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在英国皇家海军当中毫不起眼的扫雷舰“克莱尔夫人”号在靠近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的一侧水下伸出了由四五根长长的竹竿所组成的A字型支架,而在竹竿支架的最顶端则绑着一个装有80kg苦味酸装药的水雷。在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向远处的德国轻型舰艇咆哮开火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所策划的这场如同莎士比亚歌剧一般的大戏已经拉开了帷幕。此时这艘扫雷艇距离伊丽莎白女王号大概有百米左右的距离,并且始终保持躲在伊丽莎白女王号的阴影处逐渐拉近两条船的距离,从远处德国人的角度来看,他们根本看不到在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的身后还有一条和伊丽莎白女王平行航行,并且正在逐渐缩短双方之间间距的扫雷舰。水下的那个遥控水雷则距离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距离在一点点的接近,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计算,这个遥控水雷将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侧弦舯部外大约25~30米的距离上起爆,这个距离和位置都是经过仔细计算并且也是英国人在本土进行过多次实验的。如果距离远了,对方的可以观测到起爆点和战舰并没有重合,大概会认为这枚水雷是被扫雷舰的扫雷具给引爆的,或者是水雷自己发生了自爆,而如果接着伊丽莎白女王号开始进行注水欺骗的话,敌人就可能会猜测到这其中会有一些端倪从而对于整个计划产生怀疑。而如果爆炸点近了,给战舰造成损伤就得不偿失了!英国人可不想真的炸伤一艘自己手中最好的快速战列舰,起爆位置也十分有讲究,英国皇家海军专门选在了指挥塔附近,这块船体最宽,而且水下 TDS的宽度更大。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如果一旦爆炸,很有可能给德国人造成一种错觉——毕竟爆炸位置非常靠近指挥塔,而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上面又挂着指挥官的旗帜,所以可以在爆炸之后进一步伪装出舰队因为大量指挥人员的伤亡而失去指挥的混乱场面。而在起爆后,伊丽莎白女王上将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发烟罐点燃,而随后,英国人将会在厌战号战列舰上将升起代表指挥的将旗,实际上阿尔弗雷德的从一开始就在厌战号上面。这肯定会给德国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对于德国人来说,一艘英国人最强大的主力舰之一触雷受伤,同时又折损了指挥人员,甚至迫不得已需要另外一艘主力舰来接过指挥棒,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当然了,为了防止这发80kg装药的水雷真给伊丽莎白女王号造成什么难以弥补的损失,伊丽莎白女王号还专门在预设起爆区域中加装了一整块45号钢板用来抵挡水雷爆炸所造成的冲击波。总之所作的一切就是要让整个过程比真的还真,但是不至于真对伊丽莎白女王号造成什么致命的影响,而在爆炸之后,伊丽莎白女王号将迅速的启动舰体内部的全部抽水机,通过抽水机全力向船体“中雷”的一侧的煤仓进行注水操作,当然了。为了保证总体的浮力不变。这些水是从船体的另一侧抽过来的。也就是说等于把非中雷侧的海水灌入触雷侧,然后导致船体失衡出现倾斜。