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奕带着赵得胜来到了府军镇军营辕门外,有人告诉他,广昌伯李元胤正在府军镇巡视,便没有直接去寻杨辅臣,而是先去见李元胤。一见顾奕,李元胤吓了一跳,“阁老,您怎么来了?”“广昌伯李元胤听旨”,顾奕朝他微一颔首,便宣读起圣旨来。宣完旨,李元胤由外城守卫副都督升成了外城守卫都督。他本是明末悍将李成栋的义子,跟着李成栋,先反明、再降清、后又归明,来来回回几番折腾,是经历过风雨的,知道这个官不好当。接了这道圣旨,自己便抢了兴业侯杨辅臣的官职。那杨辅臣,不仅自己本人是从龙功臣,其父杨国威更是圣上桂林起兵时的核心人物,又是冀王的表兄,在朝中树大根深。当这外城守卫都督,便是得罪了冀王;可若是不当,又得罪了皇太子殿下。这该如何是好?李元胤是忠义之人,当初正是禀持着满腔忠义,才劝义父李成栋归明。忠义之人,最重正统。他觉得皇太子是皇室嫡长子,皇帝病重、太子监国名正言顺。有此一念,便接了圣旨。“臣李元胤叩谢吾皇天恩!”“好,广昌伯深明大义,太子殿下果然没有看错人”,顾奕欣喜万分,“请广昌伯助太子殿下掌控外城禁军”。李元胤点点头,命宣平伯董方策整顿府军镇兵马,随顾奕和自己往凤台门附近的外城禁军大营而去。不料,竟是座空营,外城守卫都督、兴业侯杨辅臣及一干属官、亲卫皆消失不见,印信兵符自然也无影无踪。好不容易寻到几个杂役,说是城外出现了一股贼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都督带兵平乱去了。顾奕和李元胤、赵得胜去城外四处找寻,果然于西城三十里外发现了几具尸骸和一些丢弃的兵器。可再去搜寻,便没了音迅,既无贼寇,亦无官军。众人无法,又去江东门旁的禁军龙虎镇大营,欲收伏龙虎镇。不料龙虎镇总兵、远安伯陈友龙早已严阵以待,守得水泄不通。言未见都督印信,不敢放外军入营。见无机可乘,顾奕只得让李元胤、赵得胜驻于凤台门旁的外城禁军大营,等杨辅臣平乱回来再作计较。自己则返回宫城向皇太子朱若极复命。……大明朝的内阁设在宫城东部的文渊阁内,内阁大学士们个个皆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内阁自然得设在文渊阁。在顾奕忙着宣旨、替皇太子收拢兵权之际,内阁之内也在进行着一场生死搏杀。当然,文臣博杀不用刀,靠的是一张嘴。双方争论的焦点是皇太子监国诏书的合法性。此时,武英殿大学士顾奕去了军营,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孙金鼎、文华殿大学士郑封、东阁大学士余朝相,不约而同地称病在家休养。整个内阁,便剩下首辅建极殿大学士关守箴、建极殿大学士苏观生、东阁大学士陈邦彦三人。“苏阁老、陈阁老,皇太子乃是储君,圣上病重,储君监国,上合天理、下应人心,有何不妥?”关守箴望着苏观生、陈邦彦,不紧不慢地说道。他的镇定,引起了陈邦彦的警觉,瞧这老狐狸的样子,似乎已为太子监国准备了后手,他的死党顾奕又去了何处?这个关键时刻,顾奕不在内阁,必有阴谋!可党争正激烈,陈邦彦亦顾不得调查顾奕的去向,只得托人给冀王带信、嘱其千万小心。然后,不紧不慢地将关守箴的话顶回去,“这道诏书十分可疑。其一、两个月前,圣上召见我等时,精神尚好,怎么忽然便病重?其二、自从圣上病重后,便禁绝阁臣探望,鬼鬼祟祟,是何道理?其三、圣上仍在,何须太子监国?予请求觐见圣上,若真是圣意,再请皇太子殿下即监国位”。关守箴叹了口气,流下泪来,“龙体垂危,圣上口述完这道诏书后即已昏迷。御医说必须静养、忌闻声响、忌见生人。