万两了!”朱亨嘉咬了咬牙,“全数给奴儿干拨过去”。“不可呀,陛下”,关守箴忙道:“须得留下二十万两应付突发事故,最多只能拨三十万两”。朱亨嘉皱紧了眉头,“关卿,北地用兵,运输艰难,所耗是江南数倍。三十万两可不够”。关首辅不慌不忙,早有准备,“陛下有所不知,如今国库虽然空虚,可奴儿干、黑龙江、吉林三省,盛产人参、貂皮、金银矿,又与日本、朝鲜、罗刹诸国贸易,可并不穷,藩库里还有不少银子。您让国库拨三十万两,再让三省自筹三十万两,这个仗便可以先打几个月。等熬到夏粮入库,便不缺银子了”。“唉!便依关卿之策吧”,见关守箴说得似乎有理,朱亨嘉只得点头同意。从宫里回府后,关守箴心里狂笑:孙贼啊孙贼,区区三十万两银子,看汝如何北伐?圣上让汝攻取尼布楚,汝若是打不下来,别说是回京入阁,不被治罪便算是便宜的了。哈哈哈!原来,光武帝不清楚北地三省的藩库情况,关守箴却是清楚的。那三个省地广人稀,收不上多少赋税,藩库里能有个十万两便算不错了,哪来的三十万两?关守箴觉得自己这一次铁铁地能斗倒孙金鼎,十分高兴。毕竟是进士出身的大文人,一时来了雅兴,对家奴吩咐道:“来人,搬张桌子至后花园,再备好笔墨。老爷我要画梅花”。天上下起了小雪,关府后花园的梅林里,一朵一朵的梅花开得正艳。不愧是四君子之首,傲雪凌霜,分外地有风骨!……奴儿干总督府内,孙金鼎的心情却跌落到了谷底。本以为能马上回京、重入内阁掌权,可天机难测,北边的罗刹人竟在这个时候闹腾了起来。这些蛮夷,甚是可恶,坏了老夫好事啊!他憋足了火,调兵遣将,准备好好地教训罗刹人出气。孰料,又来了圣旨,自己最敬重的圣上,居然只给自己拨了三十万两银子,说是让地方藩库再自筹三十万两,充当首期军费。自己召集奴儿干巡抚邝露、黑龙江巡抚辜朝荐、吉林巡抚纪许国、奴儿干布政使朱永佑等官员一问,奴儿干、黑龙江、吉林三省藩库里只剩七万两银子,哪来的三十万两?圣上啊圣上,您这不是为难老臣嘛,让将士们拼命可以,可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拼命,天下间哪有这样的道理?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孙金鼎唤来自己的心腹,奴儿干按察使任颖眉、苦兀岛知府叶时茂商议。“阁老,您不如将北三省藩库情况,如实奏报给圣上,请求再多拨些军饷”,任颖眉说道。“不妥”,孙金鼎叹了口气。“圣上的性子,老夫最清楚,他老人家一向是宁可苦了自己,也不会亏待前方的将士。此次只拨三十万两,估计是国库里确实没有银子了。可忽里平事件,传得沸沸扬扬,不打又不行。老夫身为国大臣,怎能不替君父分忧?叫苦的奏疏绝不可上!”叶时茂却沉吟着说道:“阁老,此事下官觉得,并没有这么简单”。“哦,叶先生,汝有何看法?”“阁老,昔年子贡游说田常,曰:‘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此次罗刹边衅,发生得毫无征兆,恐怕是某些人使的借刀杀人之计呀!且国库再穷,又怎么会只剩三十万两银子?恐怕又是朝中那位的手笔,不欲让您建功耳。秦桧在朝,武穆壮志难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