这样等到回头交战的时候,英国人就能在保持整体福利不变的情况下,迅速的通过再次进行反向注水来恢复平衡,总之就是在保持储备浮力的情况下让这艘船“看上去”中雷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阿尔弗雷德看了看指挥室中的钟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伊丽莎白女王号将在3分钟后“触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在厌战号上面几乎所有人的心都被提到了嗓子眼上,这既关系到能不能把德国舰队给骗过去,又关系到实操起来不要出现差错,真的手滑一下把伊丽莎白女王号给炸伤了。幸运女神似乎是眷顾英国人的,伊丽莎白女王号伪造的触雷过程进展的非常完美,那枚水雷在距离伊丽莎白女王号,另一侧船舷25米的地方起爆,接下来伊丽莎白女王要做的事情就是开始注水和装死,随后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厌战号也按照剧本上所写的那样一个降下了指挥旗,一个升起了指挥旗,当然现在的厌战号上面所挂起来的是托马斯的将旗。只不过英国人不知道的是,目睹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触雷之后,德国人的轻型舰艇立刻匆匆而去,他们在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英国人更换将旗的举动,皇家海军的所作所为几乎就相当于是抛媚眼给瞎子看。虽然如此,但是英国人深知做戏要做全套的道理,所以英国人派出了加拿大号去把伊丽莎白女王号给拖回来,就在英国舰队上下都在等着德国人进一步的动作,看看这些家伙会不会被钓出来的时候,意外出现了。突然一声巨响从远处传来!正在拖拽着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加拿大号战列舰的侧弦突然也炸起了一根水柱,这可绝对是意料之外的事故,英国人今天可没准备同时进行两场莎士比亚歌剧。在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目光当中,大家知道这下子有点玩脱了,加拿大号应该是真的触雷了!事实上也确实,加拿大号非常倒霉又非常幸运的撞上了一枚老式锚雷,这枚水雷事实上是在此之前扫雷舰开辟安全活动范围的时候所引爆的一枚水雷在爆炸之后的弹片切断了附近另一枚水雷的锚链,于是这枚老式水雷就变成了一枚随波逐流的飘雷,说是倒霉自然,是因为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小而说是幸运,则是因为这是一枚德国海军所投下的最老的水雷之一了,这枚水雷事实上已经被丢在海里差不多有将近10年的时间了,而距离这枚水雷被制造出来更是已经过去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事实上这枚水雷还是在明美战争结束之后,德国海军进行的一场扫雷演习当中被布置在这片海域的,德国人在北海的雷场也是从德国海军在战争之前所经常进行的扫雷训练海域由南向北开始延伸的,所以虽然后来德国人用于组成在北海雷场的大多数都是新造的烈性炸药的水雷,不过也有少量的棉火药老雷混入其中。这枚水雷并没有完全破坏加拿大号的TDS,尽管加拿大号的TDS设计相比于明帝国和美国海军来说并不出色,但是起码相比于此前的那些英国超无畏来说,最少没有偷工减料, TDS最内层有连贯的遍布整个船体水下部分的38毫米防雷装甲,因此面对一枚180磅绵火药装药的水雷,加拿大号虽然水下船体破裂而且进了1200吨左右的水,不过损伤和净水很快都得到了控制,只是这枚水雷所造成的损伤也让加拿大号现在的速度难以超过20节,作为一艘最快能够跑到25节的战列舰来说,一下子就变得步履蹒跚了起来。“抽出一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互送加拿大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返航,其他所有舰艇以12节的速度压阵,我们先撤。”已经发生的事情再去惋惜已经没有意义了,阿尔弗雷德当即立断,决定将计就计,两艘船受损的**怎么也比一艘船要更大吧,于是他让两艘受伤的船只走在前面,而其他所有的舰艇以12节的慢速走在后面给他们压阵,并且等着德国舰队从后方追上来。