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对于天长节所准备的庆典活动从早晨8点开始塞满了整整一天,包括并不限于花车巡游、陆上阅兵式和海上阅舰式和晚上的焰火表演以及宫廷晚宴。时间表可以说安排的很满,对于日本来说,战争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无论是对于日本王国政府来说,还是对于大明来说,他们都需要向民众证明在这场战争当中,己方的兵员是如何的精锐,己方的战舰是如何的雄壮,总而言之便是要向民众展示实力。这一点对于大明来说并不困难,毕竟如今的大明甚至都没有进行全面动员,虽然朱少铭有时候总是开玩笑,如果按人均而论,大明还算不上是当时最强的国家,毕竟无论你的总量有多高,一旦计算人均那便是“泯然众人”了,可是另一方面人均也意味着在同样的战争压力面前,平摊在每一个大明国民头上的压力更小,而相比之下战争对于日本人的压力就要更大一些了,虽然还不至于到欧洲各国那种已经开始逐渐竭尽全力的状态,但是对于日本民众来说,开战一年以后,多少也是能够感受到生活水平相对受到的影响的。而为了坚定民众们的战争信心,就需要在这方面多做文章,而天长节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来向民众展示。在此前几天大明天子刚刚来到日本,在接头的报纸上就已经开始对大明给予日本的支持和帮助进行宣传造势。而在今天的这庆典活动当中,众多造势环节里最重要的就是阅舰式,对于日本来说,虽然他们国家的海军发展可谓坎坷,但是阅舰式这个东西,日本人却是不陌生的——无论是参加别人的阅舰式,还是组织自己的阅舰式。在江户幕府初期,德川家光等将军曾举行过水军检阅活动,称为“船行列”,类似于后来的阅舰式。不过对于近代日本来说,他们的阅舰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元年。1868年4月18日,明治天皇在大阪天保山检阅了新政府的舰队,当时称为“海军天览”。天皇没有乘坐船只检阅,而是从海岸附近天保山炮台的观礼台上目视受阅舰船排成纵队从山下的海域驶过。参加检阅的舰船有7艘,其中6艘来自于佐贺、久留米、长州等各藩,总吨位只有2452吨,另有1艘法国巡航舰“迪普莱克斯”号。受阅舰队总指挥由乘坐旗舰“电流丸”号的佐贺藩士石井忠亮担任。天保山检阅虽然规模很小,也不甚规范,但是即便日本现在南朝恢复,权力更迭,这依然被看作是近代日本海军阅舰式的开端。只不过40多年过去,现在就算日本海军大多数的主力舰并不在国内,这场在天长节上所举办的阅舰式依然比起40多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赤城号战列巡洋舰虽然还没有服役,但是已经担负起了挑起今天日本海军场面的大旗,这是今天东京湾当中唯二的日本海军现代化主力舰,而除了赤城之外,另一艘日本海军的主力舰则是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首舰金刚号。对于40多年前的日本海军来说,他们可能很难想象到自己会在40年后拥有两三万吨的巨舰,甚至军舰的战斗力就算和欧洲列强相比也算得上数一数二。今天担任观礼舰的是一艘吨位并不是很大的游船,龙武号也加入到了检阅编队当中,这样也有助于日本人届时拍出关于今日阅卷式的照片当中的景象更加壮丽——借用来参加阅舰式的其他国家的军舰拍出更有冲击感的照片这一点最有经验的大概是毛子,我们参加毛子太平洋舰队的阅舰式被安排在毛子太平洋舰队的纵列后方,俄国人的摄影师从整个舰队的最前面向后方垂直拍过去,在最前面的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看起来威武雄壮,而往后则是被瓦良格号硕大的身影遮挡下只能看见一根根围杆的其他舰艇,猛地一看俄国太平洋舰队似乎兵强马壮,但是仔细一看后面一大片都是我们海军洁白的白色桅杆。这种在摄影上的小把戏毛子陆军其实更擅长,在我们和毛子的军演结束之后,在我们的99和毛子的T80U后面塞了一堆T62,猛的一看还以为这是毛子恢复到西方81时候的巅峰了呢。日本的民众自然被这样的场景惊得如痴如醉,虽然大型主力舰只有3艘,但是两艘陪同龙武号而来的海权级大型装甲巡洋舰在体格上也称得上是主力舰级别,看起来大船还是有不少的,再加上后方跟随的众多巡洋舰和驱逐舰,一时间也显得东京湾内桅杆林立,气势不凡。但是对于见惯了大风大浪、大明皇家海军哪条船他没上过的大猪蹄子朱少铭来说,今天这就是小场面了。正是因为见惯了大场面,所以在场的几艘主力舰并没有过多的吸引他的目光,反倒是一艘出现在巡洋舰编队当中的“半平顶船”吸引了他的目光。那显然是一艘从巡洋舰改造而来的航空巡洋舰,只不过相比于完善的航母结构,这艘船的状态更类似于另一个时空当中暴怒号航空化改造的中间状态——前后的飞行甲板虽然是联通的,但是军舰的舰桥和主桅杆依然在舰体中部,舰体中间的航空甲板从两侧绕过已经被尽可能缩小的舰桥然后连接前后。另一个时空当中,旧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的舰桥有的在左有的在右,而如今的日本海军的这艘航空巡洋舰舰桥在甲板中间,那感觉就像是印度海军的维克拉玛蒂亚号的舰桥再往舰体中间挪了挪那样诡异。“这艘船是?”朱少铭有些好奇的询问在自己身边的几位日本海军的高级军官,包括日本王国海军总司令上村彦之丞和第一舰队司令吉村茂太郎:“原来贵国海军也在尝试探索海军航空兵啊,那是一艘航空巡洋舰对吧?