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成,和现在的汤显祖同岁,都是十六岁就从残酷的科举考试中杀出来的天才。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顾宪成就是明史研究领域绕不开的人物。虽然顾宪成最终做到了吏部考功主事,累官至吏部员外郎,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职务。但是他被罢官之后回乡创立的东林书院,那可是赫赫有名。顾宪成在这座书院讲学议政,培养出影响明末局势的重要力量——东林党。不过此时的顾宪成,只是一名钻研东南新学,将苏泽视作偶像的年轻读书人。看到本次科举的第二名,临江汤显祖,苏泽又是面色古怪。当年苏泽在福建扬名的时候,文抄的就是汤显祖的成名作品《牡丹亭》。当时苏泽还心中想着日后见到汤显祖,要将他收为弟子。如今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收了汤显祖为徒了,毕竟东南开科取士,这些进士名义上都可以算是他这个大都督的学生。苏泽不由的感慨,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都不是普通人。而能够在史书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更是人中之龙。顾宪成和汤显祖这样的人,在哪里都会出头。想明白了这一点,苏泽倒是淡定了一些,既然是人才又愿意参加东南举办的科举,那他们就是愿意为东南效力了。苏泽突然和唐太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有了一种“天下人才尽入吾彀”的豪情。看完了内阁排出的前一百名,苏泽确认了这些卷子确实都有真才实学,就批准了本次科举的最后榜单。汤显祖从科举考场出来之后,就一直被同乡的考生拉着在南京赴宴。虽然这一次东南首次科举的进士人数已经远超往年了,但是今年足足有一万多考生齐聚在南京,中进士的概率还是太低了。很多人明知道自己水平不够,依然要来南京赶考,一方面是为了见一见东南第一次科举的卷子,感受一下科举的氛围。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结交人脉,互通有无。汤显祖年轻又有才气,但是他为人却很低调,并不喜欢参加这种宴会。相比之下,顾宪成就高调多了。他不仅仅热衷于出席各种宴会,还经常在宴会上键政,畅谈天下局势,更快就在南京打起了名声。顾宪成仿照当年徐渭等人结社的“越中十友”,也搞出了一个“吴中八友”,也在南直隶打出了名号。等到放榜的时候,汤显祖并没有和同乡一起,而是孤身一人前往贡院看榜。而顾宪成则在好友的簇拥下,挤到了贡院广场最中央的位置。“中了!恭喜顾兄高中本科状元!”张榜第一个名字就是顾宪成,就连一向恃才傲物的他也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之后,天大的喜悦包围了他。虽说东南科举改革,前一百名的甲等进士说起来都没有区别。但状元这个名号,在日后进入官场的时候,也是非常亮眼的资历。众人听说顾宪成中了状元,纷纷向他道贺,广场中央更加的热闹。挤在角落中的汤显祖,也看到自己的名字就在顾宪成下方。当他看到被众人团团围住的顾宪成,连忙压下自己内心的喜悦,小心翼翼的离开了贡院广场。十六岁高中状元,顾宪成风光一时无二,他一面派人向家中报喜,却谢绝了全部的宴请,闭门谢客。汤显祖高中榜眼的消息,也在江西同乡口中传开了,汤显祖同样低调,谢绝了同乡的宴请。第二日,礼部的官员登门,召集四百名新科进士去考试院报道。接下来是苏泽在举行制宪会议的水晶宫设宴,所有内阁重臣都出席了宴会,对新科进士们做了勉励讲话。唯一让顾宪成遗憾的是,三鼎甲跨马游街的仪式取消了,他作为状元也只是和苏泽交谈了两句,苏泽亲切的叮嘱顾宪成继续学习,早日通过观政结束后的选调考试。而汤显祖却很高兴不用骑马游街了,苏泽对于汤显祖也非常热情,询问了他不少生活上的事情,还鼓励他在闲暇的时候可以尝试写写戏剧。汤显祖有些疑惑,他家教极严,一直都在埋头读书,虽然接触过苏泽所写的戏剧,但是他也只是私下模仿苏泽的戏曲,写过一些练笔之作,从没有对外发表过,大都督又是怎么知道的?苏泽勉励汤显祖的时候被临江同乡们见到,众人还以为汤显祖有什么佳作被苏泽读过,纷纷要汤显祖将写的戏文拿出来品鉴。汤显祖无奈的应下来,众多同乡这才放过了他。等到宴会结束,第二天众多新科进士们就被领到了吏部,这时候大家就到了分道扬镳的时候了。昨天的宴会上,大家都是天之骄子,新科进士,都沉浸在科举中试的喜悦之中。今天众人当中,只有前一百名的甲等进士能够留在南京,后三百名的乙等就要离开南京,前往各地方上观政去了。顾宪成虽然年轻,但是他是新科状元,情商又很高,很快就和同科们混成了一片。礼部负责的官员姓孔,据说是衢州南孔家族这一代的嫡孙,如今是礼部负责礼仪的奉礼郎。这位孔奉郎带着众人进入吏部大门,原本一路上叽叽喳喳的新科进士们纷纷肃穆起来。吏部掌管官员任免和升迁调动,是理所当然的七部之首,众多新科进士的未来可能就掌握在吏部一名小小的堂官手里,大家自然都紧张起来。孔奉郎微微一笑,带着众人跨过第一道门,来到了职方司的大堂。