不知为什么,看着这只可能是整个欧洲最豪华的高速舰队以12阶的低速在海上慢吞吞前进的姿态,阿尔弗雷德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在穿越之前的时候前世所喜欢玩的舰娘游戏相关论坛当中一个经典的笑话。“为什么这次活动只有高速沟,没有低速沟呢?增加低速沟的话不就能够让低速船更有存在感了么?”“笨蛋,遇到让高速船开慢点不就得了!”现在他们就是一群正在开慢点的高速舰。而这一切自然也被德国人全部看在了眼里,很快,关于英国海军旗舰受损被迫更换旗舰,以及由此推测英国海军大舰队司令阿尔弗雷德很可能在爆炸当中受伤的情报被送到了公海舰队司令希佩尔手中。拿到这份电报之后,希佩尔一方面让人给此前已经前往德弗林格号上面的海蒂·西莱姆发去了电报,一方面让基尔港的德国海军战列舰队做好准备,而他也即刻从司令部动身前往基尔港准备出动,这一次就算是海蒂·西莱姆也没有继续反对舰队出动,因为两艘英国人的主力舰触雷这样的局面实在是太好了。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英国人的遭遇简直就和另一个时空当中日俄战争里日本联合舰队围攻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母港所遭遇的情况格外类似,开战仅三个月的1904年5月15日上午11时过后,初濑,敷岛,八岛,龙田,笠置等舰依照次序向老铁山东南方向航行,初濑首先触到俄军布设的水雷,几分钟后八岛号跟着触雷,紧急抢修后继续航行,但船身逐渐倾斜,最后于夜间8点30分左右在遇岩东北以东约5海里的水域沉没,最先触雷的初濑号也跟着沉没,日本海军一举丧失两大主力战列舰,由于担心此事会对国民产生严重打击,直到1905年6月1日对马海战胜利后才公布。对于围攻港口的舰队来说,最大的威胁无外乎岸防炮和水雷,再怎么强大的主力舰栽在这些小东西上面,都是毫不令人感到意外的,这也是英国人为什么选择用这种方法来诱骗德国人出动,因为这很合理。不过加拿大号的额外损伤算得上是计划之外的意外,对于德国人来说,英国人旗舰受损指挥官可能受伤这一点就足够让他们冒险出来试一试了,因为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过难得,实在是让人无法拒绝,更何况现在还有第2艘船也触雷了,尽管出现在威廉港外海的英国舰队并非大舰队全体出动,但是根据现在能够掌握的情报,英国人的343BC和305BC现在都在更北边的波罗的海强袭舰队当中,正在那里试图突破雷场,还藏起来的英国舰队就只有其他的无畏舰和343超无畏,就算英国人真的设下了陷阱,德国舰队还是能够有足够的把握撤回雷场的保护范围之内的。因此,海蒂·西莱姆也同意追上去看一看,他虽然主张避战,但是像这么好的机会他确实没有理由反对,毕竟如果能够在威廉港附近以目前这种状态和英国皇家海军来一场舰队决战的话对于德国公海舰队来说绝对是上上之选。德弗林格尔、吕佐夫、赛德利兹、兴登堡、冯·德·坦恩、布吕歇尔这6艘战列巡洋舰迅速的冲出了威廉港,巴伐利亚号、萨克森号、巴登号、符腾堡号、威廉王储号、勃兰登堡号、凯撒号、路易特波特摄政王号、阿尔伯特国王号、赫尔戈兰号和图林根号一共11艘战列舰也紧跟着冲出了基尔港,通过基尔运河进入北海,这是德国公海舰队现存的全部主力舰,只不过如今这6艘战列巡洋舰和11艘战列舰战斗力都严重的参差不齐。比如在六艘战列巡洋舰当中,德芙林格尔和吕佐夫是装备350毫米炮的超无畏,赛德利兹和新登堡是装备8门305毫米炮的无畏舰,冯·德·坦恩装备10门长280,而布吕歇尔只有八门短280,后两者的火力面对英国舰队现在已经基本上打不出有效输出了,而在德国公海舰队的本队当中,倒是没有,还装备280毫米炮的无畏舰了,因为拿骚级已经成建制的全军覆没了,不过剩下的赫尔戈兰号和图林根号依然显得非常的“古朴”。正是因为现在的德国公海舰队当中充斥着太多的“气氛组”,所以哪怕英国人这次带出来的主力舰数量明显比他们要少,德国人一开始也不敢轻易交战,或者倒不如说是畏惧交战,英国人分出4条女王来缠住四条巴伐利亚之后,面对剩下那些最菜也是加拿大几这样几乎没有什么短板的快速战列舰,吨位火力都普遍更小的德国主力舰能够干什么?