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杰里科稍有欣慰的是两艘荷兰海军快速战列舰的表现,荷兰海军的七省级快速战列舰作为加拿大级快速战列舰的翻版,拥有比加拿大级快速战列舰原版铁公爵级战列舰更好的防护,本来杰里科一开始还担心配合女王级的这两艘荷兰七省级战列舰面对火力更加强大的国王级战列舰是否会在交战当中吃亏,毕竟国王级拥有更好的防护而且还多出两门炮来。结果没想到两艘荷兰海军的快速战列舰表现极佳,同样是250毫米的上装甲带,对于其他的英国超无畏上面的13.5英寸舰炮来说这玩意打不打的穿是有概率的,早炸了那就打不穿,不早炸就打的穿,可是荷兰人的这两艘船。虽然说照样打不动德国人的组装甲带和炮塔以及炮座吧,但是好像他们打在两艘国王级战列舰的上装甲带部分的炮弹是发发见血,基本上都能够完全贯穿。这让跟在巴达维亚号战列舰后面的铁公爵号战列舰上的枪炮官甚至都怀疑是不是帝国13.5寸炮和帝国海军自用的13.5寸炮不是同一门炮?实际上当然是同一款主炮,毕竟英国皇家海军一共只有两款13.5英寸主炮,分别是MK V和MK VI,而后者只用在了爱尔兰号这个外贸订单上,而且火炮的药室相对较小,炮口初速也比前者要低了55英尺/秒,因为MK VI只不过是在MK V的基础上稍许降低了火炮威力增加火炮寿命的一款经济适型号。而无论是英国海军自用的13.5寸炮还是出口给荷兰海军的13.5寸炮用的都是MK V,至于为什么两者之间的威力有区别。原因很简单,荷兰海军所采购的炮弹是从加拿大那里购买的,也就是和英国印度洋舰队一样统一从加拿大的皇家兵工厂里采购,而加拿大的皇家兵工厂是当年奈杰尔监督扩建的,尤其对于火炮装药的灌装生产线,采购了相当的一部分从美国买来的机器,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制造工艺也采用了美国式的标准。最大的区别就是——加拿大兵工厂出产的炮弹装填的是TI恩梯!事实上皇家海军的炮弹问题早在5年前的时候起码舰队上下的很多人都知道海军的炮弹验收过程是有点毛病的,比如说英国人对于炮弹的测试只是要求炮弹弹体去掉装药之后填入配重的沙子然后打击垂直靶,对于打倾斜靶没有任何的验收要求,甚至英国皇家海军直到现在所装备的穿甲弹都没有配备延时引信,英国人穿甲弹延时的办法其实就是靠把引信装在弹体尾部,这样在弹体头部撞击之后需要那么一点时间才能传达到尾部的引信,而等到引信起爆的时候炮弹应该已经穿过目标装甲了。英国人这么做倒并不是说他们有什么反智主义,主要原因在于延时引信——尤其是可靠的延时引信这东西本身在20世纪初的时候都依然是一个工艺上很具有挑战性的东西,英国人的做法其实并无不妥,大家当年都是这么干的,唯一的问题是进入到20世纪第2个10年以后英国人还在这么干。而英国人在这方面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他们知道炮弹可能性能上并不是特别优越,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炮弹问题到底大到了什么程度,在他们看来这只是小问题而已,毕竟现在的炮弹相比于前无畏舰时期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英国人看来,与其把心思花费在改进炮弹这件事情上,还不如把心思用于想着怎么样制造更多的炮弹,怎么样采购更多的炮弹,怎么做好弹药储备工作,以及怎么样花钱造出更多的军舰。数量永远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在炮弹的技术革新上英国人有些过于保守,但是这种保守并不能说他们是错的,毕竟英国人如果像二战前的毛子那样“技术激进”的话那问题可就更大了,为什么毛子在二战之初,无论是T34和kv坦克上面的七六炮还是步兵部队里的牵引是76毫米ZIS-3这些新型火炮都严重地缺乏炮弹?那自然是因为毛子对于76毫米炮的性能并不是很满意,他们认为还可以“尽善尽美”,而且把76毫米炮看作是一种“过渡武器”。毛子那时候的精力都放在了研制85炮甚至是107炮上,结果等到德国人打过来的时候85炮和107炮都距离投入使用遥遥无期,而在当时威力完全足够而且部队列装的新型76毫米炮的弹药储备严重不足。军队为了稳定和可靠,选择保守一些的技术方向本身是没有什么错的,或者说在当时他们作出决定的角度来看没什么错。虽然引信的问题没有得到可靠的解决,但是换装了TI恩梯装药以后,起码不会有早炸的问题出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人的13.5英寸舰炮是可以比较稳定的打穿德国人的250毫米上装的——毕竟这种厚度的装甲是德国人自己的12寸炮在靶场上都能够打出来的(当然在实战当中基本上是很难打出来的)。看着两艘荷兰人的战列舰连续给了对面的两艘国王级战列巡洋舰几记重拳,杰里科又看了看表,他现在已经知道后面的装甲巡洋舰接近崩溃,等到阿巴斯诺特舰队完全崩溃的时候,就轮到英国大舰队从队尾开始逐渐向前崩溃了,跟在后面的那些虽然只不过是德国人的准无畏舰,但是几十门11寸的炮管子铺天盖地的打过来就算换女王过去也顶不住啊!“阿尔弗雷德,你最好如你之前所说的那样,半个小时能够赶到。现在还有10分钟。我赌你能到!”杰里科握着手中的怀表自言自语,片刻之后他突然大声对着旁边的军官下令到:“立刻发报!用明码发报,报告我方现在所处的位置以及航向!”紧接着,杰里科又对旗号官道:“按预定准备,升Z字旗!”