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军舰的对空火控和对海火控之间的原理是有共通性的,因为炮弹在命中目标之前需要在空中飞行一定的时间,因此火炮在打击目标的时候,不可能像打静止靶一样直接瞄准目标,而是需要获取目标的运动参数,继而预测目标在未来的位置并以此为依据测算出提前量,然后再发射炮弹。因为在传统意义上的原教旨主义水面炮战当中,交战双方的位置可以视为只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运动,因此战列舰的对海火控系统即便发展到末期,虽然输入火控计算机的各种不同的数据参数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对敌舰运动趋势的预测依然可以表现在火控台的一张二维轨迹图上,这也是为什么在二战当中旧日本海军在一些尖端技术上同英美有显著差距,但是在主力舰的对海火控上起码在昼间甚至犹有过之——这种二维平面下的火控就像现在的芯片一样,制程精度从几十纳米提高到十几纳米甚至是七纳米和5纳米之后,从工程上来说已经没有优化的余地了。但是对空火控从一开始就和对海火控不一样,因为以空中的飞行器作为目标就需要在火控结算当中加入高度这一因素,因此对空火控从一开始相比于对海火控就体现出了更高的技术性要求。对于任何一艘大型军舰来说,其防空火力的构成基本上都可以由远距离的重型防空炮、中距离的中小口径机关炮和近距离的小口径机关枪和大中口径机枪组成,而作为整个舰队防空火力的第一道防线,大口径高射炮在火炮防空时代永远是会在第一时间对来袭飞机作出反应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在舰炮的现代化自动装填系统成熟之前,因为口径大射速低,三英寸及以上的重型防空武备基本上完全依赖火控设备的指挥才能够有效的对空射击。此时华约各国的大口径防空炮所配属的“火控系统”基本上只是一个简单的两英尺测距仪,并且根据这个简单的测距仪所提供的连续测距方向的结果来粗算高度和速度,然后调整火炮进行粗略的射击,某种程度上来说华约的大口径火炮,目前的火控系统与其说是精确的“火控系统”,不如说是更靠运气的“抽卡系统”,而且还是没有保底的那种。而对于大明皇家海军的防空体系来说,对空火控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以光学测距仪为主要观测条件,配合陀螺仪以及变距盘的对空射击指挥仪,需要考虑包括风速、风向、舰体摇摆、地球自转偏向力,甚至是炮弹磨损在内的种种误差,将己方建铁航线航速在内的所有参数输入火控计算器,然后继而得出可以由炮手操作的舰炮的俯仰角旋转方向和引信设定时长,并在观测到炮弹爆炸位置与目标的偏差后予以修正,直到最终取得命中。也正是因此,想要让重型防空火炮能够有效的射击空中目标,为其准备的火控设备也是极为复杂且庞大的,在对于目标的获取渠道上,大明皇家海军同样也和华约一样采用光学测距仪为主,毕竟在雷达实际投入使用且成熟之前,光学测距仪是几乎唯一的测距、测角和测高参数的获取途径,可以说,在很长时间内光学对空射击指挥仪的性能成为了决定重型防空火力有效发挥作用的最决定性因素。首先在各主力舰和巡洋舰上所装备的14式平高两用指挥仪开始跟踪正在盘旋下降的美军飞机,明军现在所普遍列装的14式平高两用指挥仪就装备了基线长度达到4.5米的光学测距仪,通过光学测距仪对于一段时间内目标与物镜之间的水平夹角,垂直夹角与距离的变化,便可以推算出目标在这段时间内的方向和速度,也就掌握了目标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和华约在对舰火控的光学测距仪的类型选择上各有不同的情况一样,北约和华约在对空火控的光学测距以上同样分别选择了体视式是和合像式。因为测距仪的工作原理就是用测距仪基线长度同测距仪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所形成的直角构建三角函数来进行计算,对于合像式测距仪来说,使用原理和方法相对简单,只需要使两侧目镜当中的两个相互相重合就可以,但是说起来简单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比如说明军所采用的割裂迷彩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像是测距仪的测距精度,而面对空中的飞行器,这种速度变化较快的目标,合像式测距仪往往会让测距员手忙脚乱,在远距离上更是对于测量敌机的飞行俯仰角存在较大的问题。