开大车吗?甚至即便现在他们开始追击,也都显得有些小心翼翼,海蒂·西莱姆在率领战列巡洋舰出动的时候,同时也要求飞艇部队出击,保持在战列巡洋舰队的前方巡航飞行,如果一旦发现英国人有伏击舰队的话,这些飞艇能够在第一时间给海上的德国舰队提供预警。事实上德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之后也曾经想改装一艘航空母舰或者是航空巡洋舰出来,毕竟德国空军在欧陆战场上的表现非常不错,在发动机质量不如英法的情况下凭借着整体更好的设计和更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在同华约的空中对抗当中不落下风,在东线更是能够有效的压制俄国飞机,按道理来说拥有这样出色的航空兵德国人组建起舰载航空兵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尤其是他们还没有一个名叫赫尔曼·迈耶的航空兵指挥官来阻挠海军组建舰载航空兵,理论上来说他们在组建建在航空兵这件事情上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在战争期间,一切都需要从快从简,尤其是航空兵在战争当中德国人要速成的那种,那么改造吧!这个最快,那么改哪艘呢?定眼一看自家海军花名册上面的船?德国海军手里可没有英国人和美国人那样适合改造成航空母舰的大型轻巡洋舰这样的大型高速船体,而即便是高速邮轮,因为德国人此前和英国人进行邮轮竞赛的原因,滞留海外的已经被其他国家扣押了,而在国内的要么吨位太大,要么有些老了,而且这个东西也是需要额外花钱的,自从日德兰海战之后德国海军就成了后娘养的孩子,德皇愿意为了自己多几个大玩具而继续给海军掏钱,但是德皇的大玩具显然并不包括一手丑陋的平甲板。(连欧派都没有的船是不值得投入经费的)不过德国海军还是发现了一艘船,这艘名为奥索尼亚号的游船原本是为意大利海事部门准备的一艘渡轮,一战爆发前已经基本完成了龙骨的铺设,结果刚开战意大利就倒戈了。但本着“客户是上帝”的原则,这船厂竟然继续给这个敌国续建渡轮。最终船壳于1915年4月成功下水,但之后船厂就以战事吃紧的缘由将工人掉配到其他项目上,而船壳就彻底晾在那了。去年奥索尼亚号才迎来了重生的曙光,德军打算将其改建为一艘航空母舰。12586吨的排水量,22节的航速,改造空间绰绰有余,航速也足以伴随公海舰队出战。德国人对这些数据很满意也很期待,奥索尼亚号的改造方案也很快被提上了日程,但是因为德国海军能够用来改造的经费时断时续,所以这艘船改到现在也没有改出来,否则的话德国人也能够有一艘勉强能够跟上舰队一起行动的“真眼”。在德国舰队开始行动的同时,英国舰队这边,阿尔弗雷德也在考虑接下来应该怎么应对,加拿大号的触雷完全是意料之外的状况,虽然现在阿尔弗雷德让加拿大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这两个伤兵在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护航下率先返航,但事实上这两个伤兵里面只有加拿大号是真正的那个伤员,接下来如果德国人如同他们期望的那样吹上来的话,那么伊丽莎白女王号肯定是要调头回去迎敌的,缺少一艘加拿大号不仅意味着在战列舰上少了一个可靠的战斗力,同样意味着到时候需要单独返航的加拿大号将会在返航途中面临更大的风险。“ H舰队在什么地方?”阿尔弗雷德问向自己身边的参谋,他口中的H舰队其实是大舰队为了这次行动所分出来的两支舰队当中的一支,他们这支全部由精锐舰艇组成的高速主力编队编号是F舰队,而由另外的慢速战列舰所构成的就是H舰队了,阿尔弗雷德并没有准备让H舰队来作为伏击力量,毕竟这群撑死21节的老家伙吃屎都吃不上热乎的。不过一向喜欢多做备份,确保有足够多保险手段的性格让他依然让H舰队出动,不过被布置在后方用于接应,虽然基本上不存在翻车的可能,但是如果真的翻车的话只要能够支撑到和H舰队会合那么就可以有一支强有力的有生力量来兜底。“ H舰队在这里。”“让H舰队接应加拿大号,同时让伊丽莎白女王号提前和我们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