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和英国皇家海军进行舰队决战?这样的战役决心根本不是德国公海舰队的几位高级将领能够下得了的,不过英格诺尔确实被舍尔打动了,英格洛尔虽然在德国海军里都算是相当保守的那一部分,可是归根结底保守都是出自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都是出自对自己战斗力的不自信,风格保守并不意味着不想追求胜利。所以英格诺尔很快带着舍尔初步拟定的诱敌计划找到了提尔比兹,不过他并没有说这个作战方案是舍尔提出的,而是表明整个计划是自己的主意,这当然不是要和舍尔抢功,他是快退休的人了,而舍尔是内定的未来德国公海舰队司令,只是因为和英国皇家海军进行舰队决战,这件事情本身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尤其这和德皇所制定的保船避战的方针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英格诺尔把责任担在了自己的身上,毕竟自己一个快退休的老家伙也不太在乎这些身外之事了。这就是德国海军的现状,看起来他们是要努力的和英国皇家海军作战,但是他们除了要和英国人在海上勾心斗角之外,还要想办法去应付自家那位皇帝,对于德国海军来说,怎么样忽悠好皇帝和怎么样应对英国皇家海军是同等重要的两件事。这也是德国海军作战计划总是草率粗略,而且缺乏信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领导不愿意背锅的话,下属是不可能有动力去干业绩的,上一个不愿意背锅的领导是另一个世界里的崇祯,下场大家也都知道,挂在老歪脖子树上了。大明皇家海军以及英国皇家海军为什么在作战风格上总是充满了信心?那自然是因为这两只现在独步天下的海上力量在过去一系列的海上交锋当中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就拿大明皇家海军来说,甲午战争当中的日本海海战和濑户内海海战、美西战争当中和美国海军的古巴岛外冲突、明美战争当中所获得的堪比特拉法尔加海战一般的圣卢西亚海战的大胜,这些胜利给大明皇家海军的官兵们从上到下树立起了充分的自信。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在考虑作战计划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能打赢,我们也应该打赢。从敌人的身上获得的胜利是最深入骨髓的信心来源,就像我们哪怕是在冷战结束过后和美国在军事对比上力量最悬殊的时候,我们绝大多数的国民骨子里是不太惧怕和美国人进行一场战争的,因为我们曾经在朝鲜半岛的那个冬天让美国人仓皇南遁,说是无知也好说是天真也好,这种信心始终是存在的。但是对于本子,哪怕直到现在也有很多人依然觉得他们拥有很强的战争潜力,这自然是因为我们没有从这个老冤家的身上真正的获得过一场足够称道的军事胜利战争就结束了,也正是因此这种遗憾一直留到了现在,导致了这种奇妙的心态。丘吉尔在一战和二战当中所提出的好几个在我们现在看来极为异想天开的作战计划之所以能得到施行,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这个人身居高位,而另一方面,一个作战计划当然不可能因为有丘吉尔的一意孤行就能够顺利的推进下去,在皇家海军内部必然也有支持他的人存在,丘吉尔的信心和这些人的信心也就源自于英国皇家海军在过去100多年当中的胜利,这种胜利让皇家海军甚至会在有些时候过于飘飘然以至于忘乎所以。不过就在皇家海军上下都有些这种飘飘然觉得胜券在握的时候,来自明帝国的外交回复到了。在英国人最开始的想法当中,应该是自己这边经过几轮的施压之后,这大概要经历两三个月的时间,双方在外交上进行多轮交锋,最终谈判破裂大英帝国才会找一个理由以保卫印度的名义来向明帝国宣战。之所以英国人认为要拖上两三个月的时间,也是因为欧洲联合舰队的组成并不是说大家把军舰都开到一个港口里面就万事大吉了,各国海军高层也都不是傻子,来自5个不同的国家型号繁杂的军舰想要编成一支大舰队并且还拥有相当的战斗力,不经过一段时间在一起进行整训的话是绝对不可能的,就像无论是这个世界的北约还是另一个世界的北约,各成员国之间都会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为的就是提高各盟友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而欧洲联合舰队将首先在地中海组建起来然后再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编练好之后再前往印度洋的时候,也就是其他华约各国可以正式向北约宣战的时候。可是,明帝国却并没有如同英国所料想的那样在外交上进行一两个月的拉锯,他们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舰队主力此刻还在巴拿马,明帝国给大英帝国的回复是这样的:“自从1415年葡萄牙占领休达开始,西方的殖民者就开始了充满着血腥、欺骗、杀戮与无耻的殖民时代,自15世纪到现在500年的时间当中,西方殖民者的脚步抵达了这个世界上有人类文明的任何一片土地,你们杀死那些敢于反抗的人然后奴役剩下那些温和的人,你们毁灭其他的文明然后把这些文明的尸体当做装饰物来装点你们的历史。你们同样也来到了亚洲,你们先是征服了印度,然后开始染指中亚,你们在东南亚肆意妄为,直到你们在东亚撞上了一堵铜墙铁壁。即便是在我们大明过去相对最衰弱的时期,你们发现你依旧无法把你们肮脏的手伸向中原,正是因为你们意识到无法击败我们,所以你们才会以一个相对文明的态度来和我们交流,我们彼此之间都互相厌恶着对方,但是在表面上却维持着这种虚伪的表象。