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李成梁的使者找到张居正的时候,他说儿子护送父母返回湖广祭祖,使者无奈只能空手而归。听到消息的李成梁也只能放弃打算,毕竟他不可能真的让张居正复出。京师的物价还在上涨,李成梁最后也没有办法,他只能修修补补,先稳定住军队和官僚体系再说。李成梁恢复了官员和军队发粮食的传统,在高拱时代,官员的俸禄就根据粮食价格折算成银元发放了,如今重新改为发放实物,算是稳住了官僚系统和军队。但是军工厂的生产还是被影响到了,李成梁再次要求这些地方从银元征收改为征收原料,确保这些军工厂不能停工,并且派出官员强行收购兵工厂需要的原料。这样下来,京师的通货膨胀还在继续,但是好歹将明廷的要害部门稳定住了。至于其他的,李成梁已经没有办法了。民间出现了一种诡异的现象。明廷发行的银元疯狂编制,而东南的银元疯狂的升值,那些手里握着东南银元,或者能从东南搞来银元的商人们,迅速开始抄底其他人的资产。这其中清远伯家的东南银元数量最多。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清远伯家里有这么多的东南银元,但是李炜父子拿着钱疯狂的收购其他人的资产,一口气买下了好几个优质的工坊和商铺。大宗资产都是用东南银元交易,小额商品就是以物易物,从高拱开始构建的经济体系,终于玩崩了。不过这件事倒是也赖不上李成梁,因为包括高拱自己在内,明廷的货币政策就是非常短视的,发行银元也不是为了商业流通,而只是为了缓解财政问题。高拱明知道明廷发行的银元成色不足,依然用银元支付官员的薪水,强行推动银元流通。张居正也清楚明廷银元的水分,但是承认明廷发行的银元可以用来交税,通过一条鞭法确定了银元的币值。李春芳延续前两任的作风,但是他需要养军花钱的地方更多,于是也就发行了更多的银元。等到李成梁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时候,早就已经是积重难返了。可以说,因为明廷财政紧张,所以才发行银元的,只是阴差阳错适应了大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才让这些劣币正常流通了起来。严格说,明廷的银元贬值,只是让这些劣币回到了自己应有的价值上。总结起来,如果李春芳执政时间再长一点,这个雷就要爆炸在他手里了。京师物价混乱的消息传到了东南,苏泽却没有高兴,而是立刻召集了内阁开会。长期以来,苏泽奉行的就是“摸着明廷这块石头过河”的想法,大明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也可能是现在或者日后东南会遇到的问题。在大明暴雷之后,东南也要迅速的排雷。滥发货币这种事情,几乎是任何地方都会出现的。只不过是东南的经济更发达一些,对货币的需求还很大,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发行银元。但是这种事情必然有一个尽头,经济也不可能永远发展下去,就算是金银这种贵金属货币,也总有一天会因为白银大量的流入,导致市场上的货币超过需求的货币。当然这可能是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可就如同苏泽书上所说的,恶性通货膨胀几乎是无解,真的爆发这样的问题,那就没办法了。将明廷通胀的报告发给内阁众人,徐渭心情愉悦的说道:“果然和大都督说的那样,滥发货币和明廷信用下降,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问题,如今的局势更方便我们对河南的用兵计划了。”众人也纷纷笑了起来,因为明廷的恶性通货膨胀,如今李成梁手上的一些底牌都用来维持京师稳定上了,根本没有能力去支援河南了。苏泽却说道:“明廷没有这些问题,我们在河南也拥有优势,但是明廷的通胀也给我们一个警示,也许在将来某一天,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众人纷纷收起笑容。苏泽继续说道:“大明刚成立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发行过宝钞,在朱元璋一朝,宝钞还能保持稳定,到了成祖朱棣的时候,宝钞已经接近破产,后来又发起了救宝钞的运动,但是都收效甚微。”“如今明廷的银元危机,不过是宝钞的再现罢了。”“只要明廷滥发货币的心思不绝,这几乎是都是无解的。”“但是又何止是明廷啊?任何的政府都不会断绝发行货币的冲动的。”方望海低下头,其实东南的户部也在不断的发行银币,甚至因为东南的货币是如今整个亚洲的结算货币,发行量是要比明廷银元多不少的。大量的铸币厂日以继夜的工作,东南的市舶司可以说是从全世界吸收白银,这些白银都被铸造成银元,迅速的流入到市场上。户部盘查今年的铸币记录,比去年增长了足足三倍,如此触目惊心的数量也让户部官员惊骇。而之所以东南如此的富裕,则一笔铸币收入也已经超过了田税、商税和市舶司税,已经成东南的第一大收入了。这样的现象,也让户部和天工书院所有的学者们都骇然,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一个国家的政权,是依靠铸币而生存的。铸币的收入确实是很爽,但是苏泽的这句话也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货币是有限度的。就算贵金属货币的价值,其实也是建立在信心上的。严格地说,东南银元的成色是不如西班牙银元的,两者的兑换比例接近一比一,这其中多余的价值,是商人和百姓对东南货币的信任在支撑。苏泽说道:“货币问题,其实是信心问题,要让百姓和商人知道,东南的官府不会因为财政问题而滥发货币,才能让百姓保持对币值稳定的信心。”苏泽说道:“我准备将铸币司从户部独立出来,成立一家专门的机构,负责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