叫什么名字?”上村彦之丞轻轻的点了点头:“好让陛下知道,该舰名为凤翔。”对于这个名字,朱少铭甚至已经懒得去惊讶了。“看样子这艘船贵国海军已经使用了一阵子了,这样说起来的话这条航空巡洋舰问世的时间也并不比我国的重型载机巡洋舰要晚多少?”“是的,我们在演习当中体验过一次天朝海军的海空协同之后,在我们回国自己复盘的过程当中,有几名参谋提出了现在海军的主力舰在能力上的缺陷,这艘航空巡洋舰主要就是为了弥补这种缺陷的。”朱少铭饶有兴致地听着上村彦之丞介绍着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虽然说日本人也算是从大明这里获得了灵感,但是不得不说,这些日本人当中,确实有一批人嗅觉极为敏感。毕竟在这个时代敢于主动提出主力舰的缺陷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情。军事上有个很常用的词,“集中兵力”。集中兵力的实质不是集中士兵的数目本身,而是集中士兵所管理的火力,这种火力小到士兵手中的步枪大到坦克大炮甚至是海上的军舰。所以,我们也可以把“集中兵力”称为“集中火力”。首先明确一个概念:有效火力投射量(真正砸到敌人头上的火力)等于火力投射总量乘以火力投射效率(受火控因素影响)。海军的兵力使用原则本质上与陆军是大同小异的,主要的差异产生在海上交通线的特殊性上。但陆军力主于在合适的位置集中最大的兵力和火力,海军战役兵团自然也是遵循这个规则的。陆军集中火力的方式是堆砌火力单位和高素质兵力单位,而海军集中火力的方式并不是集中舰艇,而是集中舰艇上的优质火力。在海军中,能搭载最优质火力的平台截至目前只有一个——主力舰。战列舰本质上是一个集中火力的平台,同时,由于它船体优良的适航性、稳定性、防护性能,它也自带拥有了极佳的生存能力和在海上较为优越的战略机动能力——从远洋的远距离调动来看,慢速战列舰未必不如一些驱逐舰和轻巡洋舰。总的来说,它是一个为集中火力而设计的综合性平台,也是具有最佳火力投射效率的平台(搭载早期大型雷达系统和巅峰时代的光学射控系统),这都是别的军舰不可能具备的。在步入无畏舰时代之后,尤其是高速的战列巡洋舰开始出现之后,战巡的部分职能和战列舰合并,这时候战列舰发展到了顶峰。而也因为这些性能的综合,产生出了一个攻击/打击效率最佳的集合体——战列舰成为了军事上担任威慑力量的最佳选择。但是,即便发展的日趋完善,主力舰所面临的困境,实际上并没有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而得到解决。或者在另一种程度上来说,主力舰所面临的困境是伴随着自己自身技术水平的进步而不断加大的。30多年前的铁甲舰受制于技术水平和设计水平的限制,虽然也算得上是大型主力舰,但是那玩意在那个时代当真算得上是真正的濒海战斗舰了——区别仅在于对于强国来说,这玩意是在别人的濒海战斗,对于弱国来说这玩意要在自己的近海抵御强国的入侵,总的来说在铁甲舰时代,是没有远洋决战这个概念的。远什么洋?就你这点速度,就你这点适航性,你有远洋的能力吗?主力舰开始在远洋作战能力上开始狂点科技树,是从最早的前无畏舰,也就是英国的君权级开始的,高干舷意味着航行性能的提升,也意味着作战环境的变化。以大明皇家海军为例,他们手中现在最强大的主力舰,相比于几十年前最大速度提高了一倍不止,吨位更是翻了六七倍,火炮口径也从240毫米的前膛炮提升为了380毫米的50倍巨炮,即便不考虑装甲钢材质上突飞猛进的进步,哪怕在厚度上,330毫米的装甲也要比10英寸级别的熟铁装甲要厚得多。但问题在于,机动性获得大幅提升的不仅仅只有主力舰,这是伴随着时代各种不同的均线都在整体提升的,而作战环境的不断扩大,更是让主力舰从“如何打赢对手”被逼的首先开始思考“如何确保和对手能打起来”。大明皇家海军采取了全高速主力舰的策略,未尝不是一种应对方法,更快的航速自然也能够搜索更大的海域范围,有更多的搜寻能力和主动交战权,但是这种应对方法固然把主力舰推上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却也像是三叶虫在最后时期的进化一样——把自己也逼上了绝路。大明皇家海军现在的优势其实就是建立在主力舰队整体速度相对于对手的优势差上,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家迟早都是一水的30节高速主力舰,主力舰的速度提升是有上限的,这是阿基米德决定的。当船只的某些性能达到极限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把目光投向其他方向。就比如现在从空中飞过,正在接受检阅的机群,这些看起来还有些单薄的飞机是注定要用他们的翅膀来改变人类传统的海战游戏的,朱少铭在听着上村彦之丞介绍日本海军航空兵发展经过的时候,目光已经不由的飘向了空中的飞机,日本海军的岸基飞机和舰载机完全都是从大朱明采购的,当然大明还把自己早期的一些带有更多实验型号的飞机,打包低价都甩卖给了周边国家,这些飞机相比于明军自用的型号自然存在着技术代差,但是即便如此拉去和欧洲顶级的战斗机比在性能上也是不遑多让甚至还有所优势的。“贵国的空中受阅室安排的不错,居然还有从两个方向飞来的飞机,是要进行飞行表演吗?”“两个方向飞来的飞机?”上村彦之丞听到这句话之后稍微愣了愣:“我们。只安排了一个飞行编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