而体视式测距仪观测员需要调节两个目镜当中所看到两个项的大小使之相同,虽然对于操作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却能够让观测员更直观的感受到目标的距离和运动方向。虽说光学测距仪在对稳定飞行的目标测距时间越久精度越高,但是因为现在美军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速度变化较大,所以现在这些大口径的高射炮群不得不依赖短时间内的快速测距结果获取不那么准确的空情信息来指挥高射炮群进行对空射击。毕竟飞机作为不停在空中变换的目标,火控除了准确性之外还有时效性的要求,如果时效性太低的话那么在火控获取数据的那一瞬间再怎么准确也没有什么意义。在这一阶段的炮击就算是以明军这个时代的火控也难以获得准确的效果,所以明军的高射炮基本上都瞄准美军盘旋的回旋终点射击,虽然没有取得直接的击中,但是成功的让一些正在盘旋下降当中的美军飞机因为在匆忙之中要躲避这些炮弹爆炸的弹片和黑云转错了方向,这些转错方向的飞机只能反向再进行一个大圈回旋之后进入攻击航线,这样一来就成功的将原本要在同一波发起鱼雷攻击的美机强行拆成了两个攻击梯队。而随着美军的攻击机群进入比较稳定的下降攻击航线,任何一款飞机在发动鱼雷攻击的时候,路径都必须要保持笔直,因此14式射击指挥仪能够获得相对准确的空情信息——尤其是这个时代的美军飞机的飞行速度真的不快,因此随着美军飞机开始进入攻击航线之后,明军高射炮爆炸的黑云就越来越接近美军的轰炸机群。因为美国人自己的高射炮哪怕对于呈直线状态行进的飞机也是没有连续跟踪和攻击的能力的——明军的射击指挥仪除了测距仪之外还有陀螺仪和变距盘,更重要的是除了射击指挥仪的差距之外华约所列装的防空弹药只有定装时间引信,也就是这些炮弹在出厂的时候就设置好了会在几秒钟之后起爆,反正美国人的捡漏火控解算时间较慢,哪怕对于飞行方向不变的直线飞行目标,他们也只能在确定了方向和速度之后,留出更多的提前量,然后在敌机行进方向的前方形成爆炸的黑云等着敌人守株待兔一般撞上来。但是因为没有连续跟踪能力,所以敌人只要硬着头皮带,有一些运气闯过,这片黑云或者是提前反应过来及时的躲开,大口径防空炮就难以对这些飞机造成有效的杀伤了,不过这起码能够起到驱散机群的作用,这也是美国飞行员们认识当中的大口径防空炮。可是,他们现在所遭遇的情况是敌人的炮弹虽然一开始并没有覆盖他们这些机群,但是敌人的炮弹似乎在不断的修正目标!他们居然在空中不断的修正!直到这些爆炸的黑云和他们飞行航线相吻合,开始在他们机群周围不断的炸响。而这自然是因为明军的炮弹在发射之前首先会倒置在一个引信的设置台上,水兵们可以通过设置台来调整炮弹弹头的引信刻度来调整时间,因此相比于华约,他们可以在更宽泛的时间内更加自由的调整炮弹的引信,而隐性的设置时间会由火控计算器根据实时数据直接计算给出,炮手只需要将炮弹置入银信调节器设定时常在取出发射就可以。通过目标水平,运动轨迹和炮弹炸点的水平距离,加上火控计算器通过陀螺仪和变距盘所计算的敌机未来航线和高度微调接下来的炮口,通过不断的修正参数,直到黑云覆盖美军的机群。在这些美军飞行员的训练当中,他们基本上只要硬着头皮闯过一片高射炮的“黑云”拦截之后,接下来往往直到进入中距离防空圈之前他们都不会再受到大口径防空炮的多少威胁,可是现在这些大口径防空炮爆炸的黑云似乎追着他们机群行进的方向像魔鬼一样跟了上来,尽管实际上如果从第三方的自由视角来看这些高射炮的炮击除了火控支持和引信在技术上支持他们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追踪射击之外,更多的其实依靠的是众多军舰的大口径防空炮共同射击打出了足够大的“散步范围”,实际的杀伤效率依然不算很高,可是坐在飞机座舱内美军飞行员的心理压力却是巨大的,随着某几个倒霉蛋的飞机被弹片波及冒出了黑烟甚至是发生了坠毁,终于有心态不好的飞行员受不了了。他们无法再维持住贴近海平面飞行的状态,而是试图拉起飞机来进行躲避,毕竟对于英美的飞行员来说他们的航空鱼雷并没有像明军的航空鱼雷那样进行过专门的技术攻关,即使是明君的航空鱼雷也依然在投放的高度和速度上有严格的限制,而对于他们来说这种限制就更加离谱了,投放速度不能超过80节,高度不能超过4米,否则鱼雷很可能就会因为砸在海面上的动能过大而引信失效。那些匆忙拉起高度的飞机显然远远超过了4米的高度限制,杰弗里上校看着那些擅自把飞机拉起来的家伙忍不住在座舱里面破口大骂,尽管那些家伙根本听不到他现在所骂的内容,可是一想到这些家伙白白浪费了鱼雷和攻击机会,杰弗里上下就看不起这些胆小鬼。不过很快他就顾不上去关心那些他眼中的胆小鬼了,因为此时的美菌机群已经进入到了中距离,明军的中口径机关炮开始纷纷开火了,这些40毫米机关炮通过漏斗供弹,只需要炮手不断的向漏斗里面填装炮弹就可以始终发射,效率要比起美国人所列装的用弹匣的28毫米机关炮高的多,水冷炮管更是保证了长时间连续开火的持续性。