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前线的局势还没有我们之前想象的那么坏,虽然美国人目前在太平洋上的众多破交舰确实对我们的航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不过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知会日本,兰芳和朝鲜三国海军抽调军舰组成护航编队护送接下来的运输船队,之后我们的运输船队将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压缩补给频率,但是会扩大每次船队的规模,下一次我们的甲424船队的运输规模将会达到20艘以上,护航的兵力将会包括一艘日本人的一等装甲巡洋舰,一艘兰芳的一等战列舰和我们的3艘二等巡洋舰,我们将会保证在此之后我们运输船队的绝对安全,不给美国人任何可乘之机!”在枢密院大楼的作战会议室当中,海军部长叶永辉再次表达了海军的决心。在此之前,美国人对于甲423船队的袭击可以说让海军有些下不来台,在此之前海军可是几乎一副把太平洋当作是自家内海的态度,结果谁能想到美国人居然把他们的一票大型远洋巡洋舰绕过了南美洲派到了太平洋执行破交任务。不得不佩服美国海军的这番魄力,即便是在大明皇家海军内部也有不少人对其竖起大拇指,这些扬基佬的作战水准还需要进一步衡量,但是他们这种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执行力度确实是可圈可点的。“甲423船队的护航编队幸存人员安置的怎么样了?”朱少铭在首座上捧着茶杯,脸上看不出一丝的神情,这么些年下来,喜怒不形于色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作为一个统治者,时刻隐藏好自己心底的情绪是最起码的修养。像那些随随便便就要到河北省来,还要嫂夫人或者是喂斯大林的癫疯病人,或许能够在一时取得耀眼的成绩,但是最终这种癫狂的情绪也会反噬自身,比如说眼花了把一栋钢筋混凝土的楼房看作是茅草屋,觉得自己一脚上去就能把这个茅草屋踹倒,最后把自己腿踹折了也没有成功,转过身一看,屋子里面冲出来的一群大汉已经给自己挖好了坟墓。沉着、冷静。这四个字的重要性他现在越来越能体会到了。“三艘护航巡洋舰上的官兵们都在交战当中受伤惨重,不过幸存的官兵大多数都搭乘上了救生艇,美国人在离开前也给他们留下了饮用水和食品,根据我们所研究的幸存者描述,致远号用深水炸弹击伤了美国人的一艘大型巡洋舰,我们已经展开了对这艘船的追击,不过不清楚能否在这艘船赶回港口之前抓到它。”默默的点了点头,朱少铭把目光投向了另一边的陆军,新任陆军总参谋长林怀生向叶永辉先是投去了一个略带幽怨的目光,随后站起来说道:“陛下,我们陆军所准备的两个师现在已经在夏威夷准备完毕,随时可以投入到对美国在中美洲地区殖民地的解放中来,而且目前陆战队所配属的重装备损失严重。这样的话会严重影响到我们原本制定的时间表,所以我建议我们陆军可以替代陆战队一并执行第一环节。”“陆战队可以继续执行任务!”海军一听到陆军想要从自己的碗里面扒饭马上就叫嚷了起来,刚刚从日本赶回来的周默存马上就一拍桌子站了起来:“陛下,陆战队现在已经得到了您所加强的特别重装骑兵团的加强,我认为陆战队完全可以继续执行原定的任务。”“没有重型压制火炮的情况下执行原定任务?”林怀生微微的挑了挑眉头,得到的却是周默存斩钉截铁的回答:“陛下的特别重装骑兵团的装备非常出色,我们有信心在特别重装骑兵团的配合下执行任务,而且在我们看来,重装骑兵团就像其所装备的坦克的名字一样,履险若夷、催敌正峰!”周默存的这番话让旁边无论是海军的还是陆军的人,都不由得暗中撇了撇嘴,不愧是在座的将军里面肚子里墨水最多的一个,你瞅瞅这个不留痕迹的马屁拍得陛下必然相当舒服。朱少铭脸上依旧不着痕迹,不过他确实感觉到比较舒服,毕竟马屁这个东西一时被拍一时爽,一直被拍一直爽。对于周默存的话,朱少铭自然是非常支持的,之所以这一批原本应该算是陆军编制的特别重装骑兵团要配给陆战队一起行动,那自然是因为陆军里面的保守势力作怪,陆军当中的众多保守派对于这些纯机械的战争机器,在战场上的可靠性表达了严重的质疑,他们相比较之下还是更相信自己手头的大炮和战马。虽然朱少明知道在某种情况下,他们现在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初代坦克最大的敌人并非是敌人的机枪,战壕和大炮,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那高得令人发指的故障率,和这些早期坦克的故障率比起来,印度的那阿琼都能算结实可靠、皮实耐用的了。