舰桥里面所有人脸色都是一凛,因为在战前的作战会议上,杰里科曾经专门告知过几面不同的信号其所代表的战术含义,现在升起的这面Z字旗,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决一死战”这一精神信号,这面旗帜在开战之前也被杰里科将军规定了这面信号在这场海战当中所蕴含的战术手段。随着铁公爵号战列舰的主桅杆上飘扬起了那面曾经在特拉法尔加海战当中由纳尔逊将军挂起来的Z字旗,紧接着从铁公爵号战列舰开始向整条战列线的前方以及后方,所有看到这面旗帜的英国战列舰,都纷纷迅速的把这面Z字旗也挂了起来,就连在舰队最前端的贝蒂在看到了这面旗帜之后,也用他此刻有些微微发抖的后槽牙感叹到:“这是要以命搏命啊。”而所有升起了这面旗帜的英国超无畏舰上的枪炮官们,则开始第一时间举起了军舰内部的通讯电话连通了各主炮组以及弹药库。“强装药准备!”几乎所有的大口径火炮都存在减装药和正常装药两种情况,前者用于发射高爆弹,后者用于发射穿甲弹。但是历史上个别火炮还有使用强装药的数据,那就是说发射药用量比正常情况下还要高!大家也往往会把这种情况的火炮称为嗑药炮,而一提到嗑药炮,大家往往会想到二战时候的某个意大利驱逐舰和我老婆黎塞留,他们所装备的安莎尔多M1934和M1935两款15英寸舰炮可以称得上是嗑药炮的典范之作。然而历史上还有一款火炮,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同样具备着一颗狂野的内心,英国人的13.5寸MK V就是这样一种火炮,为什么出口型的MK VI要缩减药室的容积?说实话,仅从火炮数据上来看,英国人的13.5寸炮在使用正常装药的情况下,用135kg的发射药以把640kg的炮弹打出近780米每秒的初速。这个威力最多只能算中规中矩,历史上毕竟美国人的14寸L45舰炮可以把几乎同等重量的炮弹打出790米每秒的初速,斯柯达350mm L45更是让重量相当的炮弹飞出820的初速。但是MK V还有强装药的模式,这个模式在英国人历史上,因为从来没有遭遇过现在这样紧急万分的状况,而且始终处于优势局面,所以从来没有采用过,在强装药的模式下,发射药从135kg提高到了190kg左右,在如此夸张的高能发射药的推动下,这门火炮可以打出863米每秒的初速!这样的指标甚至把斯柯达350毫米重炮都甩开了一条街!而在英国各舰的枪炮官下令准备强装药的同时,英国人的整条战列线,开始向德国人的方向偏转了两个罗经点,并且同时开始加速迅速的拉近和德国人之间的距离。在队尾的几艘装甲巡洋舰彻底崩溃之前,杰里科要趁着这最后的10分钟和德国人以伤换伤,以血还血!舍尔先是在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的舰桥上接到了德国军舰上无线电通讯员的汇报,英国舰队突然开始以明码广播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可疑的举动,舍尔立刻就意识到这是英国人在向其他的什么人传达现在英德双方的交战位置。可是英国人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明码来广播呢?这毫无疑问是英国人所布下的一个陷阱,可是问题在于英国人的大舰队都在这了,他们还能有什么样的力量来布置陷阱?靠那4艘藏起来的超无畏吗?就在舍尔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英国人的这个陷阱到底是来自于何方的时候,突然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的舰长开始惊呼:“英国人疯了吗?”舍尔看向对面的英国大舰队,这时候他才发现整个英国大舰队,现在都已经挂上了Z字旗,而且正在迅速的拉进和德国公海舰队之间的距离,本来双方的交战距离在1万米左右,现在英国人已经迅速的拉近到了9千米以内,并且还在靠近!“该死的英国人,到底要干什么。”也就在此时,正在突进当中的英国大舰队里再一次爆发出了熟悉的爆炸声,“赫刺克勒斯”号在伴随着大舰队突进的过程当中被巴伐利亚号战列舰的380毫米舰炮所发射的炮弹贯穿了炮塔正面,这枚炮弹引燃了炮塔内部堆积的发射药,并且向下继续引爆了换药室内的发射药,随后,就是在舰体前部弹药库所发生的大爆炸。这样的爆炸声英国人今天已经听了太多次了,德国人那边再次欢呼自己又取得了一个战果,舍尔也因为这个战果而坚信胜利女神依然在自己这边,不管英国人现在要做什么,德国公海舰队此刻都已经稳操胜券。然而英国人并没有为战友的牺牲而悲伤,他们只是继续的拉近距离,直到整个大舰队逼近到了德国人7500米左右的位置上。这甚至算得上是一个在前无畏舰时代都可以企及的交战距离了。然后,就是英国人饱含愤怒的炮火。如果在战场上,自己手中的装备不如对方,我们的大炮打不穿敌人的装甲,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杰里科此刻的耳畔,似乎又想起了当年自己在地中海舰队时期,自己的授业恩师特莱恩爵士的教诲。而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他也依然没有忘记自己当年对自己的恩师做出的回答。“那就拉近距离!直到能打穿为止!”17:59,德国海军“威斯特法伦”号战列舰1号主炮塔炮座被英国皇家海军“阿贾克斯”号战列舰击穿,这一次德国人的防火门并没有保护住他们的战列舰,随着高温的爆燃火焰冲入底部的弹药库,这场海战当中德国人损失的第1艘战列舰出现了。而在此刻远处的水天线上,奈杰尔在声望号战列巡洋舰的舰桥上,也看到了远处夕阳下水天线上所升腾起的灼热而耀目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