“这是职方司,负责的是地方官员的档案,应该是‘所有’吧乙等进士的档案都已经送过来了,乙等进士们都留在这里,接下来职方司的官员会指导你们如何填报观政衙门的志愿。”站在第一排的顾宪成悄悄对身边同样年轻的汤显祖说道:“榜眼郎,我听说这一次选官用的自主填报志愿和调剂分配结合的办法。”毕竟关系到自己的前途,汤显祖也来了兴趣,他问道:“还请状元公赐教。”顾宪成交友广泛,昨天他闭门谢客,就是打听新科进士选官规则去了。他已经提前打听到了这一次新科进士选官的方法,他也乐意卖这个同样年轻的榜眼好处,于是说道:“所谓自主填报志愿,就是吏部将所有可以观政的岗位都列出来,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填报想要去的岗位。”汤显祖疑惑的问道:“那好的地方自然人人都愿意去,差的地方自然没人愿意去,不可能所有人都留在富庶的地方当官吧?”顾宪成说道:“这是当然,每一个岗位需要的人数都是有限的,如果填报的人数过多,那就按照录取名次从前选择,排名靠后的就要落选了。”汤显祖暗道残酷,果然科举还是要看排名的,科场排名高的就能优先选择,科举排名靠后的岂不是只能去偏远地区为官了?顾宪成说道:“不过每个人都能填报三个志愿,如果好好研究,未尝不能选到自己心仪的职位。”汤显祖问道:“那请问状元公,如果三个志愿全部都落选怎么办?”顾宪成说道:“那就是调剂了,如果三个志愿全部落选,那就只能接受吏部的安排了。”顾宪成对着汤显祖说道:“不过这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你我都是能选到自己心仪的岗位的。”汤显祖也点点头,他是今科的榜眼,也就是说今天选官的新科进士中,只有顾宪成拥有比他更优先的选择权。孔奉郎带着甲等进士继续向吏部深处走去,很快又来到了一座庭院中。“这里就是文选司了,所有在京官员的档案都存在此处,你们的档案也都送过来了。”“接下来是文选司的官员会告诉你们如何填报志愿。”说完这些,孔奉郎就和众人辞别,一名年轻的吏部官员走了出来。这个圆脸的吏部官员姓林,穿着五品的官袍。但是能在吏部文选司任职,肯定不是普通人,众人纷纷向这位林文选行礼。果然和顾宪成说的一样,甲等进士也按照自主填报志愿和调剂分配结合的选官方法,来决定众人观政的衙门。接着有吏部的吏员拿出一张大大的榜单,张贴在了告示牌上。林文选说道:“这是本次甲等进士可以选择观政的部门,后面的数字就是可以观政的人数,每个人可以填报三个志愿,若是全部落选就只能听从吏部安排了。”“大家有半天的时间选择,午餐前我会再回到这里,然后在都察院御史的监督下,当场公布各位的去向。”等到林文选离开,在场的新科进士们互相看了看,此时大家从同科同年,变成了选官的竞争对手,现场气氛微妙的发生了变化。唯一轻松的自然是科举名次靠前的进士们了,他们科举名次靠前,只要不和前面的人撞车,基本上都能选中自己心仪的岗位。而科举名次靠后的只恨自己在考试的时候没有好好发挥,现在选官都要看别人的脸色。最尴尬的还是甲等靠后几名的进士,他们如果滑落到一百名后,就可以在乙等进士中优先选官了,也不知道最后留在京师选到一个边缘部门到底好不好。顾宪成主动张罗参谋起同科研究选官去向,他是本科的状元,早就已经决定了自己的去向。这会儿给同年们参谋,也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在同年中的声望。顾宪成也早就选择好了自己的去向,那就是留在吏部文选司观政。吏部文选司,是负责地方官员考评升迁的重要部门,可以说是吏部的最要害部门。因为想要做吏部的工作,所以顾宪成才积极的结交同年。汤显祖看着长长的职位名单,却陷入到了纠结中。汤显祖生性冷淡,不愿意和人交往,人人都趋之若鹜的吏部他并不想去。他本身对财税之事也不感兴趣,户部自然也不愿意选了。汤显祖也不想要从军,陆军部和水师部自然也不会选择。他对于刑名司法也不感兴趣,那剩下的就是礼部、工部和刑部了。虽然甲等进士们可以选择的京师衙门还有五寺和两监,但是七部明显在五寺两监之上,众人都只是将它们作为二选或者三选的备选职位。这时候已经帮着同年参谋完毕的顾宪成凑到了汤显祖的身边。“榜眼郎,你想去哪个衙门?”看着密密麻麻的岗位,汤显祖也有些挑花了眼,他摸着头说道:“我也不太清楚。”顾宪成说道:“那就让我给你参谋一二?”汤显祖点点头,顾宪成说道:“首选当然是吏部和户部了,榜眼郎考虑吗?”汤显祖摇了摇头,顾宪成情商很高的没有再劝,而是继续说道:“大都督也肯定了榜眼郎的才学,去礼部也是一个好选择。”“礼部第一的部门自然是考试院了,这是负责我们东南各项考试的重要部门,我们本次科举的出题和阅卷也都是考试院负责的。”汤显祖想了想,也觉得考试院不适合他,又摇了摇头。“新闻出版署呢?负责全东南报刊的审定,以及版权保护工作。”汤显祖又摇头。“学政署呢?负责整个东南的学校和学官。”汤显祖还是摇头。这下子顾宪成也挠头了。“工部呢?榜眼郎考虑吗?”汤显祖脑子也很乱,他点头说道:“工部也可以考虑。”顾宪成低声说说道:“那我推荐榜眼郎去这个新成立的部门,听说这可是大都督亲自筹建的部门。”苏泽是汤显祖的偶像,听到这里汤显祖也来了兴趣:“还请状元公赐教。”“工部铁路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