但是这并非是阻止新技术装备进入军队当中的理由,没有什么东西从一开始就是结实可靠的,实际上原本朱少铭也没有打算在刚刚进入20世纪的时候就去折腾什么坦克。但是在前年的时候陆军军械局神秘兮兮的向他呈上了一辆试验车,因为在甲午战争当中受到他的影响明军就已经在战争当中部分的采用了堑壕防御战术,而正如当年棱堡出现之后就连其设计者也在苦思如何进攻棱堡一样,在尝到堑壕防御战术的甜头之后,明军也很快的意识到这个战术必然将会在其它国家当中也同样流行开来(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多虑了),于是如何进攻体系完善的堑壕防御体系就成为了陆军所思考的事情。而他们拿出的成果就是一辆真正意义上多铆蒸刚的怪物。多炮塔、铆接装甲、蒸汽动力、刚性悬挂!是的,所谓的多炮塔就是在敞开的车体上架设了4挺机枪,铆接装甲倒是名副其实,蒸汽动力自然也采用的是蒸汽拖拉机的蒸汽锅炉和蒸汽机,还有一个竖起来高高的烟囱,刚性悬挂那更是坐上去感觉格外酸爽。不过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始,朱少铭并没有过多的在坦克上直接把后世的一些金手指传达给下面的人,他现在更注重培养自己手下这些设计人员的独立思考能力,他只提了两点要求,首先就是要用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然后就是敞开的设计绝对不行一定要封闭。在1905年设计出一辆性能堪用的坦克到底是否可行?答案当然是可行的。而且甚至都不用过多的进行金手指,只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统筹性系统的研究就能够作出不错的东西,甚至坦克的出现完全可以提到更早的时候。以民间的一些发明家的成果为例——贝斯特1888年的蒸汽拖拉机就已经有了80.25千瓦110马力的出力,1896年,丹尼尔用一台自己设计的汽油机拖拉机和蒸汽机拖拉机比赛拔河,不仅赢了,还拖着蒸汽机拖拉机在街上跑,至于霍尔特本人,霍尔特1890年的蒸汽机拖拉机“能以4.8km每小时的速度牵引40-50吨矿物”。在1904年霍尔特造出了最早的履带式拖拉机,不过动力是蒸汽机,1906年又进行了改进,对布局和传动进行了重新设计,1908年霍尔特找来了汽油机换掉了蒸汽机,立刻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也就是霍尔特/卡特彼勒40型4缸25马力履带拖拉机。1913-14推出了第一款大型履带拖拉机霍尔特75,霍尔特75一直造到1924年,83马力最大能跑到24km每小时,之后1915年的霍尔特120更是可以达到8.2吨120马力,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私人设计师的成果。1886年霍尔特兄弟是造马拉农机的,1890年造蒸汽拖拉机,1904年造出蒸汽履带拖拉机,1908年把汽油机装上履带拖拉机并且在当年就售出成品。而丹尼尔更是在1891年就开始尝试汽油机拖拉机的改造,1896年投产号称可以给他带来每年40w美元的销售额。从这些美国农机制造商的成长历程可见,他们在履带式汽油机拖拉机的探索上其实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可以说顺风顺水。私人的发明尚且如此,如果假设有一个国家层面的设计部门统筹全局,各个行业的子系统和出色的设计整合到一起的话,那么只需要有一个相对比较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全可以拿出更好更优质的产品。(我完全没有在这里黑德国人或者是黑某沈某波音的意思)一个国家在同期依靠国家组织的科研公关,拿出比当时同时期的“发明家”们好得多的东西这是理所当然的。国家机器这4个字并非只是一纸空文,它会爆发出比人们所想象出更可怕的能量——这种能量最极端的体现就是能够让一个在建国的时候甚至连摩托车和拖拉机都完全无法自产的国家,仅仅10年之后就能让五对轮通行在国庆阅兵上。而最终拿出来的初代大明1905实验重型坦克“麻将”,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加了一门75mm/L10低压榴弹炮的小游民,和历史上第1台真正的坦克小游民相比,车顶上的炮塔变成了机枪塔,然后在车体前面装了一门轻型火炮,这种坦克的技术条件和小游民一样,本质上就是在一台拖拉机上围上了一圈铁皮盒子的产物,如果你看到这台坦克的内构就会发现这台坦克的发动机在车体的正中央,而所有的成员则围绕着这台发动机分布在整辆坦克当中。毕竟这玩意本质上只是一台拖拉机,与其说是坦克,实际上称呼为武装拖拉机更合适一点,为什么要强调是拖拉机呢?