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应天府表面上看起来都在准备着过冬的事,但私底下,很多人都在准备着另一件事重要的事,也是更紧迫的事。皇帝朱元璋的生日,要到了!这种时候,各路藩王要么是送贺礼过来,若是老朱下了圣旨让他们回应天,那他们也要千里昭昭地回来,就为了给老朱祝寿。不过今年老朱并未下这道圣旨,所以各路藩王就只能是礼到人不到。也不知道皇长孙会不会回来,应该会回来吧?有些人暗地里嘀咕着。就前段时间皇长孙闹出来的事,哪一件不是引人注意的?皇长孙搞出来的事,远在河南,朝中的人拿他没办法,但若是回来了,那就不一样了。这些人完全忘记了他们之所以上折子将皇长孙支出去,就是因为皇长孙待在应天他们无计可施。老朱也在望眼欲穿地盼着大孙子回来,但收到大孙子的书信,知道对方正在河南搞建设,还不是搞了一个,而是搞了三个项目!他就有有一种预感,他今年生辰,大孙子怕是赶不回来了。“哎,咱宁愿英儿回来,也不想等他送给咱的贺礼!”老朱忍不住跟身边的人抱怨着。但谁都看得出,老朱抱怨是真,炫耀也是真。也不知道皇长孙承诺要送什么样的礼物,竟能让皇上这样期待,甚至觉得其他人会羡慕嫉妒恨。众人心里犯着嘀咕,但嘴上还要是要说老朱爱听的。终于,又过了几日,各路藩王的贺礼先一步送到了。每一份贺礼都是精心准备的,除了具有代表性的贺礼之外,还有当地的土特产,都是用马车一辆辆地拉回来。皇上有几十个儿子,除了年纪还小还养在应天的,其他都已是被撒出去做藩王了。这一辆辆送贺礼的车队进入应天,成了每一年这个时间段的一道特殊“风景”。老百姓们也在过了农忙的时间后,喜欢蹲在路边看今天又来了几支车队,大概是送了多少东西过来。别看皇室在老百姓们眼里是格外高不可攀的存在,但涉及到了这种送礼的环节,百姓们对礼物多寡以及礼物珍贵程度的八卦,那是止也止不住的。再说,也没人盯着这种话题去阻止。又不是什么侮辱皇室的内容,只是讨论一下,这种皇上过生辰的日子,也算是与民共庆的大喜日子了。有些时候,还会大赦天下,就是为了庆祝这一天。所以,当距离应天比较远的藩王的车队也陆续入京后,关于谁送的礼物最多最好,竟然还有人争执起来。有说燕王送得最多最好也最有心意的,也有说其他藩王送得好的,几十个藩王,还真没有送得格外差的,就算是最不通事务的人,在这种大日子要送礼物,也必是有着王妃或是其他王府官员进行劝谏,绝不会让人搞出什么幺蛾子来。不知道是谁先提及的,竟有人将藩王与皇长孙进行了比较。因着皇长孙送的礼物还没到,就有人表示,这些做叔叔的,有一个算一个,谁的礼物也不会比得上皇长孙的!那可是嫡出皇长孙!看吧,皇长孙送的礼物,必是独一份的!这话一出,可就引起了更多人投入到争论中来。就连皇宫里的老朱,都听说了民间正在激烈议论的事。蒋瓛小心翼翼地向朱元璋请示:“皇上,是否让人制止他们讨论?”“没必要!”老朱早就知道大孙子要送什么回来,底气十足地说道:“管他娘的是不是要搞捧杀,让他们随便造势!等英儿的礼物送回来,有他们傻眼的!”不就是觉得英儿不可能送一件符合话题高度的礼物吗?到时候,就算送的礼物与其他藩王差不多,因为之前大家对其送的礼物预期太高,势必会影响到众人的观感。但若是送的礼物的确高人一筹呢?那现在这样的讨论热度,就等于是免费给他的大孙子造势了!虽然他的大孙子本就已经很引人注目了,但让更多让人称赞,让更多人震惊,这不是更好?老朱觉得没问题!蒋瓛:“……”成吧,连皇上都觉得没问题,那大概就是没问题的吧?蒋瓛带着一丝担忧离开了皇宫,没让锦衣卫压下这个话题的热度。而随着话题的热度越来越高,距离朱元璋的生辰也不到十日了,终于,皇长孙送礼的队伍进入应天府的城门了。普通百姓虽然对这个话题有所关注,但不可能天天什么事都不干,就蹲在城门口等着皇长孙的车队回来,也不可能天天就蹲在路边守着。最多是听到有人提到有车队过来了,他们若恰好就在附近,才会跑到路边看一眼。谁会真的蹲在城门口守着?那自然是对朱英格外关注的人了,除了应天的锦衣卫,皇宫派来等人的小太监,自然就是各路权贵以及高官家里的仆从了。一听说皇长孙送的礼物终于入了城门,朝着皇宫而去,本来就热闹的应天府,顿时越发的火热起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翘首等着看一看皇长孙送的礼物!但距离皇上过寿诞还有好几天,现在就想知道礼物的内容,恐怕不太容易。之前大家讨论,也是因为有些藩王行事比较高调,送礼入应天就没想着瞒着人,送的礼物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但也有人行事比较低调或者说,是谨慎,送的贺礼到底是什么,至今外人不得而知。众人本想着,皇长孙行事一向高调,这次送礼,或许也会同样高调。但他们这次却猜错了,皇长孙的车队一直进了皇宫,除了交接东西的人之外,外人根本不知道皇长孙送了什么过来。“你们说,皇长孙到底是送了什么贺礼,这样神神秘秘的?难不成,又是搞出来的新玩意儿?听说皇长孙在河南可是要在三个地方搞发展,说不定是当地的土特产?”有人抓心挠肝地想知道,甚至是想到了土特产上。其实仔细一想,也不是不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