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今的美利坚合众国已经动员起了将近400万的野战部队,但是相较于整个美洲战场来说,在数量上仍然力有未逮,按照美国陆军对于自己部队和明军在战场上互相战斗力差异的推论,当美军处于防守状态的时候,最精锐的战前常备部队可以做到在兵力1:1的情况下坚守住一座城市,而如果换作是后来动员的后续部队,大概需要1.2到1.5比1的兵力情况下,才能够坚守住一座城市,而如果把守军换作是国民警卫队的话,虽然国民警卫队的战斗力参差不齐,但是普遍认为起码需要2.5~3倍的兵力才能够坚守住,这还是建立在美国国民警卫队的装备除了重炮兵部队之外其实并不差的前提上。虽然交换比并不好看,但是相比于野战状态下,处于防守当中的美军交换笔其实已经很理想了,按照美国人的估计,战前的那些常备部队在进攻作战当中起码也需要3.5:1的兵力才能够打开突破口,不过如果只是要在野战当中形成相持状态的话那么至少也需要2:1的兵力优势才能相持,至于国民警卫队?在野战状态下的国民警卫队和明军之间的交换比甚至能够达到7:1甚至是8:1,因此事实上把这些国民警卫队用于固守城区的话消费比是更高的,这样也可以解放出更多相对精锐的野战部队在外围活动。这方面其实和古代的守城作战非常类似,古代的守城作战当中,紧急征召的民夫也能够在守城战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你要把这些紧急征召的民夫派出城外和敌人的部队野战的话,那么可能上万人的民夫就能够被对方几百人给正面击溃,在步入近代之后应急征召的部队交换笔并不会像古代战争时那样离谱,但是未经严格训练的部队和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之间依然是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的。哪怕是我们人明军队当年那些被认为是真泥腿子的敌后游击部队,哪怕是那些在正规作战序列之外的所谓县大队和区小队的游击队,也照样是要在作战之余的生产活动当中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训练课程的,在这方面甚至进展的要比光头手里的那些所谓的正规军要更加合理有效,一只强大的军队从来都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勇气和科学缺一不可。武器装备固然很重要,但是人的因素更加重要,不敢使用的武器就等于空气,就像二战爆发前的法国,固然拥有当时整个西欧最强大的陆军,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绥靖无论如何都是吓不到德国人的。而对于美军来说,由于其工业重心是围绕在五大湖地区的,对美国人的好处来说,那就是起码他战火烧到五大湖地区之前,美国人的造血能力不会因为前线的变化而产生波动,而美国辽阔的国土,也能够为其提供空前的战略缓冲地缘。也正是因为其主要的工厂都在五大湖地区周围,因此美国陆军在后方组建的新编部队的训练基本上也都在东海岸的北部各州进行,在完成整编之后进行为期几个月的训练再拉到各地战场,而且这些部队整训的地点也基本上都围绕在美国的一些重工业区或者是重要的兵工厂附近,比如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周围就有美国陆军最大的一个部队整训中心。但是虽然有着整个西方世界当中规模最大的工业,可是美军现在的扩军工作进展的却并不非常顺利,美国人并不缺乏足够的产能来为士兵们提供枪支弹药,毕竟只要从那些临时征召起来的国民警卫队所装备的武器都称得上门类齐全,装备有素,而且如今的英国和法国都把相当一部分的武器订单交给美国来代工,而在太平洋上的澳洲和新西兰,更是直接从美国进口全套的武器装备,可以说美国已经事实上成为了华约当中最重要的兵工厂。