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联合舰队和徐越明率领的远征舰队彼此在35,000米的距离上发现了对方,此时欧洲联合舰队的速度为15节,五菱宏光远征舰队的航速为22节,双方相对速度达到了接近每小时69公里。在整个舰队最前方的拉佩雷尔稍微盘算了一下,在他看来双方接近到炮战距离大概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巴黎级战列巡洋舰所装备的M1910型340毫米舰炮(历史上M1912型340毫米舰炮提前两年问世),法国人的340毫米舰炮性能还是比较优秀的,发射555千克重的穿甲弹,初速也能够达到800m/s,然而这样一款舰炮的炮塔仰角却被法国海军人为地限制在了12.5度。而这主要是因为法国海军自己折腾了一套弹性装填系统,这套弹性装填系统可以让法军战列舰的主炮在任意的角度下装填炮弹,在法国人看来这可以有效的提高火炮的射速,但是这套弹性装填系统也有其自身的问题,那就是因为法国人炮塔体型的局限性如果角度太大的话那么就没有办法继续装填了,实际上这套弹性装填系统可以最多满足不超过15.5度的装填需求,可是法国海军出于可靠性以及对于交战距离的考虑,认为12.5度已经足够了,在这个角度下340毫米舰炮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4,500米,法国海军认为超过这个射程的炮战就是在浪费弹药,因此,拉佩雷尔认为双方最起码还要继续拉近2万米的距离才能够进入炮战距离。顺便说一下,明军自龙渊级开始也装备了这套弹性装填系统,而且其实这套系统算不上是什么很特别的黑科技,英国人在前无畏时代就曾经采用过,只不过当时只能在几度的范围内来装填炮弹,而龙渊是真正能够达到全角度自由装填的,靠的是什么呢?是技术吗?是吨位够大!座圈够大!再强调一遍,吐糟一艘船浪费吨位是没有什么太大价值的,因为增加吨位所带来的战斗力增益是绝对的,给任何一个战列舰的设计方案网上增加几千吨的吨位来给设计师自由发挥,肯定只会比原来更强,就像实际服役的装备380毫米舰炮的4万吨级的俾斯麦,战斗力就是要比原本计划当中的3.5万吨装备8门350毫米舰炮的比斯麦要强。虽然说在拉佩雷尔看来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那也是转眼就会过去的,毕竟对方已经出现在了水天线上,拉佩雷尔急切的询问后方的伯尼中将现在应该怎么办,而伯尼中将此刻脸上的表情基本上也算是斯普拉格2.0,在他的角度也能够看到前方出现的明军战列巡洋舰的身影,只不过无法辨别出前方骤然出现的明军有几艘主力舰。现在应该怎么办?掉头折返吗?可问题在于整个编队的编队最大航速撑死只有18节多一些,就算把最慢的几艘船抛开,绝大多数的主力舰也只能达到21节的速度,而明军的战列巡洋舰起码能够跑到27节,掉头跑的话能跑得掉吗?“该死的!明军的主力舰为什么会出现在亚丁湾!”伯尼中将攥紧了自己的拳头,以他这么多年的从军经历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了,直觉告诉他可能现在立刻掉头跑路是最好的选择,可是他过去的经验也告诉他,现在掉头跑路肯定会被明军追上咬住尾巴遭遇一场重大的失败,不如就在这里和明军杀出一条血路来。算算手中的底牌,无论如何自己手中也有17艘主力舰,虽然现在还不清楚明军到底有多少艘主力舰,但是从现在这个距离上大体的估量一下的话数量似乎和自己这边旗鼓相当,而在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之前,其实就已经和英国印度洋舰队联络过了,印度洋舰队的两艘快速战列舰和两艘战列巡洋舰在台风结束之后就从新加坡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来接应他们了,虽然还不清楚现在英国印度洋舰队的4艘快速战舰赶到了哪里,但是总归算是有指望的。现在摆在伯尼中将面前的是两条路,现在立刻撤退跑路或许能够保存下来一部分军舰,但是可以肯定必然会遭遇一场惨败,而且在舆论上来说,人们不会在乎你手中的舰队有多少问题,人们只会看到你在双方兵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连打都没打就掉头跑路,到时候无论是出于舆论还是出于甩锅的角度考虑,自己肯定都要上军事法庭。不要说参与欧洲联合舰队的其他国家的人会怎么看他这个舰队司令官,就算是英国国内也不会接受一个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未战先怯的指挥官,更何况在自纳尔逊之后,所有的皇家海军的军官都以纳尔逊为标榜的状况下,又有哪个能接受连打都不打就掉头跑路的结果?何况,对于伯尼中将而言,在他看来也并非是没有机会,虽然前方已经出现了明军装备380毫米舰炮的龙渊级战列巡洋舰,明军舰队当中的超无畏舰数量显然要更多一些,但是那些到底是要牺牲一定防护的战列巡洋舰,在狭窄的亚丁湾当中,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火力和装甲的。