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上有个很重要的原则:不要轻信任何“事实”——无论已经反复证明多少遍——除非那个事实可以纳入某个公认的参考架构里。当然,偶尔会有一个实验结果粉碎了原先的架构,并且因而建立一个新的架构,但这种情形非常罕见;通常百年也难出现一个伽利略或爱因斯坦,凡夫俗子最好安分一点,别老想吃天鹅肉。保罗大叔完全接受这个原则;除非能提出合理的解释,否则他不会相信外甥的发现,而且就他所知,合理的解释不必把上帝牵扯进来。他使用了仍然非常锋利的“奥卡姆剃刀”之后,越来越认为范德堡可能搞错了;若真如此,要找出错处应该易如反掌。但令保罗惊讶的是,要找出错处还真不容易。在目前,雷达遥测资料的分析技术已相当纯熟可靠;保罗委托的专家在冗长的分析之后都得到相同的答案。他们还问道:“你的数据是哪里来的?”“抱歉,”他总是回答,“我不能说。”下一步是假设这件不可能的事是正确的,然后开始查阅文献。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他甚至不晓得从哪里查起。但有一件事很确定:暴虎冯河的蛮干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与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当年的情况很类似;那天早上他发现了X射线之后,就马上在当时所有的物理学期刊里寻找合理的解释;但他所需的数据要在几年之后才会出现。不过他至少可以赌一下运气,他正在寻找的东西搞不好就藏在浩瀚的科学知识里的某个角落。保罗大叔慢慢地、小心地弄了一个自动搜寻程序,尽量将不相干的数据统统排除掉;比如说,将所有与地球相关的参考文献(肯定有好几百万篇)统统砍掉——而将重点集中在与外星相关的论文。保罗大叔最大的一项优势是计算机预算多得用不完,这里面有一部分是他用智慧为许多单位、机构出点子换取来的。目前这个研究案虽然有可能要花不少钱,但他不用担心账单的问题。但结果花的钱竟然少得出乎意料。他运气不错,整个搜寻“只”花了两小时又三十七分钟,停在了第21,456篇数据上。啊!这一篇就够了。保罗大叔兴奋极了,竟然连他自己的计算机系统都辨识不出他的声音;他必须重复说一遍,计算机才听懂,将它打印出来。这篇文章只有一页,1981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大约是他出生的五年前!——当他快速扫描那页文献时,他不但了解外甥所说的都是真的——而且同样重要的是,他完全了解这个奇迹发生的原因。这本出版了八十年的期刊的编辑一定很有幽默感。本来一篇讨论太阳系外围行星的核心的论文,绝不会引起一般漫不经心的读者的兴趣,这篇却有一个别出心裁的标题。他的计算机应该会马上告诉他,这个标题是由一首有名歌曲的歌名改编的,究竟是哪一首歌,当然没这么重要。无论如何,保罗大叔从来没听说过披头士,也不知道他们吸食迷幻药吸得晕头转向的事。[1] 分别指一个星座中亮度分别是第三、第五的恒星。[2] Old Faithful,即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一座间歇泉。[3] 达耳达诺斯、吉尔伽美什、俄西里斯:木卫三盖尼米得上三座环形山的名称,名称源自三种不同神话体系的角色。