但是光有装备是变不出部队的,对于美国来说,他们在过去的近20年里就一直在忍受着每一次扩张的过程当中所招来的压制和由此带来的屈辱,美西战争被迫接受“调停”,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古巴显得是那么遥不可及,而在此之后因为西奥多·罗斯福那一批人所策划的袭击彻底的激怒了大明而在1905年招来了明帝国跨洋而来的报复,更是让美国人民在自己的家门口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在此之后霍夫曼总统身负着巨大的声望登上了总统宝座,也就从那时候开始,美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卧薪尝胆,在这片土地上,除了当年内战的时候还从来没有过在和平时期维持上百万的常备军,在圣卢西亚海战当中遭到毁灭性打击的美国海军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被重建了起来。可以说在这场大战爆发之初的时候,合众国上下都对白宫都对于美国军队寄予了太高的厚望,无论是开战之初美国陆军所发动的“向南方进军”的攻势还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对于珍珠港所进行的异想天开的袭击作战,都曾经一度让美国民众格外的振奋,然而在振奋之后遭到的却是对于国民士气的又一沉重打击。陆军在开战之初的进攻并不顺利,在最初的冒进并遭到了挫败之后只能节节败退维持战线,海军在珍珠港所取得的所谓的战果也很快随着明军亚丁湾海战的空前胜利而成为了全世界的笑柄,这对于在过去10年里卧薪尝胆、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一举扭转此前所遭受屈辱的美国年轻人来说,在精神士气上造成的打击是难以用具体的尺度去衡量的。而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现在的美国年轻人已经有一些开始逃避兵役了,而且由于明帝国更是提出了北美各族民族自决建国这样的口号,更是邀请了众多美国黑人代表、墨西哥裔代表、印第安人代表等有色族裔前往顺天府召开“新北美民族联合会议”,并且将要在这场会议上讨论未来美洲新成立的民族国家建国草案。这更让美国后方人心浮动,不仅需要分出不少的精力用于维持内部的那些少数族裔的稳定,免得前线没出问题结果后方遍地开花,更是干扰了很多地方的部队征集工作,而且可以预料的是,随着这场在顺天府举行的明帝国口中所声称的所谓“关系到美洲未来局势”的会议在结束之后,美国国内的白人和那些有色族裔之间原本就脆弱的信任,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继续维持下去?美洲的黑人之所以愿意支持现在的合众国,那只是因为他们依然重视身上“美利坚合众国公民”的身份,哪怕这是一个受歧视的身份,但这也是在这些黑人待在美洲的立身之本,并非没有人尝试过让这些黑人重新回到非洲去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但是这些黑人又不傻,能够待在美洲,为什么要回非洲?毕竟美洲、亚洲和欧洲能够称得上是“现代文明”,回到非洲去有什么?但是如果说支持他们就在美洲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呢?那这些长期受到白人歧视和压迫的黑人还有其他的少数族裔,大概会非常乐见其成吧?未来恐怕美国人除了要把兵力用在正面的战场上之外,还需要把相当一部分武装力量用于维持后方的稳定,而这想想就足够让人头疼了。再加上此前在东线战场上为了弥补前方部队的损失,已经把后方大量的新组建的部队当中训练相对比较完善的那部分已经先拉上去了,而现在剩下来的这些正在训练的新编部队当中大多数还没有达到原定的训练时长。不是没有人提议过缩短训练时间,然后把这些部队给拉上去,但是这遭到了陆军当中的潘兴中将本人的强烈反对,而他反对的理由自然也非常的充分——“十新三老”,早在美国军队观摩当年普法战争当中就从普鲁士军队的身上学到的众多经验当中最为深刻的一条就是10个走上战场的新兵蛋子大概有7个都会死在战场上,而只有剩下的三个才能成长成为老兵,因此在把这些士兵送上战场之前进行必要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美国陆军为此制定的13周训练周期也是基于美国军队在此前战争当中的经验而制定的。现在这些后方的新编部队里,平均的训练周期只有六周,也就是只有原定训练时长的一半不到,而完成了超过10周训练周期的部队只有不到15%,先不说越来越激烈的东线战场同样也需要这些部队的补充,就算真的能抽出一些新编部队来支援西线的旧金山战场,没有足够的数量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而哪怕凑够了足够的数量,这样一批没有经历过多少实战经验,老兵比例不到10%绝大部分都是由新兵蛋子构成的新编部队真的能够为旧金山解围吗?