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登儿上的疏,速呈于朕看”,光武帝打开了这道《为诸将请封及抚平北疆诸事疏》,仔细翻看。朱若登的奏疏里主要讲了四件事:其一、为诸将请功,尤其是为蒙古总督陈邦彦请功。他认为万里远征,主要打的便是后勤,陈邦彦殚精竭虑,筹措军需,保证了粮秣辎重军械的供应,当为首功;其二、认为有个叫曼加泽亚的城市,交通便利,可以设海、陆关,与西洋诸国贸易,增加财政收入;其三、罗刹并未称臣,应该在新打下的地方留数镇精兵镇守;其四、瑞典、波兰、克里米亚、鲁密(奥斯曼土耳其)等国与沙俄关系不好,建议派出使臣出访这些国家,牵制沙俄。老皇帝越看奏疏,越觉得欣慰,二儿子真的长大了,有出息了!所言桩桩件件皆有理。不错,打仗最重要的便是后勤,尤其是行万里之遥去讨伐沙俄,后勤的压力更大。陈邦彦不叫苦、不叫累,咬紧牙关,硬是保障了数万大军的物资供应,的确该当首功!此人胆大心细,当年朕只给了他八百骑便平定了四川藩镇,其后安抚蒙古、平定雪域,屡立功勋,此次平罗刹,再立大功,真正该赏!可如何赏他呢?一开始自己见从龙功臣中,他的年纪偏小,便想留给皇太子朱若极用,故意压着他,不让他入阁,而是放在蒙古总督的位子上吹冷风。这样,等自己死后,极儿登基,再将他调到中央来,他的心中一定会感谢极儿,从而誓死效忠!想法虽好,可自己已经七十了,仍然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一点去极乐世界的迹象都没有。而那陈邦彦也老了,六十三了,再留在北方吃苦,不合适,传出去,别人会说朕薄待功臣。嗯,以他的资历和功劳,早该入阁了!文官嘛,哪个不想当大学士?果不出陆世仪所料,看着这道奏疏,朱亨嘉回忆起了陈邦彦当初立下的功劳,起了召他入阁之意。不过,这可是件大事,老皇帝还想听听其他几位阁臣关守箴、孙金鼎、苏观生、郑封、顾奕的意见。这个事不能急!奏疏中提的其他几件事:开商埠、屯精兵、派使臣,个个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看来,自己的二儿子不光有帅才,还有治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真正是长进了!“好,好啊!登儿此疏,老成谋国,真的出息了!”老皇帝不住地称赞,笑得眯起了小眼睛。“陛下,登儿写了什么让您这么高兴?”见他夸自己的儿子,陈皇贵妃既喜悦又好奇地问。“喏,汝自己看,登儿疏中所议,件件皆是治国妙策呢”,老皇帝将奏疏递给了她。按说太祖早有明训:后宫不得干政,陈皇贵妃是没有资格看奏疏的。可光武皇帝何许人也?那是破坏祖制的老手,最喜欢一边批阅奏疏,一边让美人红袖添香,让妃子看个奏疏之类的,那真不叫事!当然,他老人家也是有原则的,看可以,不要随便发表意见,要懂分寸,只有朕才是天下之主,才有资格处理这天下大事!陈皇贵妃入宫多年,自然是懂分寸的,对儿子所提的四条建议,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抿嘴笑道:“登儿还是个孩子,哪里懂什么国家大事,陛下过于谬赞了”。“哎,朕可不是谬赞,登儿真是历练出来了!汝瞧,他能看到,万里远征,打仗不是最重要的,后勤保障才是关键,推荐蒙古总督陈邦彦为首功。这叫什么?这叫目光远大”,老皇帝不承认自己谬赞,为儿子抱屈。“陈邦彦?是那个当年只带八百骑就削平了四川藩镇、安抚蒙古、平定雪域、抗击罗刹人的陈邦彦吗?妾身记得您有五、六年未见到他了吧?”陈皇贵妃故作吃惊地问道。其实,虽然处于深宫之中,消息灵通的她对宫外之事还是清楚的,知道陈邦彦是儿子的人,不动声色地为儿子敲起了边鼓。“五、六年?爱妃记错了。这些年,他一直在边地为朕效力,极少进京,朕差不多有十年未见到他了呢”,说完这话,朱亨嘉忽然有些伤感。人年纪越大,便越恋旧,七十岁的老皇帝其实还是重感情的。嗯,这些年朕是有些对不住陈邦彦,看来是把他调到中枢来的时候了!知夫莫若妻,陈皇贵妃娘娘不露痕迹、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便增强了光武帝召陈邦彦入阁的决心。……大明冀王朱若登平定罗刹、收复了万里山河,即将凯旋回朝。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已是初夏,南京城内的关宅却寒气森森,不是真冷,是心凉。关守箴、顾奕、唐甄、夏汝弼、郭凤跹五人聚集在关宅的密室中愁眉苦脸地商量着如何应对挟着得胜之势回朝的冀王朱若登以及声势大涨的冀王党。这五人乃是皇太子朱若极的心腹股肱,也是太子党的首领。当然,太子党底蕴深厚,远不止这五人。当年光武帝给皇太子挑老师,光正式老师便挑了八人,分别是:大学士关守箴、孙金鼎、何吾驺、郑封;左都御史郭之奇;闽国公严天凤;南陵伯孙广威;詹事府少詹事唐甄。另外,滇国公史其文和皇太子一起出征过缅甸,关系也是极好的。只是,孙金鼎素与关守箴不对付,关守箴成了太子党的党魁,孙金鼎自然便与太子党若即若离,当然,孙阁老只是反关阁老,并不反皇太子,和皇太子本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何吾驺已经致仕,远离了政治漩涡;郑封一向中立;郭之奇是出了名不结党的孤臣;孙广威远在北疆的新北海省(雅库茨克);严天凤和史其文被光武帝解除了兵权之后,心生谨慎,待在家中养老。还有一些重臣,要么封疆于外,要么致仕在家。所以,参加密谋的只有这五位重臣。“哎,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冀王即将挟大胜之势回京,其党羽必然水涨船高、蠢蠢欲动。都说说吧,应该如何应对方好?”太子党的灵魂人物、内阁首辅关守箴悠悠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