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他们终于在3天后带着侦察到的情报从伯力里面撤了出来,伯力的居民并不多,在城市的四周有四个棱堡,俄军主要就驻守在这四个棱堡里面,实际上摸清楚俄国人的防御体系并不复杂,但是要想搞清楚俄国人驻守的部队的训练情况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个年代的防御体系可不像后来一战二战那种完整的现代化碉堡防御体系,现代化的碉堡化防御体系,想要通过直接观察来发现是很困难的,因为绝大部分的掩体和防御体系都在你肉眼所看不到的地方。伯力无论是炮楼还是碉堡或者是棱堡都是非常明显的,这也算是19世纪陆军历史演变过程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在19世纪下半叶,陆军的轻重武器都获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和发展的时候,这个时候全世界的陆军并没有做好,准备要打一场怎么样的战争,绝大部分的战术理论和指导思想依旧停留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所以说面对这样的对手,几乎是被朱少铭按照共和国陆军侦察兵操练出来的141特遣队简直就是王者打青铜——但这里说的是情报收集和反侦察作战这方面,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时期,特种部队,永远不要妄想和敌方的主力部队正面展开交火,现实不是使命召唤这种魔法游戏,你没有呼吸回血,对于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和侦察兵部队来说这种程度的侦查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他们一旦被敌人的主力部队缠住的话——甚至只是被敌方的民兵缠住,最后都会死的非常惨。毕竟再精锐的特种兵,本质上也是没有任何重火力的轻步兵。在互相都暴露直接交火的情况下,一个重金培育出来的特种兵,并不见得会比一个服役多年的老兵强多少。一开始认为风险最大的侦查一路上无惊无险,甚至还有人在城里体会了一把伏特加,老林带着的这些侦察兵都长了一副,完全不像是黄种人的面孔,再加上他们那一口流利的俄语,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怀疑——在这个年代也不会有哪个人想到会有一只小分队能够深入敌后的展开这种冒险的侦察作战,说白了,这个时期,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军队士兵根本没有这样的素质和如此之高的主观能动性。不过虽然在城里的侦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外围侦查的几支小分队却遭遇了很大的麻烦。老林带着的小分队不仅在城里面混了三天,吃香的喝辣的,而且还搞清楚了之前在郊外那么大的阵仗是在干嘛,原来是俄国人在远东地区的总督迎接来自圣彼得堡的“钦差大臣”,而这名来自圣彼得堡的“钦差大臣”在这个时代拥有巨大的知名度——中亚屠夫斯科别列夫,算得上是现在俄国活着的将军里面声望最高,战功最为卓著的一个了,这样的一个人来到了远东,而且还带着不少从欧洲一路运过来的火炮,很显然这是毛子在远东地区想在未来有些动作。这样的情报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带回去,这个时代就算再怎么爬科技树,也不可能给小分队配上可以随身携带的无线电台,实际上无线电这东西,现在虽然已经在朱少铭和奈杰尔共同的推动下有了一批试验品,但是这些试验品的体型和大小以及所需要的天线尺寸。基本上也就只能固定安装或者是装在船上了。所以141特勤队的队员们现在需要重新返回国内,把消息带回去。然而在返回的途中出现了问题,因为现在小分队实际上是潜伏在俄国人一个重要的城市附近,所以王五派出了几个小分队先行侦查制定撤退路线,然而在先行侦查的过程当中,孔德宏率领的一个12人的小分队在凌晨对一个路口进行侦查的时候被俄国人营地里面的狼狗给发现了,谁都没想到会有一个多事的老毛子带着狼狗出来散步,实际上这条狼狗甚至都不是军犬,而仅仅只是这些老毛子养着玩的,按说不是军犬通常不会特别警惕,但是小分队还正好处在上风口,顺着风就把气味带了过去,在夜里面这只狼狗嗅到了不熟悉的气味之后开始大声的狂吠起来,这反常的举动引起了这名老毛子的不满,孔德宏心里有一万句MMP想写在那条狗的脸上。虽然两个141的队员用匕首解决了那条狗和那个出来遛弯的毛子,但是那个毛子的呼喊声和犬吠声还是惊动了营地里面的俄国骑兵。141的队员们马上开始撤退,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考虑什么撤退路线了,在已经暴露的情况下,现在要做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趁着夜色趁着对方视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在天亮之前跑进山里去,然后再想办法在山里甩开追兵,绕道回国。他们向着山里尽力的奔跑着,两条腿的步兵如果是长途行军的话速度可能比骑兵还要快一些,但是短程突击的话两条腿完全是跑不过四条腿的。两个排的哥萨克骑兵很快就挥舞这恰克希军刀呼喊着号子,当这些骑兵冲过来的时候,他们离山区还有很明显的一段距离,而这个时候的天边已经开始泛起鱼肚白了。“跑不掉了,打他丫的!掷弹筒准备!”王五大吼一声,转身举枪,“除了突击手!其他所有人!自由射击!机枪手火力压制!”