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艘远洋渔船发来的消息非常的关键,但也非常的模糊。发现一艘主力舰。主力舰这个范畴可太宽泛了。排水量两三万吨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是主力舰,普遍排水量在1万吨出头比较老旧的前无畏舰是主力舰,甚至一些旧式的一等装甲巡洋舰当初也能算得上是主力舰,虽然说现在的主力舰基本上都默认为无畏舰起步级别的舰艇,但是英国人的大型轻巡洋舰算不算是主力舰,一直都是一个很有争论性的话题。虽然最终大明官方不认为这些大型轻巡洋舰能够算得上是主力舰,毕竟他们无法承担主力舰级别的任务(当然海军很想把这些东西都算作是主力舰,这样就可以有更充足的理由来向议会和内阁索要军费),可是这些大型轻巡洋舰毕竟在舰体长度上完全就是正常的战列巡洋舰级别的,再加上其所装备的大口径舰炮,无论是敌人对军舰进行了适当的伪装,还是那艘远洋渔船上的观测员对目标的判断造成了偏差,都有可能把大型轻巡洋舰判断为一艘真正的主力舰。不过,如果观测员没有判断错呢?现在出现在班达海北部的这艘船,是另外一艘大型轻巡洋舰,还是一艘其他的战列舰或者是战列巡洋舰呢?虽然说英国人印度洋舰队的4艘高速舰此前确认依然停留在印度,并没有越过马六甲海峡。但是一方面谁也不能保证英国人不会学着像当初明军穿越马六甲海峡那样偷偷的把这几艘船穿过龙目海峡进入太平洋用来保卫澳大利亚,从时间上算,英国人理论上如果不被发现的话,是有可能把这几艘船部署在澳大利亚的,如果是那样的话有一艘主力舰出现在班达海的北部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另外还要考虑的就是美国人,美国人也有大型轻巡洋舰这个先按下不表,美国太平洋舰队也是有真正的正儿八经的战列巡洋舰的,虽然说美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外形非常的独特,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毕竟除了美国海军之外,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把一艘主力舰上所有的主炮都放置在舰艇的尾部,可是那艘远洋渔船在此之后很快就失去了联系,因此这边也没法通过无线电呼叫来询问那艘远洋渔船他们所发现的“主力舰”具体的外形是怎样的,在这样的状况下明军也不得不要考虑美国人的战列巡洋舰溜到班达海附近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摆在明军面前的问题只有一个——两艘海权级装甲巡洋舰还要不要继续冒险追击,如果来的是另一艘大型轻巡洋舰倒也罢了,虽然是从正义的2打1变成公平的2对2,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明军依然是有战而胜之的把握的。问题在于,如果来的是一艘真正的主力舰呢?在“海圻”号装甲巡洋舰上的王涛少将现在面临的抉择就是,究竟是抓紧时间依然按照现在的速度冲入战场,还是放慢速度等后方的战列巡洋舰跟上来之后再一起追击,把拖延敌人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前面的小学生身上。王涛只犹豫了不到10分钟,就决定继续依照现在的航速和航线展开追击,目标依然锁定在有飞艇跟踪的肯特号上面,同时向上级发报,请求调派其他的侦察飞艇来搜寻班达海北部海域确定那艘不明的“主力舰”到底是什么东西。王涛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是有他自己充分的理由的,首先击沉一艘大型轻巡洋舰的机会非常的宝贵,他不想错过,而且在战前闻人牧中将给他们的背书当中,就多次强调他们应该勇敢的投入战斗,当然勇敢并不意味着莽撞,海权级装甲巡洋舰的速度同样也是独步天下的,和英国人的大型轻巡洋舰在伯仲之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华约各国的其他战列巡洋舰,除了英国人的声望级之外都没有任何可能能追得上海权级,也就是说如果状况真的不对的话,海权级掉头跑路总是能够跑得掉的。何况,虽然作为一款排水量将近2万吨的舰艇,海权级在海军内部被一些人批判,为了一个特化的任务有些过于大而不当,为了航速牺牲了很多东西,比如火力上只有两座布置在舰艏的260毫米舰炮,即便是采用了最新的长260炮管,火力依然不能让人满意,但是海权级在防护上放眼全球来说还真不能算差,230毫米的主装甲带有整整4米高,倾斜角度达到了20度,虽然因为重量的问题海权级相比于其他的明军大型水面舰艇对水下水中弹的防护无法同日而语,但是和其他国家同吨位军舰的水下防护,甚至是一些吨位更大的军舰水下防护相比,抗弹性能并不差。或者换个比喻方法,海权级装甲巡洋舰的侧舷防护水平,在远距离交战的情况下胜过华约集团除了声望级战列巡洋舰之外的所有战列巡洋舰——即便是把所有的高速舰都考虑进来,在远距离交战的情况下因为主装甲带的倾斜角度巨大,海权级侧舷装甲表现的期望甚至会超过拥有11英寸侧舷装甲的自治领级快速战列舰和荷兰七省级快速战列舰,也就只有伊丽莎白女王级快速战列舰能够依靠着单层13寸的垂直装甲压一头。而放在明军内部,230mm/20°的装甲也就比明军进取级和亲王级战列巡洋舰的280mm/12°差一些而已。就算对面是一艘真正的高速主力舰,除了个别几个战斗力颇为强大的型号之外,海权级并不是完全没有招架之力的。这也是在设计之初的时候为何在有限的吨位下与火力和防护两方面进行取舍当中依然倾斜了相当一部分给装甲防护的原因。火力决定一艘船的上限。装甲决定这艘船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