与重型防空武备不同,机关炮因为要打击的目标距离更近,炮弹的初速更快,炮弹飞行至目标所需的时间更少,而且射击更快,射击的持续性更强,再加上通过一定曳光弹的辅助,可以通过不断观测炮弹轨迹和敌机飞机轨迹之间的距离偏差来调整瞄准目标。明军的中口径高射炮虽然也配备了简易的测距装置,但是炮手们主要依靠的依旧是外形类似于蚊香的圆盘式准心,该模具的特点是以不同直径的圆组成同心圆,炮手以主事角对准同心圆中心,并且依据经验将敌机置于同心圆的某个外圈上以确定射击提前量,虽然这很依赖射手的经验,但是能够熟练使用的射手基本上可以保证对速度在不超过200节的情况下最大作用距离可以达到差不多8000米。换句话说,在这个时代中口径机关炮某种程度上可以承担一部分重型防空武备的职能,当然,初速不高弹道有些弯曲的乒乒炮以及弹重较轻的美国芝加哥管风琴这种有效射程就要近不少。当然,这只是指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上在实战当中,由于敌机的种类和飞行速度各异,经验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起多大作用,更不用说哪怕是明军的高射炮手至今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因此他们往往会在进入5千米的距离之后才开火射击。当然明军现在在国内的部分试验场也按照他们在无畏舰时代的火控革命那样发挥传统艺能,通过把不同的中小型防空炮进行编组,由统一的火控系统来指挥,对同一目标在更远的距离上射击以增加远距离的命中率,但是这个还在试验过程当中并没有在全军当中推广开。甚至由于大明自己的航空工业这几年的显著进步,军械局的部分技术人员甚至在对空火控上早早的未雨绸缪,他们甚至尝试开发一种小型的火控设备,这种火控设备的体积小到甚至可以安装在14.5毫米机枪的机枪架上来进行瞄准,其原理是通过两个压缩空气驱动的陀螺仪,分别模拟敌机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继而通过投影的方式在目镜视野范围内投影出陀螺仪交错所预测的敌机未来运动位置的光圈,炮手只需要调整炮口指向是光圈套住敌机即可实现对敌机的瞄准。某种程度上可以近乎理解成战争雷霆当中那个街机模式的辅助预瞄圈——当然精度大概会差上一些而且可以精确指引作用的距离基本不会超过3千米,可想而知这东西只要能够投入作战的话,对于机关炮的火控提升有多么巨大的作用。但是想想也知道,这么精密的火控设备对于这个时代的工业化制作难度有多大,原理性的东西可以通过灵光乍现的灵感来促成,但是在实际测试当中这样精密的仪器哪怕不考虑火炮开火时连续的震动,其自身仅在不开火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测试的过程当中也经常由于压缩空气所驱动的陀螺仪故障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至于想要彻底解决这种梦想一般的火控设备现在所遭遇的种种问题,时间恐怕要以年为单位一点一点的慢慢公关。扯远了。即便没有这些东西,杰弗里也被明军如同飞蝗一般的弹雨给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如果说远距离明军的高射炮给他们带来的震撼主要还是在持续的跟踪射击上,那么进入中距离之后明军的防空火力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基本上就是在投射量上和英美都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更要命的是美国人的鱼雷投放的速度和高度限制让现在这些正在处于攻击航线上的美军飞机几乎像是死靶一样,他们现在几乎就像是一群冷兵器时代的轻骑兵,却要向着燧发枪时代的线列步兵发起惨烈的冲锋。杰弗里自己也感觉到了第1000章巨大的恐惧,他在耳边似乎都能听到那些炮弹呼啸的破风声,但是作为联队长,他这个时候是最不能轻易退缩的一个,于是他咬紧牙关掏出信号枪打出了单独一发的红色信号弹。这个信号对于美国海军航空兵来说只有一个含义——进攻!不惜一切的进攻!然而在这枚红色信号弹打出之后的瞬间,一枚一面飞来的40毫米高爆弹正面直接命中了这架轰炸机的右侧发动机,打烂了发动机的同时直接撕毁了飞机的机翼,有限的飞行高度根本来不及让这些飞行员选择跳伞,整架飞机只不过翻了半边身子之后,就一头扎在了海面上摔成了一堆碎片,溅起了一朵高高的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