如果我们大明也像印度那样衰弱,像印度那样无能,像印度那样软弱的话,恐怕大英帝国王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就不是印度而是华夏了。只可惜历史没有给你们这个机会,而现在你们指责我们干涉英属印度的稳定,给予孟加拉邦反抗军的支持,在这方面我们确实是做错了,我们错在没有更早的给予孟加拉邦的人民以直接的支持来让他们反抗残忍的殖民统治。伦敦的政客为了获得印度的棉花可以不在乎印度每年有多少人死于饥荒,比利时的国王为了自己的种植园可以随意的砍掉那些黑衣人的手掌脚掌,法兰西为了从西非的土地上压榨出更多的金法郎,他们不介意用刺刀把农民从土地上驱离,然后在上面播种下罂粟的种子,就算你们到了新大陆设立的殖民地独立出来也依旧改变不了这残忍且肮脏的习性,美国人的感恩节感恩的对象被他们剥下人皮做成靴子和灯罩,印第安人的友好换来的只是枪弹和杀戮。你们的双手沾满鲜血,而你们身上穿着西装却一尘不染,在无数被殖民者的骸骨和鲜血上建立起了你们所认为的‘伟大’的文明,而在我们看来这只能证明了文明发展的高度,却与伟大二字没有任何关系。中华在东方已经存在了5000年之久,而我们与周边的国家自古以来便能够和谐相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朝鲜人、日本人、暹罗人、琉球人。他们从我们这里学习文化、有了衣冠和文字,脱离了原始的蒙昧,发展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文明,而强大的华夏文明却从未对他们斩尽杀绝,甚至从未主动侵犯过这些在你们看来本可以轻易**的国家。如果说一个文明仅仅可以因为自身比另一个文明更加强大,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展开侵略与杀戮的话,那么,我们也很乐意让西方感受到你们所推崇的文明,到底有多么‘伟大’。既然贵国认为我们在干涉印度的局势,那么我们现在表明我方的态度,我们认为印度被奴役的数十个民族以及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十个国家理应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尊严!以及除了印度之外的全世界被殖民的土地和人民,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国家、主权、土地以及最起码的生存权。从即日起,大明帝国将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联合所有的北约成员国进行一场旨在推翻全世界殖民者解放殖民地的战争,这场战争将以世界殖民体系的终结而告终,我们将为全世界各民族的自由与独立奋战到底。大明帝国自即日起向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帝国、意大利王国、荷兰王国、比利时王国、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进入战争状态。大明帝国 鸿胪寺公元1914年12月31号。”在大业20年的最后一天,大明帝国以解放殖民地的名义向华约除了美国和俄国以外的其他七国宣战,算上美国的话大明这等于是同时向8个华约成员国宣战了,几乎是一口气向西方世界的大半壁江山开战。英国人就像是被踩了兔子尾巴一样一下子就跳了起来,他们实在是不能理解这些东方人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你的海军主力还在巴拿马哎!你现在就宣战????大哥你宣战这件事情这么随意的吗????而且解放殖民地这算是什么战争理由?哪有人真的为了这个理由而向这么多国家宣战的?是我们准备向你宣战好么?这玩意还有抢跑的吗?大明帝国这突如其来的宣战自然是震惊了世界,像历史上慈禧向欧洲一系列国家宣战只会沦为笑柄,但是明帝国向这些国家宣战可就没有任何喜剧成分在内了,这就像是前几年土耳其发出威胁和现在俄罗斯发出威胁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而要说心态最大起大落的当然是毛子了,英国人捣鼓欧洲联合舰队的时候,毛子其实就大概猜到英国人要干什么了,沙皇如果要会说奉化方言的话,估计早就在自己的皇宫里不知道骂了多少句娘希匹了,然而没想到明帝国那边发出了宣战国书之后,俄国人才发现。自己料想当中被明帝国和德国人两片面包夹芝士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明帝国巨人好像把自己给忽略了?略微思考了一下之后,沙皇发现明帝国没有宣战自己的原因,大概可能或许是。俄罗斯帝国确实没有殖民地。艹!感觉俄罗斯受到了侮辱!而同样感觉到有些不是滋味的,还有德国人,德国人当然是一千个一万个希望明帝国和英国人打起来的,可是你提殖民地干嘛呀?同盟国里就只有我们德意志帝国有殖民地,德国佬本来还准备等到明帝国向英国人宣战之后,找明帝国结盟来着,这搞得我是结盟啊还是不结盟啊?你说要解放全世界的殖民地,那我们德国的殖民地呢?我们德国的皇帝陛下的口号可是要争夺阳光下的土地啊。明帝国的这份宣战诏书自然是打乱了英国人和整个华约的计划时间表,欧洲各国几乎是在同时收到了明帝国所发来的宣战公文,而这里面反应最大的当然是大英帝国,白厅立刻责令海军军情处在中美洲地区的情报人员立刻确认明帝国在巴拿马的舰队还在不在。白厅没有理由不担心,既然明帝国敢宣战,那么或许他们可能已经悄悄的把一部分舰队调回来了,不过在大业21年的第1天,明帝国大西洋舰队所有的主力舰倾巢而出,在墨西哥湾进行了一轮声势浩大的巡游,美国大西洋舰队也同样出动,双方的前卫在古巴西北部的海域发生了接触,不过彼此双方似乎都没有交战的意思,最终在双方的轻型舰艇热热闹闹的打了一个下午之后,在警戒和戒备当中,双方各自返回了自己的港口。很显然,大明皇家海军的舰队主力依然在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