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问国之富,即数马以对者何?盖事在戎。其戎始轩辕。其马载甲士,代涉劳,备边御辱,足折冲,斯力之大,斯功之美,可不爱育乎!所以古人先马而钱粮,故数马以对。马之功不但备戎事耳,若使君有道,则马之力牵犁耜驾粪车,辟土沃田,其力甚焉,所以古重之者为此也”———明太祖朱元璋太祖高皇帝是马上皇帝,十分了解马匹的重要性。因而设了御马监、两京太仆寺、行太仆寺、苑马寺等一系列机构管辖马政,其中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负责民间养马工作的两京太仆寺。为了推行马政,他决定寓马于民,鼓励民间养马。民间养马之法共有三种,分别为计户制、计丁制、计亩制。计户制,北方五户、南方十至十一户养马一匹;计丁制,每十五丁养马一匹,若超过十五丁,则养马二匹;计亩制,一匹公马对应五十亩地,母马翻番,领养者可以免除上缴公粮。养马的农户可以豁免一定的钱粮,太祖觉得这种养马方式,于民于国皆有好处。然而,最终却成了向百姓转嫁负担的暴政。官府交给农户一匹母马(骒马),明年农户必须交一匹小马,这实际上已经达到了种马的繁殖极限。母马不死,农户就得年年交幼崽。但谁能保证母马年年怀孕,且必须生产呢?官府不管那一套,交不上,就得赔偿。官府把良马寄养在农户家,没有谁能保证马匹没个头疼脑热、生老病死。官府不管那一套,“凡马匹倒死及孳生不够数者,则必须按照市价进行赔补”,动辄二三十两甚至五六十两,相当于一般中等家庭全年的收入。“民间官马为累,一马在家,朝夕喂养,至缚其身,不得奔走衣食”。十来户共养一匹马,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谁家男丁多、势力大,就不用出钱出力,谁家男丁少、孤儿寡母就多干活的现象。“有丁多之家倚恃豪强欺压良善者,令丁少人户一般轮养,靠损小民,甚至略无人心,着令幼儿寡妇笃疾残废一概出马备钱,有伤风化”。这样一搞反而增加了穷苦人的负担。养好马不算完,还得送到管理马政的太仆寺验收。动辄几十里地几百里地,人困马乏、精疲力尽,人吃马嚼费用不少,到了目的地,太仆寺的老爷们严格查验,退货率达到百分之四五十。白养一年不说,还得赔上人家一匹马。为减少损失,百姓们只好凑钱贿赂查验官,放自己一马。“官牧给边镇,民牧给京军”,民间养马弊端重重,官方养马,亦是弊端不少。“马政之弊,自京师以达于天下,在在有之,而陕西监牧(苑马寺)为多,其弊尤甚”,“南北两太仆寺及京营,各边孳牧马匹,皆有牧马草场,其后场地多为豪强所侵”。民间养马害民,官方养马的草场又多为豪强侵占,以致于明军缺少战马,需要向西番购马。朱亨嘉执政以后,为了精简机构、统一政令,裁撤两京太仆寺、行太仆寺、苑马寺,设立兵部车驾司战马局,专管各地的军马场,不再强迫民间养马,而是听凭百姓自愿,各省布政使司设一名参政或参议专管民间马政。光武帝手段狠辣,上任后铁腕治理卫所侵田和豪强侵占牧场现象,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国设了三十六处马场,养军马十余万匹,又通过茶马市,从蒙古、西域等地搞到了大批战马,战马是不缺的。可驿传改革后,各地驿站需要大量的马匹运送信件和包裹,马匹的数量便不足了起来。光武帝于是下令各省负责马政的官员想方设法鼓励民间养马,至于如何鼓励,一时找不到好法子,干脆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法,摸索经验,再提交户部、内阁审议。每个省的法子都不一样,什么减免田赋、给予财政补贴、给养马大户立功德牌坊之类,但是效果皆不大。皇太子推荐顾炎武担任负责甘肃马政的参议时,原本老皇帝是坚决不肯同意的。这个人思想不好,写了本叫《日知录》的坏书,鼓吹“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坏人!想分朕的权!此等人,让其做个不入流的驿丞、没杀他,已是造化。如何能用?他若是用起来了,朕的江山岂不是不稳了?可是如今各省马政皆难以推行,造成马价高涨。马价高涨之下,又推高了运输成本,各地驿站的民信局业务,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正需要一个能臣打破僵局。此外,儿子也再三向自己保证,这顾炎武已经痛改前非,认为民主在大明行不通,还是独裁好!越独裁专制越好!老皇帝思来想去,这顾炎武还是有能力的,曾经给自己上过关于驿传改革的奏疏,里面有不少真知灼见。既然人家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愿做君王的忠犬,也不能一棍子将人打死。便让他先当一段时间的参议试试,以观后效。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甘肃参议顾炎武走马上任了。……在河西走廊中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甘州,乃是“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商旅不绝,百姓富裕。光武帝当初设甘肃行省时,因为觉得甘州离边境较近,为了让封疆大吏守封疆,下令甘肃巡抚衙门移驻甘州,遂以甘州做了甘肃的首府。由南部祁连山,北部合黎山、龙首山,中部走廊平原组成。顾炎武带着家眷,千里迢迢,赶到了甘州。一进甘州境内,便被这座城市的美丽吸引。“老爷,这便是祁连雪山”,向导殷勤地说。顾炎武点点头,遥望着雪山。马车绕过雪山,但见草原和沙漠相间,风景美不胜收。忽然,马车行进至一片绿洲,有大河贯穿其间,牛羊遍地,草木丰茂。“老爷,此乃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张掖绿洲,那条大河乃是黑河”,向导解释道。“真美啊!”顾炎武感叹着,忽又有些疑惑,“如此适合放牧的地方,马政为何推行不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