因为这玩意的传动他们是用链条来传动的,对,就是你们那个自行车的链条,你说用这玩意来传动,它的扭矩和输出功率还有可靠性能高吗?当然和小游民以及早期的菱形坦克不同的是,大明的这台“麻将”不用像早期的坦克那样在屁股后面增加转向轮来转向,而是可以通过一侧履带抱死来转向(没有差速转向能力,转向的话,只能把一侧履带完全停下来),不过除此以外的技术水准撑死也就是小游民的水平,而且相比于小游民这玩意可能还更加拥挤。不过毕竟东方阵营的坦克嘛,不拥挤那还是东方阵营的坦克吗?(确信)也正是因为这些坦克“卓越”的性能,让朱少铭最终同意了让这些武装拖拉机到战场上是一式,毕竟实战经验是要通过战火的磨砺才能提高的,设计也是需要实战的磨砺才能迅速进步的,既然纸面性能似乎已经有了初代坦克的水平,那么那些初代的铁皮拖拉机能够在索姆河的战场上驰骋,让现在这些武装拖拉机在中美洲闯一闯,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理论上来说他们可能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仅仅只是他们本身自己的技术故障,所以为此他也专门给这些坦克准备了超规格的维护人员和维护设备。历史上的西班牙内战成为了各个大国的一个武器试验场,朱少铭很有兴趣也在美洲大陆上重现这一盛况。不过对于作战部队来说,他们从皇帝陛下给这只所谓的重装骑兵团所准备的后勤和维修部队的规模来看,怎么也无法对于这些钢铁怪兽的可靠性树立起足够的信心,这些钢铁巨兽就像是第一次进京赶考的考生,一切都要等上了考场才能见分晓。接下来的会议就进入到了对于未来陆战队作战行动的规划以及国内为第2批陆军相关部队的物资配给和后续计划的商讨,像这些又臭又长的内容,如果你真要从会议记录里面找的话其实可能他们所记载的段落并不是很长,但是这些写在会议记录上的每一行字都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扯皮和讨论,比如说在大明枢密院会议上将军们居然和内阁首相以及其他几位内阁大臣们因为丝袜的问题吵了起来。这倒并不是因为大明的将军和文臣们对于女装产生了什么别样的兴趣,纯粹只是因为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赚钱了,大明国内每年生产的丝袜超过两亿双,每年出口的丝袜市场额高达5亿龙元以上!而对于包括丝袜在内的众多工业制品同样也需要大量的海运力量销往欧洲,将军们希望能够多拿到一些船来为前线运送物资,但是内阁却认为现在太平洋上用于维持军事运输的运输力量已然足够,进一步抽调运输船只会影响到出口经济。“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几船炮弹上,你们海军的炮弹消耗并不多,接下来在中美洲地区的军事行动规模也不会特别大,炮弹消耗没那么夸张,用不了这么多船,这几船的炮弹换成丝袜卖到欧洲去,回来的钱够给你们海军添大半艘战列舰的!”最终白慕堂用这句话彻底的把海军给堵了回去,吕民智砸吧砸吧嘴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毕竟现在的炮弹也不是太缺,但是一边要维持在大西洋的舰队规模,一边又要在太平洋上抓美国人的破交船,海军是切切实实的感觉到了原本自认为还可以的海军规模真到了用起来的时候确实有些捉襟见肘——如果不是可以依靠其他北约海军成员国分担部分海上作战任务的话,恐怕现在大明皇家海军已经周转不过来了。地区性的海上大国和全球性的海上大国之间的区别,确实是天差地远,大明现在还算不上是全球性部署,只不过是维持在两个大洋的军事存在,就已经感受到有些肌肉拉伤了,如果像英国人那样。在会场内不少人的脑海里这时候都浮现了这样的问题,当然大明不是没有钱,可是陛下一直都对于军费占据财政支出的份额控制得非常的紧,尤其是前几年皇后娘娘手底下的人折腾出了那个什么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然后军费就被可恶的限制在了仅仅几个点的百分比上。如果要是按照统计数据那样把大明的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提高到和英国相当的水平,现在又怎么可能缺船用呢?就在这时候,会议室的大门被人猛然推开,一个枢密院的参谋甚至顾不上敬礼直接小跑着一边出示着自己的身份铭牌经过卫兵确认之后一边来到了会议桌前,直接把一个一式三份的文件分别交给了朱少铭、白慕堂和叶永辉。“英国皇家海军于南洋扣押我国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