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永寿宫之北、储秀宫之南、长春宫之东的翊坤宫离内廷正殿乾清宫很近,象征着女主人的政治地位。的确,此宫的主人地位极高,仅次于皇后。“翊”者,辅佐;“坤”者,坤宁宫;“翊坤”者,辅佐皇后管理后宫。五十四岁的陈皇贵妃居住于此。这位娘娘家世显赫,出生于武将世家,两个弟弟陈寿、陈标,一个在兵部任职,另一个已升任总兵高位;母族亲属更是荣耀,表哥杨国威是当年拥立光武帝监国广西的从龙功臣,殉国后被追封为上柱国、兴国公、配亨太庙,其子杨辅臣袭了兴业侯,屡立战功;她还是大明新一代将星、冀王朱若登的亲娘。正因如此,翊坤宫的面积很大,和石皇后居住的坤宁宫差不多,一应仪制也不比皇后差多少。忙里偷闲,大明光武皇帝朱亨嘉来到了这儿,走进这二进的院子,看着正殿门上自己亲笔所书的“贤良淑德”匾,哈哈一笑,“爱妃,朕找汝手谈来了”。手谈,指的是下围棋,出自《世说新语·巧艺》,“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在静谧的雅舍中,两人对局于黑白世界,在棋子的起落中,了解对方的意图、要求、心情乃至性格,就好像用手谈心,故名手谈。古人高雅,方能想得如斯好名,后人万万不及。“妾身恭迎陛下,棋盘已经准备好了”,陈皇贵妃盈盈地道了个万福。万福礼,起源甚早,《诗经·小雅·桑扈》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不过,那个年代,万福并不特指动作,而是指古人施礼时说的祝福话。当时流行的是“肃礼”,也就是跪拜之礼,古人能折腾,《周礼》中拜礼竟有九种之多。后来,到了唐朝,女皇武则天执政,阴盛阳衰,“母仪天下”,女子的地位非常之高。则天大帝下令,今后在行为礼仪上,女子不必再行跪拜肃礼,而是“拜而不跪”。于是,拜而不跪的“万福礼”成焉,“敛衽,正身直立,上身微前倾,双手合拢在胸前,微曲膝,稍作鞠躬虚坐之势”,将女性的风姿演绎得淋漓尽致,一直延续到大明朝。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废除了肃礼。如果是席地而坐或者重大仪式,大家还是要“肃拜”的,两膝跪地,两手掌至地,腰与地平行,头略低。总之,大明百姓跪权贵是跪惯了的,汝不让他们跪,他们跟汝急。一听棋盘都准备好了,朱亨嘉老脸泛出红光,精神头立马亢奋了起来。这辈子,他最爱做三件事:金屋藏娇、征战沙场和下围棋。金屋藏娇,自不必言。征战沙场和下围棋则是野心家的最爱。按老皇帝的话说,“手谈其实和打仗是一样的,朕爱的便是这争霸天下的感觉!”不过,想找感觉也并不容易。纵然皇帝是个臭棋篓子,可宫里之人,又有几个敢下赢皇帝?老皇帝和其他人下棋,百战百胜,因而索然无味,尔等以为朕看不出尔等是在让朕?岂有此理,江山要自己打下来的,才有意思,若是别人让出来的,便无趣了。唯有陈皇贵妃敢和他真下,每每杀得他落荒而逃、片甲不留。正因为如此,偶尔赢个一两局,才感觉快活无比!“走,去元和殿!”朱亨嘉兴奋地大呼。元和殿是翊坤宫正殿旁的一座偏殿,比较僻静,手谈嘛,讲究的是安静,越僻静越好。夫妻二人入了元和殿,早有宫人摆好棋盘,配置了茶点,熏着香,躬身侍立。朱亨嘉大摇大摆,于棋盘前坐下,嚷嚷道:“爱妃,老规矩,汝执黑”。陈皇贵妃盈盈一笑,“手谈之道,执黑者占优势,还是您执黑吧。若是妾执黑,您想胜可不易呢”。古代以皂色为尊,皂色就是黑色,贵者先行。围棋里先落一子,优势巨大,是需要贴目的。陈皇贵妃棋术远比朱亨嘉高,又有执黑的优势,想赢她一局便难上加难了。可朱亨嘉是马上皇帝,深感创业艰辛,最喜欢向高难度挑战,执拗地说道:“爱妃,还是汝执黑,朕就是要越是艰险越向前”。……黑白交错,两军争锋,直杀的天昏地暗、日目无光。一时间,朱亨嘉有些失神,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场中,以前的诸场大战,仿佛尽在眼前。白云山之战,猛将苏聘执刀冲来,亏得杨怀忠勇,斩了苏聘,战后,自己哭了,抚杨怀之背曰:“非卿忠义,孤命休矣”;安南之战,自己击败郑氏,闯入高平莫氏的王宫,与莫氏王太妃赵宝莲抵死缠绵,那一夜,她是如此的疯狂,宝莲,汝在哪里?南京之战,自己祭拜孝陵,从垂髻稚子到白发老翁,无不泪下,然后为众所推,登上皇位,山呼海啸的“万岁”声震得南京城墙颤抖;六合之战,双方各有十余万精兵,最后,自己擒住了清军统帅信郡王多尼;祁州之战,自己和满清决战,阵斩了满清第一巴图鲁鳌拜……唉!有些事不能想!往事一幕幕,俱在棋盘中。下着,下着,老皇帝忽然流下泪来。“陛下,您这是怎么了?”陈皇贵妃吓得面色苍白,伏地请罪。“爱妃,不干汝事,快快请起!”朱亨嘉自嘲地一笑,“人一老,便容易着相。适才下棋,竟想起了许多当年战场上的事。吓到了爱妃,朕之过也!”陈皇贵妃连忙解劝,“陛下乃是大英雄、大豪杰,心里装着天下,忧国忧民,自然有真性情!当年陆放翁年老多病,一个人住在小村子里,还在想着杀敌报国,做梦都是战场,妾每想起他的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都不禁泪下呢”。朱亨嘉紧盯着陈皇贵妃,目光深邃,“爱妃真是朕的知己,汝若为男子,必是朕争夺天下的劲敌!”“报,北疆八百里加急!征西大将军有奏疏到”,俩人正在下棋谈心,朱若登上的那道《为诸将请封及抚平北疆诸事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