是的,你没有看错,141特遣队装备有试装的“轻机枪”,因为没有型号,大家都叫这东西“水牛”,它也确实像水牛一样沉重,实际上这挺轻机枪就是把马克辛重机枪加了一个枪托和枪把扳机,把水冷的枪管换成风冷枪管并且加上两脚架,把150发弹链换成50发弹链。就算是这样,这把枪的重量也高达15公斤!这真的是真男人才能使用的家伙,所以141特遣队里面的机枪手基本上都是身高1米8起步的壮汉,大部分都是北方人或者是来自于西域,否则谁扛得动这么重的家伙?水牛的特殊性也让141的成员都对这玩意又爱又恨,爱的是这玩意能够给小队提供有效的连续压制火力,别忘了,现在是他妈的19世纪,就算是装炮架和三脚架的重机枪都还没有在世界各国陆军当中普及开来呢,在这个时代能够获得一挺连续压制射击能力的自动武器,革命意义不亚于自动步枪的出现。而整个141特遣队恨的大概只有机枪手了,15公斤的铁疙瘩加上备弹和其他的装具,虽然已经有一部分的子弹小队的其他队员背负,但是依旧真的是能把人累死,就算是“负枪者三,前逐一胖”的89重机,那也是三个人一起负重26.5公斤啊,哪像现在这样?不过现在这个东西成为了小分队的救命稻草,机枪手迅速的把机枪架好,拉动枪机,而副射手则在旁边马上用手托起弹链,接着,沉闷的短点射就在这片荒野上响了起来,每个出色的机枪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141的机枪手更是如此,不断点射的机枪就像一把远程“霰弹枪”不停的敲击着俄国人进攻的前锋,而在俄国人进入400米以后,两具50毫米掷弹筒开始发挥威力,现在的掷弹筒和二战日本人的掷弹筒并不完全相同,二战日本人的掷弹筒投掷的是日军步兵的卵型手榴弹,而现在的大明陆军手榴弹则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木柄手榴弹,所以掷弹筒的榴弹是特制的,实际上,这个掷弹筒的本质上更接近冷战时期英国人的一种57毫米手持迫击炮,这玩意可以很方便的给予步兵火力支援,而且不占编制,但是射击很大程度上依靠手感,也就141的这些人和军队中的老兵能够很精确的使用掷弹筒来打击敌人,所以朱少铭心中最好的选择实际上是M79或者中国湖一类的榴弹发射器,但是那玩意弹药的制作难度目前来说实在太大,所以只能用掷弹筒替代。这种掷弹筒朱少铭其实原本是想广泛的在陆军和陆战队当中推广开来的,实际上有相当一批历史上日军的装备在他看来都非常适合这个时代,毕竟日本这种穷光蛋,帝国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因为缺乏足够的摩托化载具,所以包括炮兵在内,很多的陆军武器装备都对于重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但是在有的轻武器上就比较脑残了),而其中掷弹筒这种非常有日式特色的武器,在他看来将会是步兵班组火力的有效补充。可是在实践之后现实却无情地打了他一巴掌,这个时代的陆军根本不用考虑什么步兵班组火力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的陆军根本没有掷弹筒的地位,对于陆军的将领们来说,他们喜欢更多更好的野战炮,你可以说这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导致陆军的战术落后云云,但是朱少铭自认为自己没有本事从根本上变革一个国家陆军的体系和战术思想,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性的东西,所以现在的掷弹筒基本上就成为了侦察兵和特种部队的专利。俄国人的骑兵完全没有想到他们还会遭到炮击,而且看威力这是至少是3.5英寸级别的火炮威力(掷弹筒的弹药是苦味酸装药,毕竟是小白鼠部队嘛,俄国人还是用黑火药的威力来衡量,而且50毫米薄壳榴弹的装药也相当可观了),更诡异的是他们到现在都没有发现炮击阵地在哪里!这一伙来路不明的敌人实在是太诡异了,他们面前的人数不多,因为为了能够保证情报送出去在撤退的途中,141特遣队的队员们已经多次分兵,现在他们追上了这一批的人数可能只有十几个人,但是却拥有连珠枪和火炮!这个时代自然是有能够连发的连珠枪的,不过像诺登菲尔德那样的玩意,哥萨克们实在是无法想象这十几个人是怎么样拖着一个上百公斤重的家伙刚才跑这么快的?哥萨克们大多是临时出击,只有一半的人马上了枪,大多数人只是提着刀就出来了,在他们眼里只要从后面追上这些可恶的家伙就可以愉快的砍人了,如果这些人都带齐了枪支,也许这个哥萨克骑兵连的连长会下令下马作战,逐步推进,不过现在只能带着这两个排手握军刀硬着头皮冲锋,至于你说骑马射击?400多米的距离上一般士兵的命中本来就很悲催了,在颠簸的马背上射击。反正这个俄军连长没有这个想法,面对一挺机枪和10支高射速的步枪,这位连长只后悔自己没有把三个排都带出来!这时候其他队员的M1887-1卡宾枪也响了起来,虽然141的队员都是千里挑一的精锐,放到下面的部队那绝对是个顶个的精锐射手,不过面对骑兵冲锋的气势,步兵绝对是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无论步兵面对的骑兵是骑马的还是坐着战车的,步兵面对骑兵冲击的时候绝对不能乱,第一重要的是纪律,第二重要的是纪律,第三重要的依然是纪律!在俄国人冲击到快一百米的时候,轻机枪终于打完了第一条弹链,马背上幸存下来的哥萨克们有些激动的握紧了手中的刀,仿佛接下来就可以屠杀对面可恶的中国人了!然而两支司登轻快的枪声无情的击碎了俄国人的美梦,而当俄国人对于中国人的“手持机关枪”目瞪口呆的时候,换好弹的机枪手又开始开火了,这一次,面对百米之内的敌人,机枪手果断把快慢机拨到全自动射击,然后狠狠地扣动了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