这当然也是伯尼中将并非技术军官出身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在他看来,战列巡洋舰就是一种装甲不如战列舰且跑得更快的主力舰,对于技术装备没有足够敏感性的他并不能像费舍尔那样在明军和美军于当年的纽约外海那场冲突之后意识到明军的战列巡洋舰在防护上很可能比他们此前预期的要更好。因此,在经过了10分钟的犹豫和思考之后,伯尼中将下令舰队保持航向不变,在伯尼终将看来,明军应该会选择在拉近到一定距离之后横切他们的前方以获得一个理想的T字横头,对于拥有速度优势的明军来说,他们想要办到这一点是很容易的,因此伯尼中将也单独给拉佩雷尔中将发去了消息,如果明军进行横切的话,则拉佩雷尔中将应该率领4艘快速战舰主动向明军舰队发起冲击,干扰明军横切机动。这个命令如果换成法国海军当中的二旁人都会气的跳起来,然后大骂英国佬这是想要借刀杀人,毕竟以英国和法国那“一衣带水”的“历史友谊”来看的话,那么法国人确实有充分的理由以及历史经验证明这又是英国人要坑自己的一大例证,不过接到来自伯尼中将命令的毕竟是拉佩雷尔,作为法国海军曾经的总司令,该有的大局观他是有的,而且他很清楚换自己在伯尼的角度上也会下令让快速舰队在敌人横切的时候主动冲上去。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在这次欧洲联合舰队当中,并不仅仅只有他手中的这两艘法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在后方的欧洲联合舰队大舰队里还有4艘法国海军的无畏舰,发起冲锋并不仅仅是为了整个舰队的胜利,同时也是在为了自家的4艘主力舰能够博得一线生机。所以拉佩雷尔平静的向他麾下的4艘快速战舰下达了这个命令,并且要求后面的三艘船都跟随他的旗舰来进行机动,在巴黎号战列巡洋舰后方的圣女贞德号自然是会听从自家长官的命令,只不过跟在两艘巴黎级战列巡洋舰后方的RM的两艘快速战列舰此刻就有些意见了。在安德利亚多利亚号战列舰的舰桥上,意大利海军少将贝尼亚米诺看着前方越来越近的明军舰队,明帝国海军最强大的4艘龙渊级战列巡洋舰行驶在整个舰队的最前方,因此贝尼亚米诺少将很清楚如果他们4艘快速战舰要对明帝国的舰队发起冲击的话,首当其冲会和他们发生交火的就是这个星球上此刻最强大的4艘主力舰。意大利人参与这场战争本来就是想打顺风仗捞好处的,派出两艘船来参加这场前往远东的“军事游行”也只不过是“尽到一个盟友的义务”,可是盟友的义务也总该有个上限吧?RM一共就这么几艘主力舰,放在地中海里看起来倒还是个地区小强,可是要和明帝国这样的庞然大物相比,整个RM也就相当于人家两个主力舰分队吧?我们凭什么这么拼啊?就在联合舰队当中的各方各怀心思的向前继续接近等待着双方进入“常规炮战距离”的时候,就在拉佩雷尔中将正在巴黎号战列舰的舰桥上用舰内通讯广播向全舰官兵进行演讲加油打气的时候,在将近22,000码的距离上,在一个对于欧洲联合舰队上的所有人来说都以为明军应该开始进行横切转向的距离上,在整个舰队最前方的龙渊号战列巡洋舰打响了第一轮半齐射,紧接着跟随在龙渊号后方的龙罡、龙权、龙旭也纷纷开火。这一幕完全出乎欧洲联合舰队的意料之外,在2万米的距离上开始炮击????就算是极为追求远距离炮战的英国皇家海军的那些大型轻巡洋舰,也只是最远尝试过在18,000码的距离上开火,而且大型轻巡洋舰远距离开火与其说是一种战术选择,更多的不如说是因为过于羸弱的防护而迫不得已的一种结果而已,而且在实际交战当中对于主炮数量过少的这些大型轻巡洋舰来说,在这个距离上也很难取得什么命中。至于说在2万码以外,接近22,000码的距离上开火。对于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海军来说,这件事情的本质就像另一个时空100多年后在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海军都在继续打高亚音速的鱼叉和各种类鱼叉导弹,射程普遍只有180~200多的时候,有些个别比较有进取心的会打一些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提高到了300到四五百公里,然而某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选择给850毫米的垂直发射筒内装上高超音速射程4位数的弹道式反舰导弹单纯从每一项技术上来说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整合到一起装上军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对于这个时空当中的欧洲各国,尤其是对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很多军官来说,他们也意识到了伴随着火控的进步和舰炮口径的增大,炮战的交战距离必然会越来越远,但是当自己的对手骤然在2万米的距离上开火的时候,他们依然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对于拉佩雷尔来说,则更是如此。他目瞪口呆地看着在2万米以外的龙渊级战列巡洋舰开始向他们射击,而此刻把火炮的仰角抬到最高的巴黎级战列巡洋舰最多也只能打到14,000米以外的目标,而更重要的是法国海军在此前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1万米以上的炮战训练。