到时候万一不仅旧金山没有守住,又赔上了一批新组建起来的部队,岂不是得不偿失?但是如果不派出增援部队的话,如果说白宫坐视旧金山那边的部队自生自灭的话,以后谁还会继续坚守呢?“倒也不是没有一个折中的办法。”在美国战争部大楼当中,在一群陆军的将领们为了救援旧金山争执不下的时候,霍夫曼本人却叫停了这些将军们的争论,作为一个曾经同样带带过兵的老将,霍夫曼虽然当了10年的总统但是却并没有因此丧失在战场上的敏锐目光。“我们可以让后方的新编部队在盐湖城先集结,组建一个新的军团,然后沿着铁路线抵达斯帕克斯,明军在旧金山一线外围墙壁已经切断了通向旧金山的主要铁路线,随后我们的军团可以从斯帕克斯出发,徒步行军赶往戴维斯,也就是这里。”霍夫曼用手在地图上指出了一个在旧金山东北方向的小城,这距离旧金山有100公里,距离奥克兰也有90公里,中间还隔着海湾和密集的河网。“我们一个军团抵达距离战场核心这么近的地方,明军总是要分出一定的兵力来应对的吧?我们新组建的部队当然没有攻坚的能力,所以他们抵达到那里之后,只需要守住戴维斯城就可以,戴维斯城是萨克拉门托的门户,这样也可以起到一个双保险,如果旧金山真的陷落的话,我们起码还可以在萨克拉门托到佩塔卢马一带再组建一条防线,不至于一溃千里。”霍夫曼的意思在场的叫你们很快就明白了,大家都不是傻子,这确实是一个折中方案,救不救是一个姿态问题,救不救得出来是能力问题,起码把姿态摆出来,如果旧金山一线能够长期的支撑下去的话,那么这些在战场边缘磨练的新兵军团也可以逐渐成长为有经验的老兵,到时候说不定还真能替旧金山解围呢,如果旧金山支撑不了那么长时间的话,反正白宫也已经派出了增援部队,姿态也做出来了,国民也说不出什么。这确实是一个老油条能够想出来的办法,不过也确实是现在可能最好的办法。“我们的盟友刚刚取得了一场鼓舞人心的胜利,而且是从我们最强大的对手——明帝国的皇家海军手中所取得的胜利,可想而知这场胜利能够带给英格兰上下多大的鼓舞,而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带给我们的人民一场能够鼓舞人心的胜利了。”霍夫曼有些不甘地盯着旧金山:“我们看似解决了在西线的‘麻烦’,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其实只不过是我们把责任给推卸到了一边,我们依然事实上放弃了在旧金山一代战场上的主导权,而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在更重要的战场上给我们的国民带来一场他们所期盼已久的胜利!”“我们的盟友的舰队将会在近日抵达我国,届时,我们将从海上和陆地上同时和我们的敌人争夺战场上的主导权!”霍夫曼的声音高昂,而在战争部当中也应景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只不过霍夫曼自己都能够从这些将领的眼神当中看出一丝麻木,毕竟开战一年以来连续遭遇的挫折不仅挫伤了普通美国民众的信心,不仅影响的是美军基层官兵的士气,对于这些身居高位的将领们来说,这种影响或多或少也是存在的。只是作为高级将领的他们,大多可能应该拥有更坚韧的精神,更坚定的信念,或者当然也有可能,只不过是他们更有城府,把自己的失望和挫败隐藏得更深罢了。霍夫曼清楚,现在美国所面临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打胜仗来解决,但是在逆境的状态下想要打胜仗的话,他首先需要一名有足够坚定的意志,有足够对胜利的信念的将领来去执行作战计划。否则的话,连剑敌亮剑的勇气都没有,有何谈能够取得胜利呢?海军那边的状况他倒并不担心,马吉芬作为美国海军的支柱,论资历马吉芬在美国海军当中的资历甚至比他在美国陆军当中的资历更加深厚,毕竟这位老将的身上还拥有“首次在海上击败大明皇家海军”这个差不多已经被除了美国和明帝国之外其他国家所遗忘的光环,有他在美国海军还是值得相信的。但是陆军。霍夫曼的目光从眼前的这些美国将领的身上扫过,又有谁能够在这个时候担起担子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