是以,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方才禁止外臣探视。诏书仪制齐全,又岂能有假?陈阁老不遵皇命,难道是要抗旨吗?”“哼!如此大事,不面见圣上,如何能让人心服?”陈邦彦一甩袍袖。“等圣上病情好转些,皇后娘娘自然会允我等觐见龙颜”,关守箴话锋一转,面向苏观生,“苏阁老怎么看?”苏观生苦笑,朝局变幻莫测,孙金鼎、郑封、余朝相三只老狐狸齐齐称病,郑封称病前想拉自己一起,被自己断然拒绝。开什么玩笑,身为阁臣,为了避祸,不留在内阁办公,国家大事交给何人?这是失职!因为忠于职守,果然卷入了这漩涡。为了避祸,不敢表态,从来不是这位“三不要老爷”的作风。苏观生平淡一笑,亮明了自己的观点:“太子监国,事关重大,还是等见过龙颜后再诏告天下。不过,国不可一日无君,可请皇太子先替圣上临朝料理政务”。这实际上是反对太子监国,只同意让他临时替皇帝理政。陈邦彦大喜,本以为自己势单力孤,不料这位“三不要老爷”竟敢仗义执言,反对太子监国,真正是条硬汉!关守箴皱紧了眉头,没想到苏观生竟然反对,正要开口,忽见顾奕风急火燎地赶回了内阁。“关兄,事情基本办妥了。严孝勇和贺九义已经接管了皇城和宫城的防务;白文选和赵印选虽未彻底掌控京城驻军,但已入驻京城禁军大营;杨辅臣下落不明,李元胤愿意归顺太子,予已令其为都督、赵得胜为副都督,争取早日掌控外城驻军”,顾奕贴着关守箴的耳朵小声说。关守箴皱紧的眉头舒展开了,禁军八镇中,驻守宫城、皇城的三镇最为重要,朝廷的中枢皆在这皇、宫之内。闽国公严孝勇、宁海伯贺九义既然已经掌控了皇城和宫城的军权,自己一方便占据了主动,没什么可怕的了。他呵呵一笑,说道:“七员阁臣,两人同意,两人反对,也只能请在家养病的三位阁老抱病议事喽!来人,派兵去请三位阁老”。一个“兵”字,咬音很重。也是,办大事,无兵不行!一见顾奕出现,陈邦彦便知不妙,听关守箴说派兵去请养病的阁老,立即猜到是禁军的兵权出了问题。饶是他饱经风雨,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不过,毕竟是大明朝出了名的狠人,虽然内心焦虑,面上却丝毫不露,还朝关首辅礼貌地笑笑、点了点头。堂堂储君,愿意为其效死者,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太子党的党魁关守箴一发话,便有忠于太子的三位总兵:胡一清、张国用、杨邦达,各带数百悍卒,雄纠纠、气昂昂地往三位称病在家的阁老宅中而去。阁老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孙金鼎、郑封、余朝相三位大学士,被这些兵老爷们抱的抱、拖的拖、架的架。请上了轿子,往内阁而去。在关首辅的授意下,兵老爷们还做起了阁老们的思想工作。“孙阁老,圣上病重,太子殿下监国乃人心所向。汝若是不同意,便是奸臣,不知多少将士欲为国除奸!”“郑阁老,太子殿下若是不能监国,愤怒的将士没准会将您家的宅子点燃”。“余阁老,您若是反对太子殿下监国,吾认得您,吾手中的这把刀可认不得您!”兵老爷们做的思想工作很有效,来到内阁后,三人皆有了明确态度。“首辅,您想让太子殿下监国,言语一声便是,何须如此?”孙金鼎气得一甩袖子。“首辅,太子殿下监国乃顺应人心之举,予同意”,郑封亦无奈地同意。“予亦同意太子殿下监国”,余朝相也深表赞同。“三位阁老为国不惜身,抱病议事,实朝臣之楷模。来人,赶紧给阁老们上茶”,关守箴笑道:“既然大多数阁老都赞同太子殿下监国,依老夫看,监国大典便在明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