在一开始明军的炮弹落点距离还比较远,拉佩雷尔心里还在安慰自己,这只不过是敌人在远距离上浪费炮弹的表现罢了,可是虽然在安慰自己,但是他心中的不安感却并未消散,如果换是埃尔施塔特海军或者是德国海军向他在这个距离上开火,他都会更笃定的认为对方是在浪费炮弹,可是对面的对手是大明皇家海军,是在过去20年当中领导了海军所有技术革命的大明皇家海军,是一支20年前海军的体量比法国海军还要差上一大截但是短短的十几年内就迎头赶上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新一代的海洋霸主,像这样一支在过去的20年当中创造了太多军事奇迹的伟大军队,任谁也无法轻视他们。而且拉佩雷尔很快的发现了明军炮击当中的诡异之处。他们打得太快了!对于各国海军此刻普遍的远距离炮战流程来说,正常的流程是首先打全齐射,以先抓方向,校正抓对方向之后再校正建立跨射,在建立跨设之后微调至敌舰处于半数必中界内或者MPI的办法来射击,这也就是目前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的方法。之所以不像中距离交战那样首先用半齐射来校准,主要是因为半齐射固然能够提高射击的频率,但是校射本身需要依靠炮弹落下来之后根据弹着点来调整,也就是说即便采用半齐射的方法,可以将射击频率压缩到15~20秒一轮,然而炮弹飞行的时间就已经超过了射击频率,再加上火控结算的时间因此半齐射带来的射速上的收益在远距离交战当中实际上是体现不到的。而且对于远距离炮战来说,更需要适中甚至是偏大一些的散步来便于建立跨射,英国皇家海军所尝试的人为增加散步的操作方法,就是为了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便于抓对方向之后再调整射击。而明军现在的流程却完全不同,他们居然在以15秒一轮的速度迅速的连续投射出四五轮炮弹,这让拉佩雷尔有些无法理解明军现在意欲何为?因为以现在的交战距离第1轮炮弹还在空中飞行的时候,第2轮炮弹就已经打出,这样的话如何校射?在拉佩雷尔所看不到的龙渊号战列巡洋舰的火控指挥室内,龙渊号战列巡洋舰的枪炮长楚晗正在一脸严肃的注视着变距盘上所显示的双方此刻不断在变化的距离,虽然这个名字给人一种江南小生的感觉,然而实际上这位枪炮长虎背熊腰,长相凶悍且沉默寡言,他曾经获得过多次大明皇家海军内部举行的炮术射击比赛的桂冠,在海军当中他也被大家开玩笑的称为“太平洋炮王”。而此刻整个龙渊号的火控指挥室内的所有人都在听从他的指挥和安排来进行射击,如果拉佩雷尔手中有倍率更高的望远镜的话,或许他就能看到龙渊号战列巡洋舰舰桥上此刻那夸张的12米光学测距仪,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舰此时主流的测距仪也就是15英尺,皇家海军现在装备的最大的光学测距仪是声望级战列巡洋舰上面所装备的25英尺测距仪,历史上英国人到一战结束之后才投入现役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上面所装备的最大的光学测距仪也只有30英尺长。现如今的RN,在声望和伊丽莎白女王级出现前,除了俄里翁号上有一具15英尺测距仪之外,其余所有主力舰配备的都是9英尺测距仪。其中,乔治五世级和铁公爵级,在完工之时就配备了7具9英尺测距仪(5座主炮塔上各1具,中央火控位上2具);而玛丽王后号与虎号,则是在完工时就配备了6具9英尺测距仪(4座主炮塔上各1具,中央火控位上2具)。在此之前建造的主力舰,测距仪主要安装在中央火控位上,炮塔上配备的测距仪则较少,如狮号与长公主号上只有2座炮塔配有测距仪,而俄里翁级上只有1座炮塔配有测距仪。至于无畏舰,无论是战列舰或是战列巡洋舰,全都只有1座炮塔配有测距仪。在此刻的欧洲联合舰队当中,绝大多数的主力舰装备的都是9英尺级别的测距仪,意大利海军和西班牙海军甚至只有6英尺级别的测距仪,而法国海军的巴黎级战列巡洋舰上倒是装备有两具5米级测距仪,但是法国人现在只能干瞪眼。对于明军来说,除了在火控系统上和光学测距仪这些硬件设备上面的优势之外,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在远距离射击当中结合了在中央火控列装之前速射炮时代采用的阶梯射击法,大体而言,就是用半齐射的方式迅速的在短时间内连续快速的打出参数略有区别的若干轮小散步的齐射,通过观测每一次的齐射落点,来迅速确认哪一轮齐射更接近目标,得以快速确定真实距离,而一旦建立跨射,因为散步小精度高的原因,明军省略了建立跨射之后微调半数必中界的流程,因此可以迅速的取得连续命中。而这种射击方法在明军的炮术训练当中展现出了非常惊人的高效率,此刻更是第一次在实战当中就在这些欧洲人面前展现出这套新式战法的威力。对于这些来自欧洲的老朋友,大明皇家海军向来是不介意每次在和他们相见的时候,整出点新花样的。2月8号上午11点40分,龙渊号战列巡洋舰在17,531米的距离上率先实现了跨射,此时距离双方交战打响第1炮仅仅过去了三分多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